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专题复习: 物态变化(精品)

中考专题复习: 物态变化(精品)

中考专题复习: 物态变化(精品)一、选择题:1. 把盛有-5℃冰块的试管放入盛有足量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则试管里的冰【 】A .温度能达到0℃,且能熔化B .温度能达到0℃,但不能熔化C .不能达到0℃,也不能熔化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2. 下列说法中冰的质量一定能增加的是【 】A .﹣10℃的冰放进1℃的水中B .﹣10℃的冰放在1℃的空气中C .﹣2℃冰放进0℃的水中D .0℃的冰放进0℃的水中3.星期天,小华在家烧水煮饺子。

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量少了点,于是小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冷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

下面能反映小华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4.如图是探究“是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下列现象可以判断水在沸腾的是【 】A .开始发出较大的响声B .温度计的示数达到100℃C .水中形成大量气泡,上升过程不断变大D .烧杯底部刚好有气泡产生,上升过程逐渐变小 5.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

篮子里有剩饭、剩 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所示),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即使 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

与“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A. 吃冰棒解热B. 在中暑病人额头上擦酒精C. 烧开水时冒“白气”D. 衣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6.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适量水并用酒精灯加热(标准大气压下),甲试管盛有水,乙试管盛有酒精,则甲乙两试管【 】 A. 都会沸腾 B. 都不会沸腾C. 甲会沸腾,乙不会沸腾D. 甲不会沸腾,乙会沸腾 7.如图所示,玻璃瓶和试管内都装有水,试管通过玻璃瓶密封盖上的孔插入玻璃瓶的水中,且试管与密封盖紧密接触,现给玻璃瓶加热,则经过一段时间后【 】A. 玻璃瓶内的水先沸腾B. 试管内的水先沸腾C. 玻璃瓶、试管内的水同时沸腾D. 玻璃瓶内的水沸腾,试管内的水不会沸腾8. 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 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所示,你会观察到烧瓶内的水会再次沸腾起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移去火焰,水停止沸腾是因为瓶内水的沸点升高了B.这两次水的沸点相同C.浇冷水,水能再次沸腾是因为瓶内的气压降低了D.浇冷水,水能再次沸腾是因为瓶内水的温度升高了 9.如图甲、乙所示,是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两组同学分别安装的实验装置(酒精灯、烧杯等器材规格相同), 图丙是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的温度跟时间的关系图象.根据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图线a 对应的是乙实验中的数据B .图线b 对应的实验中水的初温比a 的低C .水的沸点跟水的多少无关D .到100℃ 时温度不再上升是因为水不再吸热一4题 一3题 一6题 一7题 一8题 一9题 一5题10.有甲,乙,丙三支相同的温度计,其中一支不准确,将甲放在空气中,将乙放在密闭的酒精瓶中,将丙插在开口的酒精瓶中,过一段时间,三支温度计都指示22℃,则【 】A .甲不准确B . 乙不准确C . 丙不准确D .不能判断11.☆图是小阳在室外游泳池游泳时的几幅画面,同学们根据图中的情景,提出了如下一些问题,其中符合可探究的科学问题的是【 】A. 经常游泳可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吗?B. 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吗?C. 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大小有关吗?D. 小阳游泳上岸后觉得冷是否与水的蒸发快慢有关?12.如图所示,常温下的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杯口分别盖有玻璃片a 、b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玻璃片表面出现小水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窗玻璃上的冰花情况?)A .小水珠都在a 、b 的上表面B .小水珠都在a 、b 的下表面C .小水珠在a 的下表面、b 的上表面D .小水珠在a 的上表面、b 的下表面13.如图,将碎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过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轻轻搅拌大约1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是-4℃,同时会发现易拉罐的下部有白霜形成.下面有关此实验的说法正确的【 】A .搅拌使水熔化B .盐吸收热量发生了熔化C .盐使水的凝固点升高D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易拉罐发生了凝华 14.如图所示,在严寒的冬季,将热水泼向空中,立刻变成冰棱。

常见的物态变化,与此过程相同的是【 】A. 荷叶上水珠消失B. 山头上浓雾弥漫C. 潮湿的衣服结冰D. 草叶上有霜产生15.如图所示,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时,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

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多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A. 熔化一部分B. 全部熔化C. 一点儿也不熔化D. 无法判断 16. 如图,把一块金属块“镓”放在手心,很快就变成了一颗晶莹的液滴,像雨后荷叶上的水珠,在手心 滚来滚去.据此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镓在手中发生了液化 B. 镓的沸点低于手的温度C .镓在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D .可以用镓来制作餐具17.课桌上一个杯子中有一把金属勺,把热水瓶中的开水(略低于100℃)倒入杯中,一会儿金属勺熔化了。

