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检测试题一、读拼音,写词语。
(8分)Chuǎnɡ rù zū jiè jiào rǎnɡ rónɡ qiàchénɡ chǔ tuī jiàn ɡuī fàn zào rè二、我能辨字组词。
(10分)删()恰()振()珊()洽()震()jiē() bēi()结背jié() bèi()三、选择填空。
(7分)冲垮冲刷冲洗1、洪水把大堤()了,淹没了好几个村庄。
2、马路经过暴风雨的(),显得格外干净。
3、湖水把岸边的石块()得十分光滑。
因为……所以……虽然……但是……如果……就……不但……而且……1、()林老师退休了,()她仍然关心我们。
2、()你要夺取冠军,()应该刻苦锻炼。
3、老师()关心我们的学习,()关心我们的生活。
4、()他平时刻苦学习,()成绩优秀。
四、下面的句子都有毛病,请你帮它改一改,把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6分)1、爸爸穿上了大衣和帽子出门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拿起用来打羽毛球的拍子,来到操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草原》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老舍先生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一个小鸟从蓝天飞过,唧唧喳喳地叫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我能将句子补充完整,并写出出处或作者。
(10分)1、业精于勤,____________;行成于思,____________。
()2、有志者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一日难再晨,_________________,岁月不待人。
()4、_________________,莫以恶小而为之。
()六、判断句子表达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4分)1、刘清爱帮助人,因此她学习好。
()2、因为书里有许多知识,所以爸爸给我买来了各种书让我读。
()3、如果海面波涛澎湃,海底就不宁静了。
()4、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石油。
()七、我会将下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5分)()姑娘迎着袭人的寒风,穿过几条大街小巷,走进了一件又矮又小、设备简陋的楼顶——这就是她的住所。
()深夜了,人静了,还剩下巴黎大学图书馆的灯光显得格外明亮。
()这个姑娘是谁呢?啊,她就是后来的居里夫人。
()她点起煤油灯,打开一本物理书,又开始学习起来。
()闭馆的时间到了,图书馆里最后走出来的,照例是一个身穿破旧衣服,脸色憔悴的金发姑娘。
八、阅读闯关,我能行。
(20分)(一)课内阅读。
(7分)那天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同学们踊跃回答。
有的说:“为明理而读书。
”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
”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
”“为吃饭而读书。
”……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
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
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的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同学们为什么而读书?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4分)2、周恩来为什么而读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立下这个志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分)(二)课外阅读。
(13分)_______________竹子是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竹子全身是宝。
竹竿既是建筑材料又是造纸原料;竹皮可以编织竹器,竹沥和竹茹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
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
竹子是特殊的,它具有顽强不屈的品格。
自古到今,它和松、梅被誉为“岁寒三友”,历来竟相为诗人所题咏,画家所描绘,艺人所雕刻,游人所向往。
当春风还没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笋就悄悄地在地下萌芽了,春风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硬土,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
酷暑它不怕,秋风吹不落。
秋去冬来,迎风斗寒,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艰难,不怕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
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作为我们每一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1、给这篇短文加题目。
(2分)2、“岁寒三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3、“历四时而常茂”,“四时”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4、选择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
(2分)“息息相关”的“息”意思是(),“自强不息”的“息”意思是()。
①呼吸时,进出的气②消息③停止④休息⑤利息5、文章最后一句“作为我们每一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中“这种精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九、习作。
(30分)请你按写信的格式给亲人或朋友写一封信,汇报一下这学期来的收获或你经历过的事,题目自拟。
十、语文实践。
(10分)给句子加标点,使句子意思与括号中的要求相符。
