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新闻史笔记整理黄色新闻报业追逐利润不择手段竞争的产物。
起源于普利策的《世界报》和赫斯特的《新闻报》的竞争。
《世界报》星期日版有个著名的连环漫画《霍根小巷》,主人公是个穿着肥大黄色衣服的孩子,作者借啊“黄孩子”东游西逛的行踪,讽喻世俗人情,滑稽而有趣,很受读者喜爱。
赫斯特将漫画作者挖走后,也在《新闻报》开设这个专栏。
同时,普利策另请画家,继续自己的专栏。
于是两家报纸的星期日版都有“黄孩子”的连环画,一时间“黄孩子”就成了两家报纸的象征。
新闻界称它们为黄色报纸,把其惯用的煽情主义手法写作的报道称为黄色新闻。
黄色报纸的特殊表现手法1实用大号字煽情标题,经常对不甚重要的新闻加以渲染、夸张,整个报纸版面给人以耸人听闻的虚假感。
2滥用照片,以致偷窃和伪造照片。
3种种欺骗手法,如捏造访问记和新闻报道,歪曲性的标题,假科学,假学术。
4星期日增刊,增再彩色滑稽连环画和肤浅的文章。
5标榜同情“受压迫者”,发动运动为民请命。
自由主义理论的奠基者及其著述1. 弥尔顿和《论出版自由》:弥尔顿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伟大的诗人。
他发表了许多文章和政论小册子,阐述主权在民的思想。
1644年发表了《论出版自由》的演说,系统阐述了出版自由思想。
弥尔顿全面批评了出版检查制度的弊端,强调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是与生俱来的权利。
他相信真理是肯定的,是可以表达出来的,并且只要让真理参加“自由而公开的斗争”,真理本身就具有战胜其它意见而存在下来的无可比拟的力量。
从弥尔顿的这种思想出发,形成了现代关于“观点的公开市场”以及“自由修正过程”的概念。
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是“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的基石”。
2. 洛克和他的自由主义哲学思考:洛克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激进的政治思想家,西方自由主义理论的创始人之一。
哲学上,论证知识起源于感觉。
政治上,反对军权伸手,主张权力分解,保护私有财产,拥护代议制。
主要著作:《政府论》、《人类理智论》等。
洛克关于思想言论自由的具体观点有:第一.人的自然权利有四项内容:即生命、自由、财产和惩罚权。
自由是一切的基础。
第二. 任何人都有一种不可侵犯的自由权利,即任意使用各种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第三. 从道理上讲,我们不能指望任何人抛弃自己的观点,盲从于不可理解的权威,无论人们的理解怎么错误,理性是其唯一的向导。
“三社四边协定”欧洲的哈瓦斯、沃尔夫、路透三大通讯社自1866年开始展开竞争。
它们的业务日已越过过节,而且同殖民扩张的进程相联系,经过十几年的激烈争夺,已把世界新闻市场分割完毕。
为了确认既定事实和各自的垄断范围,1870年1月17日签订了“联环同盟”协定。
协定以欧洲三大通讯社为主,美国的纽约联合新闻社虽然也加入,但不能插足美国以外的地区,所以通常称之为“三社四边协定”。
协定确定了各社采访和发布新闻的范围,并规定互相交换所采集到的新闻。
廉价报纸的兴起和《每日电讯报》《每日电讯报》:英取消"知识税"后,廉价报纸兴起。
《每日》是英国第一家廉价报纸,也是其中最为成功最有影响的。
创办于1855年。
初期并无特色。
在劳森经营时期得到真正发展。
他进行了革新:首先,扩大新闻报道面,重视报纸的趣味性。
注意社会新闻。
其次,改革版面编排,采用大字多行标题,使之鲜明醒目。
再次,劳森十分重视延揽人才。
劳森被尊为"报业之父"。
