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比较意大利和德意志统一的异同

试比较意大利和德意志统一的异同

試比較意大利和德意志統一的異同
(4A 呂遠玲2001/2002)
意大利統一和德意志統一的相同之處,首先,是拿破崙遠征的影響,意大利和德意志均曾被拿破崙征服,法國成為它們的共同敵人。

此外,在1789年,意大利由約12個邦國所組成。

北方邦國受奧地利影響,而南方邦國則受西班牙影響。

當拿破崙在1802年至1809年征服意大利期間,他把這些小邦國合併成3個大邦國。

德意志王國在1789年並不存在。

而德意志人居住在稱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王國內。

該王國由300多個講德語的邦國組成的,其中以奧地利、普魯士、及巴伐利亞為最強大﹔而奧地利國王是該帝國的皇帝。

在十九世紀早期,拿破崙打敗奧地利和普魯士,情況開始轉變。

他把德意志邦國改組成為萊茵邦聯,從而助長了德意志的民族主義思潮。

跟著,在維也納會議上,與會國並沒有建立起一個統一的德意志,卻建立了一個由39個邦國組成,及由奧地利為主席的鬆散的德意志邦聯,此舉促進了民族主義思想的發展。

換言之,德意志仍然在分裂狀態中。

在維也納會議上,意大利半島被分裂為許多小邦國,且大多在外國的控制下。

奧地利人直接或間接地控制倫巴底、威尼西亞、帕馬、摩德那和都斯加尼。

旁波家族接管西西里王國。

教皇亦恢復對教皇國的統治。

只有薩丁尼亞王國是由意大利國王統治的獨立邦國。

但是在外族統治下的意大利人對《維也納協定》極為失望,因為它使意大利重新分裂,並在外族的嚴厲控制之下,兩國仍處於嚴重分裂狀態。

所以在1815年的《維也納條約》既得罪了德意人,也得罪了意大利人。

然而,維也納會議擴大了薩丁尼亞王國和普魯士王國,這為皮德蒙領導下的意大利統一運動和普魯士領導下的德意志統一運動奠定了基礎。

其實,意大利和德意志統一成功亦要歸功於能幹的領導人,這亦是兩個統一的相同之處。

俾斯麥對統一德意志有極大貢獻,1860年至1870年間,普魯士崛起,處於德意志邦國的領導地位。

核心人物為俾斯麥,但在國王威廉一世的支持下,他試圖按普魯士的條件促成德意志統一。

1861年,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即位。

他希望擴大軍隊,並以新式武器加強軍事力量。

他亦計畫將兵力從50萬擴展至75萬。

為了實現此計畫,他更要求人民繳納更多的稅項以提供足夠資金,但遭議會否決。

國王威廉並不罷休,在1862年,他任命以倔強見稱的俾斯麥為首相,以便執行他的軍事計畫。

俾斯麥不顧議會的反對,非法增加稅收以擴大普魯士軍隊。

他亦推行新聞檢查制度,撤除自由主義分子的公職,限制政治集會。

從這些政策可見,俾斯麥不喜歡自由主義思想。

俾斯麥吸取了法蘭克福議會的教訓,相信德意志只能用武力來達成統一。

在他的理論中,他顯得憎惡民主,崇尚武力。

「鐵與血」成為政策的印記。

他忠於普魯士國王和邦國,並在國王領導下致力於統一工作,決心將奧地利從德意志事務中驅趕出去。

俾斯麥的軍事改革和熟練的外交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取得成功,贏取了愈來愈多的支持。

在意大利方面,加富爾領導意大利統一運動,1848年革命失敗之後,多個意大利邦國恢復
獨裁統治。

另外,伊曼紐二世繼查理阿伯特之後成為皮德蒙國王。

這位新國王決心使意大利在皮德蒙的領導下達成統一。

三年後,他任命卓越英才加富爾為首相,協助他統一國家,這一任命開始了意大利統一運動歷史上新的一頁。

加富爾被認為是促成意大利統一的建築師和「現代意大利的腦袋」。

他與伊曼紐二世合作,領導皮德蒙薩丁尼亞推動意大利統一運動的進程。

1848年,加富爾成為新皮德蒙議會的成員;1852年他被任命為首相。

他深信一個自由統一的意大利對人民的生存是十分重要的。

為達到民族主義的目標,他與國王及議會緊密地合作。

加富爾從1848年革命失敗中吸取教訓,他認識到的強與外國援助對意大利統一運動的成功均是十分重要。

他的政策是使皮德蒙現代;令其有足夠實力來領導反奧的民族主義運動。

他亦打算與一個強盛的外國列強結盟,以協助推翻奧地利人的統治。

加富爾帶領皮德蒙.薩丁尼亞投入戰爭,站在英、法一邊對抗俄國。

通過這一聯盟,加富爾跟法皇拿破崙三世建立了友好關係,俄國最終戰敗,戰爭於1856年結束。

作為勝利者之一的皮德蒙.薩丁尼亞參加了巴黎和會,會上加富爾提出意大利統一的問題,成功地獲得英、法的支持。

加富爾所希望的是皮德蒙.薩丁尼亞的領導下統一意大利北部。

奧地利是意大利和德意志的共同敵人,這亦是兩國統一的相同之處,奧地利直接或間接地統治著大部分意大利半島,亦是德意志邦聯的主席。

奧地利恐怕因為德、意的統一而失勢,甚至令其帝國可能隨之崩潰。

因此,奧地利極力制止意大利和德意志統一,成為統一運動的強大障礙。

意大利統一和德意志統一的不同之處。

首先,是外國的援助,德意志統一運動,普魯士在軍事上比皮德蒙.薩丁尼亞強得多,它因此很少依靠外國的援助,只努力與各國保持友好關係,及孤立敵人。

而意大利統一運動,皮德蒙.薩丁尼亞主要依靠法國和普魯士的軍事支持來完成統一。

德意志和意大利奉行的政策亦有不同之處。

是德意志統一運動,普魯士完成德意志統一,主要靠戰爭和軍事征服。

在三次戰爭中,普魯士先後打敗了丹麥、奧地利和法國,完成德意志統一。

而意大利統一運動,意大利人完成統一,主要通過數次公民投票。

例如;在三個中部邦國、那不勒斯、西西里以及教皇國,都是通過公民投票而使其置於皮德蒙的控制之下。

這些都是兩國不相同的主要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