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中介机构概述
→买主只愿意支付反映二手车平均质量的平均价格 →“甜橙车”退出市场;“柠檬车”充斥市场 →二手车市场萎缩
借贷交易中,最积极地提出借贷申请、并最有可能成为借款人 的是风险最大者(逆向淘汰)
——道德风险( Moral Hazard) :交易后
泛指由于合约一方(委托人)难以观察另一方(代理人)的行为, 代理人会选择不符合委托人利益的行动(机会主义) 借贷交易中,借款人在借款后可能将资金投资于潜在风险和收益 都较高的经济活动 • 起因: — 借款人和贷款人之间的利益冲突 — 贷款人难以监督借款人的行为
第七章
金融中介机构概述
第八章
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
第七章
金融中介机构概述
第一节 金融中介的产生、基本功能及存在的原因 第二节 金融机构的类型
第三节 中国的金融机构体系
金融机构( Financial Institutions)
与金融中介(Financial Intermediaries)的关系
金融中介 的界定 ——通过向资金盈余者发行间接融资合约(如存款单),并对资金短 缺者发放贷款或购买其发行的证券,在资金供求方之间融通资金的金融 机构
狭义的金融机构:仅限于间接融资领域的中介机构 广义的金融机构:所有金融机构(包括服务于直接融资领域的金融机 构)
第一节
金融中介机构的产生、功能和存在的原因
一、金融中介机构的产生(以银行为例)
——银行的起源: • 12世纪中期,意大利货币兑换业——Banco • 16世纪 ~17世纪,英国 金匠业 ——近代银行 – 意大利的威尼斯银行(1171年) – 荷兰的阿姆斯特丹银行(1609年) – 德国的汉堡银行(1619年) ——现代银行 途径一:旧高利贷业转变为资本主义银行 途径二:以股份公司形式建立的新型股份制银行
银行的优势:规模经济、专门技术
(三)风险转换优势
1、流动性风险转换
借短贷长 —— 高流动性负债(存款)转换成 低流动性资产(贷款) 一方面,银行为存款人提供了流动性保险 一方面,银行满足了贷款人对中长期融资的需求
“秘决”:存款流入流出的“公车汽车原理”
2、信用风险转换
存款硬约束,贷款软约束—— 低违约率的负债(存款) 转换成高违约率的资产(贷款)
关信息的掌握不对等,一方比另一方知道的更多
金融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贷款人拥有的信息少于借款人
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形式:
— 隐蔽信息 — 隐蔽行为
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问题
——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 :交易前 泛指质量好的产品退出市场,留下的是质量差的产品
阿克洛夫(Akerlof, 1970)的次品车市场模型(Lemons Model) 二手车市场上,买主不如卖主那样了解二手车的质量( 甜橙子/ 酸柠檬? )
→借款人侵害贷款人权益,导致债务违约
——为解决信息不对称,需付出的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 融资过程中的信息成本: 签约前: 寻觅成本(search cost) 甄别成本(verification cost) 签约后:
监督成本(monitoring cost)
强制执行成本(enforcement cos币)创造 信息生产和风险管理 金融服务
三、 金融中介存在的经济学解释
金融中介为什么会存在?——理论界长期争论的问题 (比尔的预言:银行是21世纪的恐龙?) 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相比较,具有以下竞争优势:
(一)处理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竞争优势
信息不对称(Information Asymmetry)——泛指交易双方对相
银行处理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竞争优势
——信息揭示优势 ——信息监督优势(作为资金最终供给者的代表,监督资金使用者 ) ——信用风险控制与管理优势
设计非标准化的、针对性的贷款合约 要求借款人提供抵押或保证人 对借款企业持股
→ 降低交易成本
(二)业务分销和支付系统的竞争优势
——庞大的分支机构网络 ——资金结算和支付系统
“秘决”: 信贷组合分散技术; 专业化信贷管理手段; 稀释原则(大数法则); 持有足够的呆帐准备金和权益资本抵冲贷款损失
(四)风险管理优势
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优势 银行为客户提供风险管理服务的竞争优势 ——降低客户的“参与成本” (participation cost)
此外,金融管理当局的金融管制也为银行业提供了事实上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