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宝山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一、文言文阅读(40分)(一)默写(15分)1、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3、不见去年人;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4、则吾斯役之不幸; .(柳宗元《捕蛇者说》)5、 ,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6--7题(4分)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6、这首诗选自《》(书名),作者字 .(2分)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青山”写出了送友人时所见周围景色.B.“孤蓬”表达了友人远行后的孤单无依.C.“浮云”喻指友人的未来生活行踪不定.D.“班马鸣”暗指友人难以割舍这段友情.(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9分)橘逾淮为枳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8、“橘逾淮为枳”的意思是(2分)9、晏子一番话的主要目的,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告诉楚王“橘生准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是客观现象.B.分析“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产生的原因.C.巧妙回敬了楚王的侮辱.D.智慧化解了楚王的困惑.10、选文结尾处画线部分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娄师德与狄仁杰狄梁公与娄师德同为相.狄公排斥师德非一日.(武)则天问狄公曰:“朕大用卿.卿知所自①乎?”对曰:“臣以文章直道②进身,非碌碌因人成事.”则天久之,曰:“朕比③不知卿,卿之遭遇④,实师德之力.”因命左右取筐荚,得十许通荐表,以赐梁公.梁公阅之,恐惧引咎,则天不责.出于外,曰:“吾不意为娄公所涵,而娄公未尝有矜色.”【注释】①所自:由于什么原因.②直道:品行端正.③比:这里解释为先前.④遭遇:君臣遇合.这里指狄公受到重用.1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1)狄梁公与娄师德同为.相()(2)得十许.通荐表()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下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A.我拿得出文章,品行也端正,所以受到重用,而不是无所作为依靠别人的.B.我因为文章出色且品行端正求上进而被重用,而不是无所作为依靠别人的.C.我因为文章出色品行端正,(所以)受到重用,而不是忙忙碌碌无所作为的.D.我因为文章出色品行端正,(所以)受到重用,而不是无所作为依靠别人的.13、梁公所阅的是“ _______ ”,其后的反应是“ __________ ”.(请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14、狄公最后一番话,表明了他复杂的内心.请简要分析(4分)二、现代文阅读(4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20分)传统文化的“传”与“承葛剑雄①在激荡社会变革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正面临空前严峻的传承危机.②因为面临危机,所以需要传承.今天,我们如何传承传统文化?我认为,“传承”分“传”和“承”两个部分.“传”就是记录、保存、延续.对于传统文化,“传”的基本含义就是将其尽可能地保存原样.“传”的实质,就是尽可能使它延长,尽可能使它符合原来的内容.③“传”是无条件的,不需要进行选择,也不需要考虑它有用没用,尽最大可能先保存下来再说.我们这样讲,有人会问,落后的、保守的甚至是反动的传统文化,该不该保护?也要保护.举一个很极端的例子,希特勒当年屠杀犹太人的集中营,现在就被列为了世界文化遗产.那么一个罪恶的地方,为什么还要把它作为文化遗产加以保护留存呢?因为它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如果这个集中营不保存下来,后人便不能够通过它真切地感受那段历史,了解人性还能恶到那种程度.④进一步思考,我们知道,后人的智慧并不一定比前人强,比如金字塔的产生、玛雅文明的兴衰,今天我们仍无法用科学进行解释.传统文化中包含了大量古人的智慧,这些智慧我们今天可能还无法理解,甚至以为是迷信,但并不代表我们永远无法理解.如果让传统文化匆匆消亡而不加保存,那我们就永远失去了理解古人智慧的机会.这也是我们建议把传统文化先尽量保存下来的重要原因.事实上,有些国家在这方面做得很不错.⑤目前,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保存,主要问题仍然是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功利性.