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关汉卿的戏剧创作及音乐思想

浅谈关汉卿的戏剧创作及音乐思想

浅谈关汉卿的戏剧创作及音乐思想(内溪学校:彭玉梅)摘要:关汉卿是元曲四大家之首,他创作的戏剧作品针对元代社会的黑暗现实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无情批判。

对被压迫者寄予深切同情的同时还高度赞扬她们的善良品德和反抗精神,并以独特的构思,变化翻新的戏剧手法,创作出了极富生活气息和艺术韵味的作品,表达出了作者“人本主义”的音乐思想。

关汉卿对中国音乐题材、体裁多元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音乐思想在古代中国文人音乐思想史上成为了一个彻底而又重要的转折。

关键词:关汉卿戏剧创作艺术音乐思想正文:对关汉卿的认识是在初中的时候,这个人名在我脑海中印象很深,也许是因为他《窦娥冤》中的“六月飞雪”记牢的。

后来从网络上得知了他更多的信息,为了更好的理解他的戏剧作品及音乐思想,对元代文化界艺术界的影响。

本文从他的生平,创作背景及他的人生观来对他的戏剧创作作品以及在创作作品中的音乐思想进行探讨和分析,从而对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一、关汉卿的生平与戏剧创作(一)关汉卿的生平关汉卿,号已斋叟,子汉卿,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戏剧家、杰出的散曲家。

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9年至1241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

关于其籍贯,有解州、大都(今北京)、祁州三说。

由于职业的卑微,关汉卿的生平没有正史记录,现代学者根据历代研究者遗留的宝贵碎片极其关汉卿本人作品推断他的籍贯与生卒年代。

关汉卿一生创作杂居60于种,现存17种,散曲作品72篇,其中小令57首,套数13首,残曲2首,是元杂剧创作者中数量最多、成就最高的一位剧作家,因此被称为元杂剧的奠基人。

他的杂居代表了我国古代戏剧最高成就,对元杂剧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关汉卿被后人誉为“梨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

”但就是这样一个后人对其具有很高评价的戏剧家,他的生平情况,却只能通过一些材料推知大概。

据元代后期戏曲家钟嗣成《录鬼簿》的记载,"关汉卿,大都人,太医院尹,号已斋叟","太医院尹"别本《录鬼簿》作"太医院户"。

查《金史》或《元史》均未见"太医院尹"的官名,而"医户"却是元代户籍之一,属太医院管辖。

因此,关汉卿很可能是属元代太医院的一个医生。

《拜月亭》中,他有一段临床诊病的描写,宛若医人声口,可以作为助证。

元末朱经《青楼集·序》载:"我皇元初并海宇,而金之遗民若杜散人、白兰谷、关已斋辈,皆不屑仕进,乃嘲弄风月,流连光景。

"杜散人即杜善夫,是由金入元的作家,白兰谷即白朴,金亡(1234)时才8岁,估计关汉卿的年代同他们接近,也是由金入元的作家,关汉卿今存〔大德歌〕10首,"大德"是元成宗的年号(1297~1307),上距金亡已70年左右。

由此可以推断出关汉卿约卒于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以后,他的生年,估计在1220年左右。

《录鬼薄》作者钟嗣成称关汉卿为"前辈已死名公",说"余生也晚,不得预几席之末"。

《录鬼簿》成书于1330年,故将关汉卿卒年定在1300年左右,当去事实不远。

南宋灭亡(1279)之后,关汉卿曾到过当时南方戏曲演出的中心杭州,写有〔南吕一枝花〕《杭州景》套曲(中有"大元朝新附国,亡宋家旧华夷"句)。

还曾到过扬州,写曲赠朱帘秀,有"十里扬州风物妍,出落着神仙"句。

关汉卿是一位熟悉勾栏伎艺的戏曲家,《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明代臧晋叔《元曲选·序》说他"躬践排场,面敷粉墨。

