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原州区同仁回小袁国琴二00九年八月说明一、本教案包括一下内容:1.学生基本情况2.本册教学内容3.本册教学进度4.本学期活动课计划5.教学具体措施6.本学期教学情况总评7.课时教学设计二、备课要作到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特别要注重学生学法的设计。
三、凡任课教师,必须超前一周备课,教案编写后必须经年级组长或教务主任签字后方可实施。
四、本教学设计方案完成后,其末交本校教务处评定成绩后存入本人业务档案。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二、本册教学要求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
在识字写字、课文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全面达到中年级的阶段教学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
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
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
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
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进度表四、本学期活动课计划六、本学期教学情况总评1、观潮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
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2、体会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有顺序的描写方法。
3、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思考交流、熟读成诵的学习,体验边读边想的朗读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句子。
三、教学难点: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从读课文入手,教学生观察画面说话,进而指导学生自主探究课文内容及其写作特点。
六、教学时间:2课时。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2* 雅鲁藏布大峡谷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2.学习收集资料。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自主探究,多层次阅读交流过程,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神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自学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四、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和教学课件,以及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
五、教学方法: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六、教学时间:2课时。
3、鸟的天堂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理解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读通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大意。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思维拓展,深化主题。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上网或查阅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五、教学方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从文字阅读中体会语言的精妙,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六、教学时间:2课时。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4* 火烧云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学习仔细观察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景物变化的写作方法。
2.按照一定的顺序分段,概括段意。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自主阅读、背诵、体会意境、交流收获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学习,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火烧云及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体会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来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有关火烧云的资料和图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自主阅读,按连接语的要求学习课文,体会感情。
六、教学时间:2课时。
七、教学过程:语文园地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
练习修改习作。
4.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学习收集资料。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口语交际、习作、对联积累、交流收获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学习,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积累对联,想想上联和下联两联字相同,意思却不同的趣味语文,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及优美的诗句。
二、教学准备:1、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并搜集自然景观的图片、音像资料及文字材料。
2、实物投影仪。
三、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读背积累、教师点拨相结合。
四、教学时间:5课时。
五、教学过程:5、古诗两首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二)过程与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热爱古诗文;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感受祖国风光的壮美,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三、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四、教学准备:学生查阅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领略诗人的精神境界。
六、教学课时:2课时七、教学过程:6、爬山虎的脚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继续练习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教学重点: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爬山虎的脚向上爬的原理。
四、教学准备:课前,教师准备爬山虎的教学挂图,设计爬山虎的画(隐去它的脚),制作演示课件。
布置学生课余观察爬山虎,对照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
五、教学方法:在学生自主读、合作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的语句,从而体会爬山虎脚的特点以及它之所以能向上爬的原因。
六、教学时间:2课时。
七、教学过程:7、蟋蟀的住宅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课生字和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体会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的个性。
2.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3.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二)过程与方法:朗读、探究、交流,理清课文顺序,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的个性,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激起观察自然的兴趣;对学生进行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教育。
二、教学重点: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描述事物的写法,体会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五、教学方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从内容理解中受到启发。
六、教学课时:2课时七、教学过程: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一)过程与方法:自读感知——观察印证——研读证据——交流感受(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小善于观察、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去理解语言文字,从而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
教学准备:世界地图和地球仪。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语文园地二教学目标:1、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并敢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在交流中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请教,与同学商讨。
2、能把自己的所观所感不拘形式地写下来。
注意表现出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4、能发现细心、长期观察的乐趣所在。
5、能背诵“日积月累”部分。
教学准备:1、提前一段时间布置学生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2、准备“爬山虎”图片。
教学时间:3—4课时教学过程:9《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洋溢、草翠花开、训斥、凝视、拆除”等词语。
理解“洋溢”的意思及用法。
积累文中描写景色的词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课文想象画面;通过多种形式读课文,理清作者思路,把握人物,理解主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励学生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二、教学重点: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三、教学难点: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四、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朗读感悟。
五、教学准备: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0*幸福是什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了解童话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表达上的一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