以非遗为例,可以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或者可以拿到市场上换钱的,我们对它就比较热心,反之则比较冷漠.这样一来,有现实利用价值的非遗可能会得到较好的保护,而暂时没啥实际用处的非遗便会无人问津.另外,一些非遗传承人,为了在市场上赚钱养活自己,往往会随意改变非遗的内容和形式,以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这种保存也是不周全的.在传统文化的保存我们可以向一些国家学习.⑥总而言之,传统文化不仅是人类记忆和人类历史的一部分,而且还可能藴含着今人还无从知晓的智慧,再加上由于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而正面临消亡的危机,所以我们应该无条件地、尽最大可能地把传统文化先保存下来,这就是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传”.选文有删改15、第⑤段中加点词“它”在文中指的是 .(2分)16、(1)第②段一第⑤段,作者围绕传统文化的“传”,依次写了“传”的基本含义、“传”的实质、、等内容.(4分)(2)联系全文,作者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2分)17、请简述第③段、第④段两段不能互换的理由.(4分)18、对下列这段文字在文中的位置及其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4分)比如日本,某项传统文化项目一旦被列为保护对象,其传承人就会像“国宝”一样,完全由政府供养,不需要他(她)想办法养活自己,他(她)的任务就是“传”----带徒弟;把掌握的东西教给徒弟,教会了,任务就完成了.在我看来,传统文化的“传”,就应该这样.A.第⑤段结尾举例说明哪些国家做得很不错.B.第⑥段结尾举例说明可以向哪些国家学习.C.第⑤段结尾举例论证保存传统文化可以让我们有理解古人智慧的机会.D.第⑤段结尾举例论证有些国家可以通过非功利性的方式保存传统文化.19、有人认为本文的题目有问题.请说说你的观点,并且简述理由.(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20---24题(20分)爸爸的小画夏商(1)标题用“父亲的小画”还是“爸爸的小画”,我踌躇许久.“父亲”这个词威仪,有距离感.“爸爸”这个词亲切,有灶火气.可这个中等身材的男人,在我四十多年的人生中;绝大多数时间扮演的是“父亲”的角色.(2)年轻时的父亲曾是一名沿海海员,当时来说,海员收入还算比较高,可因为要赡养家人,大部分给了祖母,造房子时东拼西凑借了1700块钱,父母还了整整8年.在当时贫不仅仅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心理隐疾.妹妹出生后,父亲的工作调到油轮上,给过往的船只加油.那是父亲最风光的岁月,他有个头衔叫“驾长”,听上去跟舰长差不多.其实算不上官.他是祖先律条遗留下来的那个“父亲”;一个倍要面子的“父亲”,严酷得不近人情.(3)家里经济情况好转一些后,做两三只小菜来一瓶特加饭是他最愜意的“小落胃辰光”,这时他的面部表情是放松的,取下了“父亲”的外壳,成了和蔼的爸爸.就像我小时候,他结束几个月的航行,回到上海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祖母家把我接回浦东.我们从南码头过江,上岸不远处有个小饭馆,他永远点老三样:一碟锅贴、一盆炒猪肝、一盆勾了芡的素什锦,叫一瓶啤酒;给我叫一瓶橘子水.面对面坐着,这是记忆中最温暖的父子时光.(4)这样的时光,直到他晚年才逐渐重温.记忆的闪回就是如此;父亲”的面具下,会不时呈现出一个深藏不露的“爸爸”.(5)后来他得了一场大病,确诊的时候,我绷不住哭了.所幸手术很成功.为了空气质量好一些,父母把房子从浦东置换到松江.(6)两年前的一天,爸爸有点( miǎn tiǎn)地拿出一本塑料夹,全是他临摹的画.用钢笔画的,可以看出铅笔勾的草稿;有些是黑白素描,有些上了色.他说是瞎画的;临的.(7)他把“临的”两个字说得很轻,好像有点心虚.(8)我不吭声.拿出手机拍了一些,发到微信朋友圈.他看到微信朋友圈里的点赞和留言;笑了.我看着他,像看一个苍老的男孩.(9)爸爸似乎完全成了一个健康人,每天在小区里健走,腰杆笔直,步伐轻快.他买了很多中医推拿之类的保健书,比如用指肚梳头500次,用搓热的掌心按摩眼眶500次,还有敲打肚子多少次,摩擦手臂大腿多少次,他练得乐此不疲.看他气色一天天好起来,也为他高兴.(10)运动之余,他更勤奋地画画,也确实越画越好.在没有任何基础的情况下,古稀之年通过自学能画成这样,他是有天分的,如果年轻时就开始画,应该能成为一个不错的画家.虽是临摹画册里的作品,线条和用笔却是流畅的,他笔下那些晚清的小商小贩很是传神,他画的小动物,很是惟妙惟肖,他临写的清明上河图,细节也是精准的.(11)大病初愈后的他越来越和颜悦色,“爸爸”的时间超过了“父亲”.这让我感受到他的乐观.(12)从开刀到如今,转眼八年过去了,家里早已不再把他当病人看待,他红光满面,声音洪亮,比大多数老人看起来更健康,无论是体态上,还是精神生活上.可病魔还是来了,病痛再次席卷了他.他却手臂一挥,我不怕,我不管它,我活我的.(13)我说:“我给你做个小型画展吧,等你以后画了原创,再搞个大型画展.”(14)他拒绝了,觉得临摹的拿不出手.我拍拍他的肩膀,谁说临的不能开画展?我们就是自娱自乐一下呗!(15)我当起了策展人,联系场馆,遴选画作,定制画框……看上去有模有样的.