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混凝土杆组立施工 4三、铁塔组立施工 12四、杆塔组立劳动组织一览表 17五、杆塔组立工艺要求 18六、单吊杆工器具一览表 18七、整体组立混凝土杆工器具一览表 20八、悬浮抱杆立塔工器具一览表 211、工程概况:1.1本工程为恒亚水泥公司新建水泥项目供电工程线路部分。
恒亚公司拟在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新建2条20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分两期建成,本次设计为恒亚一期2000t/d水泥生产线项目供电工程。
根据省电力公司审核文件,本工程由110kV阿克塞变出一回专用线路为恒亚公司供电,110kV阿克塞变110kV构架东侧扩建110kV出线间隔一个。
本工程新建线路7.324km,单回路设计,导线采用LGJ-185/30型钢芯铝绞线,地线一侧采用1×19-9.0-1270-B GB 1200-88型镀锌钢绞线,另一侧采用一根12芯OPGW架空光缆。
本工程全线采用FXBW4-110/120型复合绝缘子,悬垂串采用FXBW4-110/120-1型,一般采用单串,重要跨越采用双串;耐串采用FXBW4-110/120-2型,全线采用双联串;跳线串采用配重均压环式FXBW4-110/120-1型。
全线共用杆塔34基,其中直线水泥杆26基,耐水泥杆3基;直线铁塔1基,转角铁塔5基,终端铁塔2基。
沿线地形为戈壁滩、戈壁滩草场,海拔在1620~1710之间,线路沿线交通较为便利。
1.2 工程线路方向规定和基础位置编号见图1和图2示。
大号侧左转 右转左 右 横担方向(或角平分线)小号侧图2:基础位置编号示意图2、混凝土杆组立施工: 2.1.排杆:2.1.1.排杆人员到达现场后,应首先检查以下几项:a .桩号、杆型与已运到的混凝土杆段编号、数量、尺寸是否相符;b .分段混凝土杆的各段有无错放或上下颠倒情况;c .杆上螺栓孔的位置、尺寸是否与图纸相符;d .检查杆身有无弯曲,表面有无麻点、蜂窝,外壁均不应有跑浆,露筋现象,不得有纵向裂纹,预应力杆不得有横向裂纹,普通杆的横向裂纹宽度不应超过0.1mm 。
2.1.2.排杆场地应平整坚实,每段杆身下至少应在两端支垫道木一块,并用木楔掩牢,或用土直接支垫。
一般杆长小于或等于12m 时,采图1 线路方向规定示意图D C B A用两点或三点支垫;杆长大于12m时,采用三点或四点支垫,支垫位置见图:0.207L 0.586L0.207L(a)0.125L 0.375L 0.375L 0.125L(b)0.125L 0.25L 0.25L0.25L 0.125L(c)2.1.3.钢圈的焊接对接处,需仔细调整对口距离,达到上下钢圈平直完全一致,同时又保持整个杆身平直,钢圈厚度为8mm时对口距离应保持2—4mm,焊接应预高2—3mm,设计另有规定者应执行设计规定。
3.1.4.杆身调直后,从杆子的上、左、右向前方目测均应成一直线,如个别段有不直处,需反复校正,使整个杆身偏差减少至允许值,同时要注意整基的螺栓孔方向应符合组装要求。
2.1.5.直线双杆均必须顺线路放置,跟部距杆坑一般为0.5m,头部放置方向符合立杆施工要求,杆身应与线路中心平行,两杆间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
转角双杆放置方向必须与转角侧角二等分线垂直。
3.2.焊杆:2.2.1.焊接工作应由持有焊工培训合格证的人员担任,焊接时应严格按照焊接工艺要求进行操作。
2.2.2.焊前先将焊口上的油脂污垢清除干净,焊口应对齐,杆身平直,预高符合规定,为了降低焊接时的温度,焊杆时应先点焊四点,然后分两层施焊。
2.2.3.钢圈厚度在6mm以上时应采用“U”型坡口多层施焊。
焊完后钢圈清除干净,然后刷防锈漆,打上钢印。
2.2.4.焊缝表面应平整美观,鳞纹、折皱细致均匀,不得有焊缝中断、咬边、焊瘤、夹渣、气泡、隔槽和尺寸偏差缺陷。
2.2.5.对钢圈的焊接回头按设计规定进行防锈处理,设计无规定时,先将钢圈表面铁锈、焊渣及氧化层除净,然后涂刷灰铅油。
2.2.6.使用气焊时,氧气瓶、乙炔气瓶距焊接处应保证其安全距离,氧气瓶、乙炔气瓶附近严禁有明火,焊接中,乙炔气瓶应直立严禁放倒使用。
2.3.地面组装:2.3.1.组装时应严格按照图纸的设计尺寸,位置和方向等拨正电杆,使两杆上、下端的根开及对角线符合要求。
2.3.2.组装时先安装导线横担,再安装避雷线横担,最后安装拉线和绝缘子串等。
组装横担时,应将两边的横担悬臂适当向杆顶方向收紧,以便在挂好导线后,横担能保持水平。
