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如何加强中国制造业质量与品牌建设下
如何加强中国制造业质量与品牌建设下
贸易立国的国家战略要求必须以国际 高标准的质量参与全球竞争。政府强化监 管,科工联合会(JUSE)推动引进质量管 理方法,企业加强员工培训,形成日式质 量管理模式。
2.全员参与培训和改进运动
日本质量管理的教育和培训一 直针对企业全体员工,成立QC小组 改进产品质量、降低消耗,70年代 末期,达到70万个QC小组、500万 员工参与。
第二阶段: 二战后的 “经济奇迹”
2014年,德国货物贸易 进出口2.7万亿美元,出 口贸易涉及全球230多个 国家或地区,动力来自 以标准和品牌为基础的 质量竞争力。
劳动力 专利 标准 资本 经济增长率
0.2% 0.6% 0.9% 1.6% 3.3%
左图可知:德国经济增长率3.3%的 比例里,标准、专利占到了三分之 一的贡献率,专利和标准是促使德 国产品能够保持不败,具有国际竞 争力的重要原因。
2.注重质量理论与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从1875年泰勒制检验功能的出现、1925 年统计过程控制的提出,60年代“朱兰三部 曲”、“戴明14项原则”、“全面质量管 理”以及80年代卓越绩效模式和六西格玛管 理,有效支撑了美国工业强国的地位。
3.通过政策法规和激励机制,发挥 政府引导作用
制定鼓励和规划公平市场竞争行为的 一系列法规,如《联邦反对价格歧视法》 、《禁止对外贿赂法》等,来防止企业采 用不正当竞争手段,取得市场垄断地位, 引导企业通过激烈市场竞争,不断提高产 品质量,满足持续提升的顾客需求。
日本掀起了“质量救国” 的热潮,设立国家层面的质量 奖--戴明奖,开展了大规模的 全员质量培训,实施了全公司 质量管理,首创了QC团队质量 改进方法、5S现场管理、质量 功能展开(QFD)和丰田生产 方式(TPS)等一系列质量管 理方法。
日本制造成为全球 产品质量的标杆
(四)日本的主要经验
1.提高质量成为了全民运动
5.促进精英型中小企业发展
通过减税、为中小企业减 负、提供国家贷款等一系列举 措,为德国孕育出一批质量、技 术世界领先的“隐形冠军”。
(三)日本的经济振兴是一次成功的质量品牌革命
东洋货被视为 劣质产品
1920年,日本进入工业化 国家之列,但产品质量水平相 比其他工业化国家较低。 二战后初期,部分日本公 司想方设法要在一个名为USA的 日本小村庄开厂,因为这样他 们的产品就可以打上”Made in USA”的标记。
3.注重供应链管理和整体效率
日本企业间保持长期合作关 系,有益于整体供应链上质量改进 与效率提升,形成了日本特征的高 质、高效、低成本的生产方式。
4.引进与创新相结合
JUSE先后邀请戴明和朱兰博士多次 到日本企业培训,并注重建立符合国情 的质量管理模式。还引进、学习先进的 质量管理学理论,同时日本自身也形成 了自己的一套日式管理方法。
3.始终重视技术标准工作
德国建立了一整套独特的“法律 --行业标准--质量认证”的管理体 系,企业通过认证来证明自身产品的 安全性,如德国GS认证。
4.高度重视产业工人的职业化
德国实行了“双轨制”教育模 式,70%的德国人在接受常规学校 教育的同时,都要在企业中接受职 业培训,并设立了质量工程类硕 士、博士学位。
0.45
0.0% 0.5% 1.0% 1.5% 2.0% 2.5% 3.0% 3.5%
42%
意大利
葡萄牙
西班牙
右图可知:发达国家品牌产品 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德 国占到了42%,都是通过品牌 产品进行销售,即德国的品牌 产品最具国际竞争力。
0.4 0.35 0.3 0.25 0.2 0.15 0.1 0.05 0
秦海林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工业经济所所长
目
一 二 三 四
录
我国质量品牌建设的背景与优势 我国质量品牌建设面临的问题 国外质量品牌建设的做法与启示 加强我国质量品牌建设的建议
2
(一)“德国制造”确保德国出口全球第一
第一阶段: 工业化初期
188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羞辱 性的商标法条款,规定所有从 德国进口的产品必须标明 “Made in Germany”。到 1896年,英国罗斯伯里伯爵说: “德国让我们感到恐惧,德国 人把一切做成绝对的完美”。
福特制出现后,美国大力发展流水线及大规 模生产方式,生产呈现规模化,大工业和大 企业不断兴起。期间以机器零部件标准化为完善相关法规 以促使企业重视产品质量。
来自日本的挑战: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日本产品大举进 入美国市场,美国产品本土市场占有率大 幅下降,在电视机领域,美国原有30多家 彩电公司,80年代末只剩下1家。在这样 的大背景下,美国本土就引发了“日本 行,为什么美国不行”的质量大讨论。
《质量振兴法案》
•1987年,里根总统签署“质量振兴法 案”,批准设立了马尔科姆〃鲍德里奇国 家质量奖,激励美国企业为荣誉和成就而 战,提高美国的产品质量、品牌影响力和 市场竞争力。 •1993年,美国国家竞争力重回世界第一。 •2000年,人均GDP34260美元,超过日本, 重返世界霸主地位。
(六)美国的主要经验
1.建设以保护消费者权益为核心的法治环境
1899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全国性的消 费者组织;1914年,设立美国第一个保护消费 者权益的政府机构;2011年,颁布《美国食品 安全现代化法案》,建立惩罚性赔偿和严格的 责任制度,以司法判决强化执法力度,联邦层 面仅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就超过了7家。
32% 30% 29%
22% 18% 12% 12%
德国
美国
英国
日本
法国
(二)德国的主要经验
1.注重树立国家品牌
维护“德国制造”声誉成为德 国大大小小企业自发的行动,对产 品质量的追求成了德国企业的共同 “潜意识”。
2.发扬精益求精的文化精神
德国企业运作不仅是为经济利益, 遵守企业道德、精致制造产品更是企业 与生俱来的天性。 德语“职业”=“天职”。
日本涌现出石川馨、田口玄一、大野耐一等 管理大师,总结出QFD(质量功能展开)、田 口方法、新老七种工具、5S/6S、TPS(丰田 生产方式)、精益生产等质量管理方法,形 成了自己的一套质量管理理论,以及培育出 一大批这样的管理学大师。
(五)“质量振兴法案”助推美国重返世界第一
20世纪初,完成了以电气化为 特征的第二次技术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