(16)这不是一个画家的画展,这是一个热爱生命的老人的画展,这是爸爸的画展.---选文有删改20、根据第(6)段中的拼音,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是 ________________ .(2分)21、在不同的阶段,爸爸的表现以及我对他的感受是不同的:(4分)年轻时的他,其表现是“倍要面子”,让我感受到他的“严酷”;家里经济好转一些后的他,其表现是“”,让我感受到他的“”;大病初愈后的他,其表现是“”;让我感受到他的“”.22、第(2)、(3)段写的内容都与“爸爸的小画”没有关系,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3分)A.写出一个具有“威仪”感的父亲形象,表明我“踌躇”不能定下本文题目的原因.B.写出一个具有“威仪”感的父亲形象,但更表现出作者对有“亲切”感爸爸的渴望.C.既写出我爸爸的“威仪”又写出其“亲切”,为下文我对爸爸情感的变化做了铺垫.D.既写出我爸爸的“威仪”又写出其“亲切”,为下文爸爸对我的感情变化做了铺垫.23、从文末两段内容看,作者表达了怎样的写作意图?(5分)24、第(8)段画线部分中,用“苍老”形容“男孩”是有矛盾的.请分析作者这样表达的理由.(6分)三、综合运用(10分)25、下面这段文字不够连贯,试试根据提示进行修改重写.旅行到了第四天.一开始,我们有说有笑的.渐渐地,我们的话越来越少.干脆都不说话了.太累了!我们爬到南天门,去玉皇顶拜了玉皇大帝.很累,也感觉非常充实,非常开心.提示1:先浏览这段文字,看看写的内容是否保持了话题的统一.可以加写一个中心句来统领整段文字.提示2:可以补充一些关联词(如“虽然……但是……”、“因为……”等)或者提示性语句(如“一开始”、“然后”等),使句子之间衔接自然.重写:(8分)26、根据重写的这段经历,对你写作的启发是什么?请举一例说明(2分)四、写作(60分)27、题目:难忘的作业要求:(1)字数在600字左右,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等,请用A老师、B学校、C学生等字样代替;(3)不能抄用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4)请注意字迹端正,卷面整洁.2019年上海宝山区初三一模语文参考答案一、文言文阅读(40分)(一)默写15分1.谁家新燕啄春泥2.晴川历历汉阳树3.泪湿春衫袖4.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5.把酒临风(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4分)6、(2分;每空1分)李太白全集太白7、(2分)D(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9分)8、(2分)橘树生长在淮北就变成枳树9、(3分)C10、(4分)神态上写出楚王的尴尬(1分);语言上写出了楚王的自嘲(1分);反衬出晏子的机智善辩(2分)(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11、(4分;每小题2分)(1)担任(2)左右12、(2分)D13、(2分;每空1分)荐表恐惧14、(4分)既有惭愧又有佩服(2分)惭愧是因以己度人;错看娄师德;佩服是因娄师德心胸开阔;以德报怨(2分)二、现代文阅读(40分)(一)20分15、(2分)可以作为旅游资源开发或者拿到市场上换钱的非遗(有现实利用价值的非遗)16、(1)(4分;每空2分)“传”的重要原因“传”的主要问题(2)(2分)我们应该无条件地、尽最大可能地把传统文化保存下来17、(4分)第③段主要讲了“传”的重要原因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第④段讲“传“是因为有些传统文化包含了我们目前无法解释的古人的智慧.(2分)根据第④段首句“进一步思考”(或者末段首句“不仅……而且……”)可见;后者以前者为前提;两者是递进关系.(2分)18、(4分)D19、(4分)(观点1分;理由3分=题目意思分析2分+本文内容概括1分)本文题目要求文章既从传统文化的“传”的角度展开;也要从“承”的角度展开;并且要适当关注两者的关系.本文只讲“传统文化的‘传’”;文题并不准确.(二)20分20.(2分)腼腆21.(4分)放松和蔼(温暖)和颜悦色乐观22.(3分)C23.(5分)最末两段;写出了我对爸爸的画展的重视;强调了画展主人的特殊性;(2分)表达了我对爸爸的理解、尊敬;并且为他骄傲.(3分)24.(6分)(“苍老”的原因2分+“男孩”的原因2分+两者联系2分)爸爸年纪大了;且得过大病;所以是“苍老”的;爸爸“临画”心虚;看到朋友圈里的点赞又开心;表现出既不自信又希望被表扬的“孩子”般的心理.看似矛盾的表达;生动表现出爸爸外表和内心之间的反差.三、综合运用(10分)25、(8分)旅行到了第四天.我们开始爬山的行程.(2分)一开始;我们有说有笑的.但是(1分)渐渐地;我们的话越来越少.最后(1分)干脆都不说话了.因为(1分)实在太累了!我们爬到南天门;然后(1分)去玉皇顶拜了玉皇大帝.虽然(1分)很累;但是(1分)也感觉非常充实、开心.26、(2分)段落要有中心句;这样可以使段落意思明确(1分);举例(1分)四、写作(60分)27、【评分标准】说明:(1)题目不写扣 2 分.(2)字迹不清楚;书写不规范;卷面不整洁扣 1~2 分(符合任意两项即扣2分).(3)错别字总扣 1 分(满 2 个即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