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技能的形成与训练
第一节技能的概述
一、技能的概念
二、技能的特点
三、技能的分类
第二节动作技能的形成
一、动作技能的分类
二、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三、动作技能的培养要求
第三节心智技能的形成
一、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
二、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第一节技能的概述
一、技能的概念
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二、技能的特点
1、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
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于认知经验的知识;
3、技能中的各种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三、技能的分类
1、动作技能,也称运动技能,指由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完善、合理的方式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
它具有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的特点。
2、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它具有以下特点: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简缩性。
第二节技能的形成
一、动作技能的分类
1、从对外部刺激的调节方式看,分为连续性动作技能和非连续性动作技能;
2、从对外部条件的利用程度看,可分为封闭型动作技能和开放性动作技能;
3、从所涉及的骨骼、肌肉及动作幅度大小,可分为精细动作技能和粗放动作技能。
二、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动作技能的形成是指通过练习,逐渐掌握某种外部动作方式,并使之系统化的过程。
费茨和波斯纳(1967)将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分为认知阶段、联系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1、认知阶段:掌握一种技能,首先要学习与它有关的知识,了解完成这种技能动作的基本要求,在头脑中形成这种技能的最一般、最粗略的表象。
2、联系阶段
如果说认知阶段是形成对技能整体的理解,并熟悉每一个具体动作,那么,联系阶段就是对各个独立的步骤进行合并,以形成更大的单元。
3、自动化阶段:经过联系阶段,动作技能的学习进入自动化阶段,整个程序的完成不再需要刻意的注意。
在这个阶段,学生所学习的动作技能的各个动作在时间和空间上已经联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并巩固下来,各个动作的相互协调达到自动化。
三、动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示范的作用是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进而在实际的动作活动中可以调节动作的执行。
教师示范要做到:动作示范与言语解释相结合;整体示范与分解示范相结合;示范动作要重复,在示范中要指导学生观察。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练习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
这里的练习是指有意练习,即练习者抱有改进其作业水平的目的,而且这种练习要付出一定的努力。
练习的分类:(1)根据练习内容的完整性可分为整体练习和局部练习;(2)根据练习时间分配不同可分为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3)根据练习途径不同可分为模拟练习、实际练习和心理练习。
练习中出现的高原现象,即学生在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技能学习中,练习到一定阶段,常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反馈的作用:主要是提供给学生进一步加工的信息,是动作技能学习最重要的外部条件之一。
在练习过后要给学生留出加工反馈信息的实践并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学生对反馈信息的加工。
第三节心智技能的形成
一、心智技能形成的过程
关于心智技能形成的问题,心理学界至今仍无定论。
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等人(1953)根据多年的实验研究,从反映论的观点来揭示心智活动的本质,认为心智活动是通过实践活动“内化”而实现的。
这种内化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1)活动定向阶段;(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3)有声言语活动阶段;
(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我国心理学家冯忠良(1992,1998)根据心智技能形成中原型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理论,这一理论目前已经对我国的学校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下面就介绍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
1、原型定向
原型定向:即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运作,明确活动的方向。
教师应注意:让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使学生对活动有一个完整的映像;让学生了解围绕各个动作的结构而形成的各种规定的必要性;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
2、原型操作
原型操作: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
教师应注意:让心智活动的所有动作以展开的方式呈现;注意变更活动的对象,采用变式加以概括;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适时地向下一阶段转化;动作的执行注意与言语相结合。
3、原型内化
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
教师应注意:动作的执行应从外部言语开始,再逐步转向内部言语;开始时,操作活动应在言语水平上完全展开,再依据活动的掌握程度简缩;要注意变换动作对象,对活动方式进行概括;要注意适时地实现转化。
二、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1、遵循心智技能按阶段形成的理论;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3、熟练掌握心智活动规则和课题解答程序;
4、创设条件,提供心智技能应用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