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西方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西方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孙文
C、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1、实质:
从封建思想文化向近代西方思想文化的转化
2、表现 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 是一场“观念形态的革命”。
新文化运动出现于洋务运动、戊戌维新与辛亥革命之后,对此 前70多年的曲折历史进行了深刻反思,是中国近代化道路上一个重 要的里程碑。如果说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在政治领域的革命,那么 新文化运动就是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是一场“观念形 态的革命”。
政治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其实质是政治的民 主化。在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戊戌变法是个开始。
19世纪末,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 危机,资产阶级维新派作为新的政治 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高举改革 的旗帜,把挽救民族危亡与资产阶级 的政治经济要求结合起来,在推动中 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化转变的道路上 前进了一大步。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它在 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此后, 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开始 出现。这些人,或脱胎于洋务运动, 或惊醒于民族危机。他们处多灾多难 之世,怀忧国忧民之思;向西方寻求 真理,为中国寻找出路,成为最自觉 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
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探索阶段(19491 .社会主义现代化曲折发展之路 2 .改革开放强国之路
一、近代化的含义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 近代化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 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 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 要标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一 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西方世界的近代化又称资本主义化。在近代中国,近代化也就 是指工业化(机器大生产)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阶 级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其实质是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封建 社会转化为近代社会。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近代化具有明显特色。近代中国前 80年近代化可称为资本主义化;后30 年又增加新的内涵,即由无 产阶级领导的为社会主义开辟道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在此过程中,必须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推翻帝制,创建共和国的第一个成功 行动。中华民国的成立,标志着共和制度的建立。
临时大总统就职誓词*
(一九一二年一月一日)
倾 覆 满 洲 专 制 政 府, 巩 固 中 华 民 国, 图 谋 民 生 幸 福, 此 国 民 之 公 意, 文 实 遵 之, 以 忠 于 国, 为 众 服 务。 至 专 制 政 府 既 倒, 国 内 无 变 乱,民 国 卓 立 于 世 界, 为 列 邦 公 认, 斯 时 文 当 解 临 时 大 总 统 之 职。 谨 以 此 誓 于 国 民。
基本内容: 经济上工业化、政治上民主化 (使近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
二、近代化的主要内容




阅读材料: 材料1 鸦片战争以后,来华商船的日益增多,为了维修船 舶,外商投资擅自设立船坞。接着,为掠夺中国的资源和剥 削廉价的劳动力,外商创办了各种加工厂,如砖茶厂、缫丝 厂等。 材料2 1861年,曾国藩创办了安庆军械所,任用中国工 匠,仿制西式枪炮;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开办了轮船招 商局,拥有轮船30多艘,形成一支实力较强的商船队。 材料3 1866年,方举赞以200元资金,在上海虹口创办 发昌机器厂。这个厂开始时只有打铁炉一座,工人四五人, 三年以后,开始使用车床,由一个手工作坊转化为近代企业。 阅读材料,请判断以上三则材料中提及到的企业分别属于什 么性质的企业。
A、经济的近代化
(一)实质:
从传统的手工劳动向机器生产转化
(二)表现:
洋务运动:
前期:自强--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后期:求富--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过程 产生
时间
条件/原因
影响
备注
主要企业 及分布
初步发展 短暂春天
军事工业— 经费: 产品: 管理:
民用工业— 经费: 产品:
因素: ⑴先天不足:①资金准备不足:没有资本的原始积累 ②技术准备不足:缺乏机械化操作技术 ③人才准备不足:缺乏现代化经营管理人才、科技人才 ④思想准备不足:重农抑商、重陆轻海、重义轻利等观
念,都是发展近代工业的思想障碍。
⑵面临三大政治障碍:①外国资本主义的阻挠与破坏 ②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 ③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 ⑶缺乏政治前提:发达国家工业化之前,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为工业化提供了
三、中国近代化的层次
[问题引导] 史学界有人认为:中国近代化的 道路是一个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19世纪 中期是“器物”变革时期,19世纪末20世 纪初是“制度”变革时期,试结合史实对 这一观点加以论证。分析指出促成“器物” 变革到“制度”变革的因素。
洋务运动破产;民族危机加深;
民资初步发展;民资力量壮大
思考:
为什么说中国早期工业化发展 “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提 示
A
B
C
D
1、中国早期工业化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 原 因
2、先天不足:资金准备不足;技术准备不足;人才准备不足;思想观念不足 3、后天畸形:近代工业的产业结构不协调;地区分布不平衡。
(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制下,发展畸形)
现代化理论与高考
纵观中外历史,现代化有两种类型: 原发型,即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传导型,即 内部条件不成熟,受西方资本主义冲击而走 上现代化的国家,如日本、中国等。 现代化进程又划分为第一次现代化和 第二次现代化两个阶段:第一次现代化是指 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化的过程。 第二次现代化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 化和知识经济崛起而开始启动的新型现代化。
南通大生纱厂
(三)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
时间: 1、工业化的起步: 表现: 影响: 时间: 2、工业化的初步发展: 表现: 发展的原因: 影响: 时间: 表现: 3、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发展的原因: 特征: 影响:
时间: 4、工业化的曲折: 表现: 原因:
总结与提升
[思考]你认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 有哪些有利的因素?
