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
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决定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教师和学生的观点有了一定水准的改变,但依然存有很多问题。
有研究表明,当前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依然是启发式或独白式教学,提问主要是是非性提问和陈述性提问,而推理性提问较少,这样就很难调动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和发现并解决问题。
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师生间互动较少,学生对教师的讲授缺乏充足的反馈,从而教学的效果和效率也就无法提升。
一、课堂教学方法的含义
关于教学方法的定义有多种,如把教学方法看成是教师与学生的操作和活动程序,把教学方法看成是师生互动的方式、手段和途径,或是把教学方法看成是教学活动的考虑和实施等,总来说之,以上定义都强调教学方法的可操作性。
借鉴以上的一些解释,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成功地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达到有效教学目标的一系列操作方法、程序和实施途径。
不同的心理学流派提倡不同的教学方法。
人本主义的学者倡导促动个体发展的教学方法,如教师效能感训练、吸引学业成功、价值澄清、道德和性格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等;而行为主义学派的学者则更注重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掌握学习、精确教学和应用行为分析。
对课堂教学方法的分类有很多种。
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按教学过程将教学方法分为基本的三大类:一是组织学习理解活动的方法,有口述法、直观法和实践法;二是刺激学习理解活动的方法;三是对学习者学习理解活动的效果实行检查和自我检查的方法。
按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准分类,有三种水准的方法:第一种是能使学生掌握信息的方法;第二种是能使学生具有使用知识的技能和技巧的方法;第三种是能使学生善于探究创造性活动的方法。
第一、二种水准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国外的纲要信号图表教学法、合同教学法、铃木教学法等;第三种水准主要有学导式教学法、发现教学法和范例教学法等。
按教学方法的外部形态和该形态下学生理解活动的特点分类,将教学方法分为五类:(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等;(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演示法和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和实习作业法;(4)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即欣赏法;(5)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指发现法。
教学方法的分类不一而足,各种分类方法都有各自的独到之处,也有一定的不足。
所以教师在研究和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应对各种教学方法有深入的理解,而不能盲目地把某一种分类法作为标准。
二、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设计
(一)选择课堂教学方法的依据
相关课堂的教学方法不胜枚举,因而教师就面临着这样一个重要而又很困难的问题,那就是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那么如何选择合适而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呢?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考虑以下一些因素。
1.教学方法本身的因素
表7-5各种教学方法使用的条件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在具体教学中也有利有弊,能够为达到某一目标很好地服务,但同时又可能妨碍另一个目标的实现,我们在选择的时候要扬长避短。
发现法能够很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其创造力,但有费时费力的缺点;讲授法对概念教学很有用,但却很难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所以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要考虑到该方法的优势和短处,选择最能发挥其作用,能够达到最好教学效果的方法。
所以,教师必须了解各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比如,近年来小组讨论法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被广泛使用。
它的优点很多,若设计合理、组织得当,则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但若组织不好,小组讨论就可能演变成少数人漫无边际的争论,这种所谓的讨论常常是无结果的、低效的。
教师只有在了解各种教学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才能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作出最佳的选择。
2.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