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学专业培养方案

经济学专业培养方案

经济学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经济学Economics专业代码:020101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站在时代前列,具有强烈民族精神和高度社会责任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经济学基础功底深厚,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能理论联系实际,了解中国国情,了解水利经济问题,具有国际视野,能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学教学研究和经济管理工作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经济学基础理论、科学研究方法和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基本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能够较好地运用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分析方法对现实经济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3.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能力;4.熟悉国情,熟悉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改革等方面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经济学的理论前沿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6.具有能初步从事经济学理论研究的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主干学科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五、核心课程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财政学、货币金融学、会计学、经济史(中国经济史、外国经济史)、经济思想史、当代中国经济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课程(含基本统计分析软件应用、实务模拟等)、社会实践(含社会调查、实习等)、科研和论文写作(含毕业论文、学年论文、科研实践等)七、主要专业实验财务管理案例、计量经济学、证券投资模拟、国际贸易实务模拟、会计实训八、学制及学位授予标准学制:四年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经济学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专业限定选修课专业方向任意选修课实践性教学环节会计学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专业方向专业名称:会计学专业(Accounting)专业代码:120203K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尤其是在水利水电行业)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三、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审计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会计方法与技能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2、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和定量分析;3、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会计惯例;4、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及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7、熟悉水利水电行业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管理能力。

四、主干学科工商管理、经济学五、核心课程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法、税法、会计专业英语、会计电算化等。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基础会计课程设计、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设计、审计学课程设计、财务管理案例、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七、主要专业实验会计模拟综合实验、统计学实验、会计电算化上机实验八、学制及学位授予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会计学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专业限定选修课专业方向任意选修课实践性教学环节会计学专业(专升本)指导性教学计划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专业方向专业名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International Economics & Trade)专业代码:020401二、培养目标培养本专业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能够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和现代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熟悉世界贸易组织及不同国家经贸法规和业务流程,能够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能够熟练使用一门国际通用的外国语言,能够熟练运用信息通信技术从事日常事务和涉外经济工作,具有广泛的知识面,对人文社会科学有广泛的涉猎,具有良好的沟通、应变、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能在政府机构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实际业务、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成为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应用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实务操作的基本训练,具备优良的素质结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等。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务操作能力和分析方法;2.能够较好地运用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分析方法对国际经济与贸易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3.熟悉本国和主要贸易大国的贸易发展方针、政策和法规;4.熟悉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理论前沿和行业需求;5.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熟练运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能力;6.具有能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7.具有综合不同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四、主干学科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管理学。

五、核心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财政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国际投资学、商务英语、国际贸易实务、海关管理、国际货运代理实务、国际贸易单证、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市场营销。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社会实践(含社会调查、认识实习、毕业实习等)、科研和论文写作(含毕业论文、学年论文、经济论文写作训练等)。

七、主要专业实验国际商务实践模拟、证券交易实务模拟、国际商务谈判模拟、国际结算模拟、统计分析软件应用。

八、学制及学位授予标准学制:四年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专业限定选修课专业任意选修课实践性教学环节国际经济与贸易(二学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020102二、专业名称国际经济与贸易(International Economics & Trade)三、专业方向国际贸易实务(International trade praticing)四、专业培养目标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基本方针,努力培养有较高社会主义政治觉悟的,适应21世纪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全面掌握国际经贸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能够直接从事国际贸易业务、涉外经济管理工作及各类企事业单位的涉外经济工作的,德才兼备且具备高度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五、培养规格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的掌握马克思主义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相关基础专业知识,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及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学术动态;具有从长远、全局、战略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运用经济分析和实务操作的能力。

六、课程结构1、总学分:69必修课学时/学分:304/ 35 占总学分的比例:51%其中:专业基础课学时/学分:304/19 占总学分的比例:28%集中性实践环节周数/学分:16/16 占总学分的比例:23%选修课学时/学分:544/34 占总学分的比例:49%其中:专业限定选修课学时/学分:544/34 占总学分的比例:49%本专业须修满指导性教学计划中规定课程学分69学分:其中必修课35学分;专业限定选修课34学分。

2、指导性教学计划(另附)七、主要核心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基础会计学、财政学、金融学、财务管理、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运输与保险、投资学、国际结算、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单证(英)、海关管理、商务英语、国际商务写作、市场营销学、国际商法等。

八、实践教学环节证券投资模拟、国际贸易实务与国际结算模拟、毕业论文九、学位授予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注:1、法学专业可以免修国际商法;外语专业可以免修商务英语。

2、国际贸易实务与国际结算模拟的具体安排:国际贸易实务实习一周,国际结算模拟一周。

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专业方向专业名称:工业工程(120701)(Industry Engineering)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专业工程技术基础,较全面地掌握工业工程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具有工程、管理兼备的较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英语语言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良好的人文素质和创新精神,能够在工业企业、公共组织等多种产业部门从事生产及运营管理科研与实践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业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工程和工程管理的基本训练,掌握运用工业工程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的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能力:1.扎实的工业工程学科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技能,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2.熟悉国内外有关产业运营方面的相关方针和政策,了解工业工程理论发展前沿和应用前景;3.掌握本专业相关产业领域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4.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5.具有较好的自然科学基础及人文社会科学基础;6.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及协作精神和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批判性思维能力。

毕业生可以根据自己专业方向特色,在工业企业、公共组织等多种产业部门从事生产、经营、服务管理等系统的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方面的工作。

四、主干学科工业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物流管理与工程五、核心课程运筹学、统计学、管理学、系统工程学、技术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基础工业工程、人因工程学、生产运作管理、标准化工程、质量管理工程、物流工程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技术经济学课程设计、专业方向课程设计、认识实习、金工实习、工业工程实训、工程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七、主要专业实验统计学实验、运筹学实验、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工程力学实验、生产管理系统仿真实验八、学制及学位授予标准学制:四年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专业限定选修课专业任意选修课实践性教学环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专业名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Information management & Information System专业代码:120102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尚的健全人格、宽厚的专业基础、综合的人文素养、一定的创新能力,具备良好的数理分析基础、管理学和经济学理论知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掌握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维护等方面的方法与技术,具有一定的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实践和研究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能够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从事信息系统建设、信息资源管理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