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

关汉卿在元代前期杂剧界是领袖人物,玉京书会里最著名的书会才人。

据《录鬼簿》、《青楼集》、《南村辍耕录》记载,他和杂剧作家杨显之、梁进之、费君祥,散曲作家王和卿以及著名女演员朱帘秀等均有交往,和杨显之、王和卿更见亲密。

(二)关汉卿的戏剧创作关汉卿的作品爱憎分明,同情弱小、抨击强权;揭露社会黑暗,歌颂人民的正义斗争。

他现存的杂居,按内容性质大致可分为四类:悲剧、喜剧、悲喜剧和历史剧。

关汉卿的剧作深刻揭露了元代社会的黑暗,是元代残酷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一面镜子。

关汉卿的悲剧代表作《窦娥冤》写一个弱小无靠的寡妇窦娥,在贪官桃杌的迫害下,被诬为"药死公公",斩首示众。

窦娥的冤案有巨大的典型意义,作家以"人命关天关地"的高度社会责任感,提出了封建社会里"官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这个带普遍意义的问题,强烈地控诉了封建制度与民为敌、残民以逞的罪恶。

《救风尘》,是关汉卿的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古典喜剧。

写恶棍周舍骗娶妓女宋引章后又加以虐待,宋引章的结义姐妹赵盼儿见义勇为,设计将宋救出。

全剧共四折。

剧情是:妓女宋引章本与安秀才有约,后被恶少周舍花言巧语所惑,不听结义姐妹赵盼儿相劝,嫁给周舍。

婚后宋引章饱受虐待,写信向赵盼儿求救。

因周舍不肯轻易放过宋引章,赵盼儿巧用计策。

她浓妆艳抹,假意愿嫁周舍,自带酒、羊和大红罗去找周舍,周舍喜不自禁。

赵盼儿要周舍先休了宋引章才肯嫁他,刚好宋引章又来吵闹,周舍一怒之下写了休书,赶走宋引章。

赵盼儿与宋引章二人一同离去,途中赵盼儿将宋引章手中休书另换一份。

周舍发觉上当,赶上她们,一把抢过宋引章手中休书并毁掉,还到官府状告赵盼儿诱拐妇女。

赵盼儿反告他强占有夫之妇,使安秀才到堂作证,又出示周舍亲手所写休书。

赵盼儿证据确凿,周舍不能胜她,受杖刑责罚。

宋引章与安秀才结为夫妇。

《救风尘》全名《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谢天香》写北宋词人柳永与妓女谢天香相爱,后柳永赴京赶考,府尹钱可为帮助谢天香脱离妓院,假装娶她为妾,最终使得柳、谢二人成婚。

全剧共四折一楔子。

剧情是:柳永与妓女谢天香相爱。

柳永欲赴京赶考,恰好故友钱可任开封府尹,柳永郑重托他照顾谢天香。

钱大尹本来不满柳永过于贪恋天香,后见天香确有才华,也很喜爱她。

为使谢天香不再沦落于妓院,钱大尹用心良苦,假装娶她为妾,使她脱离乐籍。

三年后,柳永中状元回来,误会钱大尹抢走心上人,心中怨恨。

钱大尹一一说明情由,并将谢天香归还柳永。

《谢天香》全名《钱大尹智宠谢天香》,关汉卿还写了不少著名的历史剧。

象《单刀会》、《单鞭夺槊》、《哭存孝》、《西蜀梦》等,这类戏以赞颂英雄业绩为主,展开正义和非正义的冲突。

如在《单刀会》中,作者歌颂了忠心耿耿维护汉家事业的关羽,谴责了玩弄权术,一意孤行的鲁肃;《西蜀梦》通过关张的阴魂托梦刘备,要求他起兵报仇,突出了关张虽死犹生的气概,谴责了见死不救、卖身求荣的□佞小人;《单鞭夺槊》塑造了著名的草莽英雄尉迟敬德的形象,谴责了挟私愤报私仇的李元吉;在《哭存孝》中,谴责李克用在取得军事胜利后诬杀功臣良将的行为,突出了"太平不用旧将军"的主题。

在这些历史剧中,关汉卿赞美正义的事业,歌颂英雄的业绩,表现了一个正直戏剧家的爱憎感情,这和他在其他剧作里所体现的精神是一致的。

当然,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关汉卿不可能站在起义农民的立场上来批判封建统治者,他对黄巢和梁山泊农民起义的看法依然摆脱不了传统的偏见。