3、结合民族工业的发展对资产阶级政治斗争 的影响,简要分析说明民族工业在近代中国 的历史地位。
①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反映新兴民 族资产阶级利益的早期维新思想随之兴起; ②中日早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初步发展是民 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经济基础; ③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比较迅速发展,为孙中山领 导的辛亥革命提供了经济基础; 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有了短暂的春天,导致资产阶级力量 的壮大,他们要求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掀起了新文化运 动。同时也壮大了无产阶级力量,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 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 基础。
[问题引导] 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渐 进过程,从1840年到1919年中国近代化进程 可分为哪三个阶段?各个阶段所涉及的领域及主 流是什么? 阶段 鸦片战争-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归纳中国近代化层次: 领域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现代化理论与高考
导 学 提 纲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历程 西方社会的现代化历程
现代化理论与高考
近几年中国的现代化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 点和热点,现代化理论已成为新一轮历史高 考命题的主导理论。 通常情况下,现代化与近代化的意思相同, 是指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化的 过程,其动力是工业化,涉及整个社会的各 个领域。这一过程,包括(1)物质生产方式 的改变(工业化),(2)民主政治体制的确 立(民主化),(3)社会生活和风俗的演进 (城市化),人们思想意识的演变(理性 化)。
(一)实质:
从君主专制制度向民主政治制度转化
(二)表现:
维新变法-维新派的政治主张: 辛亥革命-革命派的政治主张:
[讨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政治近 代化的最终结局如何?根本原因是什么?
资产阶级对国家民主化的求索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借助皇权进行政治变革的第一次尝试
资产阶级推翻帝制,创建共和国的第一个成功行动。
保证。而中国直到新中国成立,无产阶级才掌握政权,开始大规模工业化。这就限制了工 业化的规模和速度。
⑷没有科学的决策:发达国家工业化一般从轻工业,而后延伸到重工业。同时,农
业也相应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基础。而中国是从重工业开始的,农业一直是传统农业, 拖了工业化后腿。
⑸缺乏安定的政治环境:近代史上,战争、革命不断,社会动荡不安,不利于近近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区别
经济 传统社会 自然经济 近代社会 商品经济 政治 以君主为代表 的贵族特权 以法律为标志 的国家权力 人本身 臣民 公民
人类文明史的进程
近代化
内涵: 从农业社会转化为工业社社会
生产力方面: 手工操作——机器生产 生产方式方面:作坊和工场——工厂 主要表现: 政治制度方面:封建专制——资产阶级民主 思想方面 :自由、民主等资产阶级思想兴起 ……
[讨论] 2、结合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及制约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不
利 因素,说明中国近代化的启示。
(1)农业是基础:必须解决农业问题,才能加快近代化进程,为 近代化提供支撑。 (2)政治是前提:国家独立、政权巩固、秩序稳定是实现近代化 的必要前提。 (3)对外开放、兼收并蓄是各国历史发展的经验。实践证明, 闭 关自守导致落后。只有对外开放,放眼世界,国家才能跟上时代的 步伐,真正实现现代化。 (4)知识、人才是关键:欧美等国凭借三次科技革命为工业化提 供了强大的推动力,我们要抓住机遇,实施科教兴 国,这是中国 实现现代化的科学决策。 (5)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做出科学决 策,才是近代化的正确途径。 (6)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近代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进步的社会思潮,而进步的社会思想推动 了社会 变革。要摆脱传统观念,解放思想,才能促进近代化的历 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