当杯中的水温降为室温(26℃)后,杯中凝固出一金属块。

关于这种金属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该金属一定是晶体B .该金属凝固点低于26℃C .该金属凝固点高于100℃D .该金属的密度一定很小17.夏天的清晨,湖面上飘着淡淡的白雾,与此白雾产生的过程相同的是(多选)【 】A .打开冰箱门时在门边看到的“白气”B .做饭时在沸腾的锅边看到的“白气”C .炎热夏日在雪糕旁边看到的“白气”D .冬天在汽车排气管口看到的“白气”18.冬天雨雪过后,停在户外的汽车的前窗玻璃上常会结有一层冰.要想除去这些冰,下列做法中不可采 用的是【 】 A. 喷洒盐溶液 B. 用较硬的纸质物体直接清除C. 启动车子,打开热风,吹车前窗玻璃D. 将少量沸水洒在车前窗玻璃上一13题 一11题一12题 一14题 一15题 一16题19.海波的熔点是48℃。

则 48℃的海波处于下面哪种状态【】A.固态 B. 液态C.固液共存态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20.夏天,从冰箱中取出一块冻肉放在台式秤盘中,过一会儿台秤的示数将【】A. 增大B. 减小C. 保持不变D. 无法判断21.在0℃的室内将盛放冰水混合物的铁盒放到盛有酒精的敞口容器中,经过一段时间会看到的现象是【】A.冰不熔化,水不凝固,冰水数量不变B.一部分水凝固,冰增加,水减少C.一部分冰熔化,冰减少,水增加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降到0℃以下22.☆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热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A.冰不经过熔化也可以变成水蒸气B.物体吸收了大量的热却没有升温C.在冬天,戴眼镜的人从温暖的室内进入寒冷的室外,镜片变模糊是液化现象D.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小水珠23.将刚烧开的水倒入干冰(固态CO2)中,水像重新沸腾一样:水中有大量气泡,同时水面上有大量“雾气”。

“雾气”通过鼓风机喷入舞台,即可制造“云雾缭绕”的舞台效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雾气”是水蒸气B.“雾气”是小冰晶C.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D.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24.我国科学家通过自主创新研制的飞机刹车片是一种特殊的碳材料。

其主要特性是:硬度几乎不随温度而变化,当温度升高到2000℃时硬度才会适度变小,但不会熔化,温度到3000℃时开始升华。

关于这种碳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A.发生升华时吸收热量B.熔点是2000℃C.沸点是3000℃D.凝固点是3000℃25.科研人员发现,用干冰将一种海洋生物瞬间“固化”,然后放在低温环境中,该生物很快失去“水份”,将它放入冷水中,该生物复活了,就失去“水份”发生的物态变化如下列现象相同的是【】A.人造雪的形成B.雾在阳光下消失C.寒冬,冰冻衣服晾干D.深秋,天降浓霜26.亲爱的同学,学习物理是从观察事物、探求事理开始的.根据对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分析,你认为吸热、放热特性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夏天吃雪糕凉爽B.将手沾些冷水后拿热包子不太烫C.秋天变冷的早上降霜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27.★制取合金常用的方法是将两种或多种金属(或非金属)加热到某一定温度,使其全部熔化,再冷却成为合金.根据表中的数据判断(其他条件均满足),下列合金不宜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是【】B.镁—铁合金C.镁—铝合金D.铜—铝合金28.☆“纳米管温度计”被认定为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研究人员在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变化时,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金属镓液柱的变化就能读取温度值.这种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0℃~490℃,可用于检测电子线路、测定毛细血管的温度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碳纳米管温度计”是利用液态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B. 碳纳米管的体积在30℃~490℃的范围内变化很小C. 金属镓的体积在30℃~490℃的范围内变化可忽略不计D. 金属镓的熔点低于30℃,沸点高于490℃29.☆2013年CCTV3·15晚会曝光黄金造假:个别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在黄金中掺入少量金属铱颗粒。

已知黄金的熔点是1064.6℃,铱的熔点是2443.0℃,可以有效检测黄金制品中有无铱颗粒的手段是【】A. 加热至106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B. 加热至1065.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C. 加热至244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D. 加热至3507.6℃并观察有无铱颗粒30.★架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如图甲所示)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的M固体和N固体.它们的加热时间﹣﹣温度曲线如图乙所示(M为实线,N为虚线),在35min内M物质从固体熔化成了液体,N物质始终是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N肯定都是非晶体B.M、N肯定都是晶体二1题 二2题 C.M 肯定是晶体,N 肯定是非晶体 D.M 肯定是晶体,N 可能是非晶体31.★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B. 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60℃C. 甲物质在4-6min 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D. 乙物质在6-10min 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32.★如图甲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A. 该物质是非晶体B. 第15min 该物质处于液态C. 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逐渐增加D. 图乙中,试管内的冰水混合物的内能不断增加33.★如图是一款新型水杯,在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固态物质,实现了“快速降温”和“快速升温”的 功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