1、王红李燕参加演出了(别人向王红说)2、王红李燕参加演出了(陈述二人都参加演出了)3、王红李燕参加演出了(王红告诉别人,李燕参加演出了)4、王红李燕参加演出了(王红喊李燕参加演出)答案一、读拼音,写词语。
(8分)chuǎnɡ rù zū jiè jiào rǎnɡ rónɡ qià闯入租界叫嚷融洽chénɡ chǔ tuī jiàn ɡuī fàn zào rè惩处推荐规范燥热二、我能辨字组词。
(10分)删(删除)恰(恰好)振(振作)珊(珊瑚)洽(融洽)震(地震)jiē(结实) bēi(背包)结背jié(结束) bèi(背后)三、选择填空。
(7分)冲垮冲刷冲洗1、洪水把大堤(冲垮)了,淹没了好几个村庄。
2、马路经过暴风雨的(冲刷),显得格外干净。
3、湖水把岸边的石块(冲洗)得十分光滑。
因为……所以……虽然……但是……如果……就……不但……而且……1、(虽然)林老师退休了,(但是)她仍然关心我们。
2、(如果)你要夺取冠军,(就)应该刻苦锻炼。
3、老师(不但)关心我们的学习,(而且)关心我们的生活。
4、(因为)他平时刻苦学习,(所以)成绩优秀。
四、下面的句子都有毛病,请你帮它改一改,把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6分)1、爸爸穿上了大衣和帽子出门了。
爸爸穿上了大衣和戴上帽子出门了。
2、我拿起用来打羽毛球的拍子,来到操场。
我拿起羽毛球的拍子,来到操场。
3、《草原》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老舍先生写的。
《草原》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老舍先生。
4、一个小鸟从蓝天飞过,唧唧喳喳地叫着。
一只小鸟从蓝天飞过,唧唧喳喳地叫着。
五、我能将句子补充完整,并写出出处或作者。
(10分)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2、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4、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刘备)六、判断句子表达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4分)1、刘清爱帮助人,因此她学习好。
(×)2、因为书里有许多知识,所以爸爸给我买来了各种书让我读。
(√)3、如果海面波涛澎湃,海底就不宁静了。
(×)4、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石油。
(√)七、我会将下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5分)(3)姑娘迎着袭人的寒风,穿过几条大街小巷,走进了一件又矮又小、设备简陋的楼顶——这就是她的住所。
(1)深夜了,人静了,还剩下巴黎大学图书馆的灯光显得格外明亮。
(5)这个姑娘是谁呢?啊,她就是后来的居里夫人。
(4)她点起煤油灯,打开一本物理书,又开始学习起来。
(2)闭馆的时间到了,图书馆里最后走出来的,照例是一个身穿破旧衣服,脸色憔悴的金发姑娘。
八、阅读闯关,我能行。
(20分)(一)课内阅读。
(7分)那天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而读书?”同学们踊跃回答。
有的说:“为明理而读书。
”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
”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
”“为吃饭而读书。
”……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
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
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的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同学们为什么而读书?有的(为明理而读书);有的(为做官而读书);有的(为挣钱而读书);还有的(为吃饭而读书)。
(4分)2、周恩来为什么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立下这个志向的原因是因为当时中华不振. 周恩来亲眼看见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土上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1+2分)(二)课外阅读。
(13分)竹子竹子是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竹子全身是宝。
竹竿既是建筑材料又是造纸原料;竹皮可以编织竹器,竹沥和竹茹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
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
竹子是特殊的,它具有顽强不屈的品格。
自古到今,它和松、梅被誉为“岁寒三友”,历来竟相为诗人所题咏,画家所描绘,艺人所雕刻,游人所向往。
当春风还没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笋就悄悄地在地下萌芽了,春风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硬土,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
酷暑它不怕,秋风吹不落。
秋去冬来,迎风斗寒,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艰难,不怕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
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作为我们每一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1、给这篇短文加题目。
(2分)2、“岁寒三友”是指竹、松、梅。
(3分)3、“历四时而常茂”,“四时”指春、夏、秋、冬。
(4分)4、选择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
(2分)“息息相关”的“息”意思是(①),“自强不息”的“息”意思是(③)。
①呼吸时,进出的气②消息③停止④休息⑤利息5、文章最后一句“作为我们每一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中“这种精神”指的是不畏艰难,不怕压力的强大生命力。
(2分)九、习作。
(30分)略十、语文实践。
(10分)给句子加标点,使句子意思与括号中的要求相符。
1、“王红,李燕参加演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