二战前反对绥靖政策,使它声誉日隆。
二战后,成为“高级报纸”。
表现为重视国际报道,以严肃性新闻和人情味新闻相结合为方针。
读者以中产阶级为主。
《每日邮报》:英国现代报纸的早期代表1.1896年,北岩在伦敦创办。
《每》是在廉价报纸基础上产生的,但又有新的发展。
1内容上,报道范围广泛。
迅速报道重大事件的全貌,开阔读者视野。
读者对象以中产阶级、广大劳工和妇女为主。
2业务上,制定了“解释、简洁、清晰“的新闻原则。
标题鲜明、版面新颖。
3健全的报业管理。
此外,北岩还善于培养和训练新型记者和编辑。
3.北岩报团:英国最早的报团。
由北岩建立。
他先后创刊和购买了《每日邮报》、《观察家报》、《泰晤士报》以及多种地方报刊,形成英国最大的报团。
二战后主要报刊近况1.《泰晤士报》见后2.《每日电讯报》和《卫报》补前3.《金融时报》:1888年创办,主要报道金融、财政、工商业消息和与经济有关的国内外政治动向,是一张全国性经济金融报纸。
政治上倾向保守,使伦敦金融界的喉舌。
注重国际新闻,评论风格严肃。
常附特刊,介绍世界各国政治情况和经济发展统计材料,在国内外金融经济界有一定权威。
4.《太阳报》:当代英国通俗报的典型。
是英国销量最大的日报。
1996年由默多克买下的《每日先驱报》改造而成。
《太》面向下层读者,以刺激性揭丑性新闻为卖点,利用特大醒目标题制造视觉冲击效果,并最先每天推出女模特裸体彩照,推动销数直线上升。
主要杂志《经济学家》英国最有影响、最富权威的大型综合周刊,1843年创办于伦敦。
现已成为内容广泛的国际性刊物,主要刊登有关国内外政治、经济的评论和报道,反映垄断资本集团的意愿,和英国金融界保持密切联系。
稿件编辑严禁,图文并茂,特别是经济方面的图表让人一目了然。
文章均不署名。
注重事实,引用数字可靠,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分析,较有参考价值。
语言较为深奥。
宣称不想把刊物办得通俗易懂,甚至趣味化。
读者主要是各国政界、经济界人士。
通讯社路透社的创办及现状1.路透社的发展进程:1851年10月14日在伦敦由路透正式创办,是世界上资格最老的通讯社之一。
最初只发商业新闻。
后来路透驻欧洲各地记者开始报道与经济有关的其他消息。
7年后才把业务扩展到报界。
路透的檄文不仅详细、准确、迅速,而且还有一些是其他报社记者无法采访到的。
法奥战争中,路透社是世界新闻史上第一次与事件进程同步传送新闻。
林肯遇刺,路透社比欧洲所有新闻媒介至少提前8小时或者美国消息。
19世纪60、70年代开始,路透社按“三社四边协定”沿着大英帝国的路线向外扩张。
1941年路透社改组,成为英国报业的合作通讯事业。
后来,澳大利亚报联社、新西兰报联社也加入进来。
路透社逐渐成为一家跨国公司。
现在路透社建立了以伦敦为中心的全球通讯网络。
在九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127个分社。
用多种文字向150个国家和地区播发文字新闻和经济消息。
订户遍及全世界。
2. 路透社的业务特色:1 向报社、电台提供时事新闻。
涉及面广,素有“迅速、干练”之称。
2 向世界各地银行、经纪人和工商企业提供经济新闻。
这是路透的传统项目,经过不断革新、完善,现在它是世界经济信息的最大供应者。
3 路透社的经济新闻在世界上享有一定地位,并日渐成为该社的主要收入来源。
3. 网络时代的路透社:路透社通过网络提供各种各样为互联网设计的服务:1 为特定的读者提供精心编排的新闻报道。
2 中介产品和服务3 空中货运信息服务4 媒体世界“曾格案件”1733年德国移民曾格在纽约创办了《纽约周报》,文章涉及批评总督科斯比和地方议会的内容。
一年后以诽谤罪将曾格逮捕,1735年开庭审理汉密尔顿以80高龄出庭为曾格辩护报。
在辩护中提及两项原则:谎言才构成诽谤,每个公民都有陈述无可非议的事实真相的自由;裁决应由法庭和陪审团共同做出。