他的某些剧作还宣扬了封建道德。

如《陈母教子》写陈母用儒家的道德教子读经,终于使三个儿子都中状元。

有些作品存在着勾栏调笑作风,流露了低级庸俗的情趣。

特别要指出的是关剧对清官、"王法"充满幻想。

靠清官、"王法"来主持公道,昭雪民冤,虽然也表现了作家的正义感,但这只不过是一种社会改良主义的幻想,不可能是医治社会弊病的灵丹妙药。

关剧是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一个高峰。

关汉卿娴熟地运用元代杂剧的形式,在塑造人物形象、处理戏剧冲突、运用戏曲语言诸方面均有杰出的成就。

二、关汉卿的音乐思想关汉卿一生与音乐相伴,他生活创作于市井瓦舍,狂放不羁的性格造就了他“出乎本心”的音乐思想。

不管是音乐思想论述,还是音乐本体创作,关氏所追求的是“唯真趣是求”。

“人本主义”是关汉卿的音乐创作思想核心。

他以“人”为核心创作的许多反映爱情题材的散曲和抨击黑暗社会的杂剧对中国音乐的多元化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汉卿风流放诞、才思敏捷、才华出众,他精通音乐、文学、舞蹈、游戏以及杂剧创作、编排、表演等诸多技艺。

娴熟的音乐技艺使得关汉卿创作作品时,得心应手,出入自如。

他非常热爱民间音乐,在其音乐创作实践中,形成了最早、最合理、最伟大的音乐创作思想,是中国文人音乐思想史上的一个彻底而又重要的转折点。

首先,关汉卿的作品的音乐思想继承了儒家音乐思想的表情特征说“凡音者,生人心者也。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的美学思想。

蔡仲德先生对上述表情特征做了解释,“即认为音乐通过人心所表现的是人的内心活动,人的内在情感。

感情激动了,通过声音表现出来,就产生了音乐。

音乐是心灵的艺术,是感情的艺术。

”在杂居《钱大伊智宠谢天香》中,关汉卿借钱大伊之口,提及乐之产生是由于人内心情感的迸发而生。

剧中钱大伊云:“圣人道:‘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

’”关汉卿还继承了儒家乐本论中关于乐与人的关系的美学思想。

先秦时期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集成论著《乐记》中的《乐本篇》说,“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

音乐既然是表现人心活动的,它也就能打动人心;音乐既然是表现感情的,它也就能激起感情。

其次,关汉卿在继承儒家合理的音乐“表情说”思想后,对其有很大突破,他认为音乐既然是发自内心的创作,必然不会受到礼教的束缚,而应“自然”发展。

由于时代的契机(元代社会所独有的反传统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对宽松的思想政治环境)与瓦舍市民艺术的蓬勃发展,加之关汉卿对“人”的主体价值的重视,他摆脱了这些封建教条,创作了许多反映社会人之苦闷现实和男女爱情的散曲与杂剧作品。

在封建礼教之“发乎情,止乎礼义”说教的束缚下,儒家礼乐思想根深蒂固地被纳入中国传统入世文人的思想领域,他们不敢公然踏足雷池去欣赏爱情题材与反抗统治者的音乐,而是横加指责,更不用说创作此类题材的音乐。

元代为其草原游牧文化所制约,崇尚武力征讨,当他们的铁蹄踏遍中原后,他们对于以汉族传统为主,自周秦以来建立的封建等级制度以及相应的伦理文化和礼乐文化的关注大不如前代。

在这种封建等级观念禁锢松动和文化思想统治宽松的社会大背景下,元代士人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是自由的、本我的、发乎人心的。

另外,新的统治阶级所制定的一度废除科举的政策以及对汉人的民族歧视政策,令关汉卿一类的士人压抑、彷徨,加之草原文化新的血液的注入,他们开始思考人生,怀疑已经存在数千年的封建伦理,他们开始更多的关注自我,关注更多的市民生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