最后曾格被判无罪。
第一原则颠覆了英国的传统法律,批评官员越是事实越是诽谤的原则,从此美国确立了谎言构成诽谤的原则。
曾格案件成为美国新闻出版自由观念的滥觞。
本杰明富兰克林及其办报活动如果说1722年本杰明·富兰克林出任《新英格兰报》的发行人只是其兄詹姆斯与殖民政府当局迂回斗争的策略,那么1729年10月,本杰明·富兰克林从创办人凯默那里接管了《宾夕法尼亚公报》,并将其发展为美洲各殖民地发行量最大、版面最多、广告收入最高和专栏最有文化修养的报纸,则是他综合实力的全面展现。
他通过暗渡陈仓的策略,即匿名为凯默的竞争对手——安德鲁·布雷德福(Andrew Bradford)的《美利坚信使周报》(American Weekly Mercury)写了大量措辞巧妙的随笔小品,使凯默《宾夕法尼亚公报》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当其发行量降到不足l00份的时候,凯默只得将该报的所有权拱手相让给本杰明·富兰克林。
本杰明·富兰克林又依靠自己社会活动家的能力,结识了许多费城的大商巨贾,利用他们所提供的贷款,买下了他的合伙人梅雷迪思的股权。
于是在1730年,他一跃成为美洲各殖民地里最佳报纸的独资老板,本杰明·富兰克林事业的成功使他所从事的这个行业成为受人尊敬的行业,这正是富兰克林对美国新闻业最大的贡献。
普利策与《世界报》普利策(1847—1911),生于匈牙利,1864年来美,开始报业生涯。
1878年购买《圣路易斯电讯报》,后合并《邮报》,改为《邮讯报》开始起家,宣称自己是非党派报纸,提倡原则和理想。
1883年买下《世界报》,开始自己事业的起飞,其主要特色:注重严肃的言论和报道,发表支持穷人的言论,反对富有阶级和贪污腐败;发起有利于一般大众的社会运动;煽情主义报道,接近下层心理,采用耸动的标题和图片。
在普利策的领导下《世界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主要社会贡献有:捐赠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设立普利策新闻奖。
《世界报》:1883年普利策买下后获得了起飞,主要内容特色:以国内外重大新闻作为骨干,佐以刺激性因素以增加读者兴趣;发动全国性运动,提高报纸声誉;高质量的言论版;篇幅大,报价低;使用插图和大量图片,“黄孩子案”;重视报纸的推广发行。
其成功的直接原因是大量刊登刺激性报道,采用煽情主义的耸人听闻的手段打开了销路。
赫斯特与《新闻报》:赫斯特1863年生于旧金山,1895年买下普利策之弟阿尔伯特的《新闻报》开始与《世界报》的竞争。
特色:注重犯罪新闻、丑行、灾祸报道和各各特写,大量应用照片,黄色新闻泛滥。
对社会造成了破坏性的影响,煸动美西战争、教唆刺杀麦金莱总统。
纽约新闻报美国最著名的黄色报纸。
其前身是纽约的《新闻晨报》,1895 年11 月由赫斯特购进后改名为《纽约新闻报》。
其办报方针是,不惜一切代价第一个获得新闻,不断以喧嚣刺激读者,攻击不正当财富,向穷人许愿。
对普利策的《纽约世界报》提出了挑战。
美西战争期间,该报是战争狂热的鼓吹。
此后又鼓吹极端主义乃至煽动暗杀总统。
1901 年,改名为《纽约美国人报》继续出版。
掏粪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新闻界以杂志为主体掀起了一场揭露丑闻、谴责腐败、呼唤正义与良心的运动,这就是著名的“掏粪运动”。
这一名称源于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他把写揭露新闻的记者比作班扬的小说《天路历程》中的主人公,埋头拿粪耙收集污物,不愿抬头看天主。
在罗斯福看来,这些记者就是令人不屑的掏粪者。
但新闻界却把这一称呼视作光荣的奖赏接受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