2.3.3.对转角杆塔,若横担两端有长短区分者,必须将长端装于转角外侧,短段装于侧。
2.3.4.组装所用螺栓应符合设计要求,各构件的组装应紧密牢固,交叉构件在交叉处有空隙时,应装设同样厚度的垫圈或垫片。
螺栓的穿向应按《110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GB50233—92)第4.0.9条执行。
2.3.6.组装时如发现螺孔位置不正,要反复核对查明原因,不要轻易扩孔。
如有不易安装的情况,不得用锤猛击敲打强行组装,如查不出原因,应向技术部门反映。
2.3.7.组装完毕后,应系统检查各部尺寸及构件连接情况,铁附件如有镀锌层脱落,应涂灰铅油,单螺母拧紧后打毛或涂灰铅油;检查钢筋混凝土杆杆顶是否封顶良好,杆身眼孔,接头,叉梁等处混凝土有无碰伤、掉皮,如有应用水泥砂浆补好。
2. 4.混凝土杆组立:2.4.1 该线路地形平坦,采用16吨汽车吊整体组立。
2.4.2.单吊(独脚抱杆)法2.4.2.1.现场布置图(a)(b)(a)抱杆起吊图(b)砼杆起吊图1 抱杆2 吊绳3 主牵引绳4 滑轮组5 牵引地锚6 绞磨7 制动器8 制动地锚9 制动钢绳10 临时拉线图1 倒落式人字抱杆起吊法的布置(1)制动装置设在杆顶端,一般距杆坑为1.1—1.2倍的杆高处。
制动钢绳缠绕绑在杆根部。
(2)牵引的地锚的埋设位置,以杆坑为中心,是杆塔高度的1.5—2.0倍左右。
总牵引钢绳的对地夹角不大于15。
(3)总牵引地锚中心、人字抱杆中心、杆身中心以及制动钢绳地锚中心,必须在同一直线上。
(4)临时拉线对地夹角不得大于45º,一般临时拉线或控制绳的地锚位置距杆坑不小于杆高加5m。
2.4.2.2.抱杆位置(1)抱杆的高可等于杆塔结构重心高度的0.8—1.1倍,一般抱杆的长度为杆高的1/2。
(2)抱杆的起始夹角一般取55º—65º之间。
(3)抱杆失效时的对地夹角(脱帽角)控制在55º—65º。
(4)抱杆根开一般取抱杆长度的1/3。
(5)抱杆根部距电杆根端为4.0m左右。
2.4.2.3.砼杆吊点位置(a)18米(b)21米2500 20002.4.2.4.横担安装a.在地面上组装横担成一个整体,并拧紧连接螺栓;b.横担两端各绑一根棕绳,便于在地面控制横担;c.横担吊装过程中必须保持水平上升,如发现一端卡挂,必须暂停牵引,利用控制大绳调整;d.横担提升到略高于设计位置后,暂停牵引,并将绞磨绳固死,高空作业人员登杆安装横担抱箍;e.慢慢松出绞磨绳,使导线横担坐落在抱箍上,安装横担与抱箍的连接螺栓,左右两侧螺栓全部装上后并拧紧;f.利用地线横担拆除吊装工具;g.安装永久拉线。
2.4.2.5.拉线安装:线夹的舌板与拉线应接触紧密,受力后不应滑动,线夹的凸肚应在线尾侧,安装时不应使线股及线夹损伤。
麻股铁丝及钢绞线端头均涂灰铅油。
拉线与拉线棒应呈一直线,NUT线夹露出螺母部分不得超过螺纹长度的1/2。
每根拉线应受力一致,交叉拉线之间不得压帖在一起,拉线受力不宜过松或过紧。
对没有拉线的直线杆,杆子立好后应打临时拉线,对有拉线的混凝土杆,临时拉线只有正式拉线安装完毕后方可拆除,转角杆在安装正式拉线的同时打好角临时拉线,待两面紧好线后方可拆除。
2.4.3.整体组立2.4.3.1.作业平面布置示意图(见下页图)1-制动系统 2-电杆 3-主吊绳 4-5t吊点滑车 5-付吊绳 6-3t吊点滑车7-8t双轮滑车 8-“2-2”滑轮组 9- 磨绳 10-配重 11-角钢抱杆 12-杆坑13-10t地锚 14-后临时拉线 15-侧临时拉线 16-补强木 17-10t地锚18-3t绞磨19-3t绞磨 20-侧拉线地锚坑整体组立混凝土杆布置图2.4.3.2.地锚坑平面布置距离要求(1)牵引地锚至杆基础中心距离大于杆高的1.4倍;(2)制动地锚至杆基础中心距离大于杆高的1.3倍;(3)侧拉线地锚至杆基础中心距离大于杆高的1.2倍;(4)绞磨地锚出口对牵引绳夹角大于120º,对牵引地锚出口距离大于5米。
2.4.3.3.地锚坑埋深及使用规格要求(1)牵引地锚:使用规格10t,埋深2.0米;(2)制动地锚:使用规格10t,埋深2.0米;(3)侧拉地锚:使用规格5t,埋深1.7米;(4)绞磨地锚:使用规格3t,埋深1.7米;2.4.3.4.注意事项(1)抱杆分段连接时,其螺栓的规格、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连接螺栓必须拧紧。
组装后的抱杆整体弯曲度应小于1‰,人字抱杆两抱杆应等长。
(2)抱杆底座与抱杆下段连接后应转动灵活。
(3)抱杆脱落环与抱杆顶部的弯钩刀片相匹配,既保证起立抱杆时刀片不致脱落又能满足抱杆失效时自动脱离。
(4)为保证混凝土杆的起立安全应采取补强措施。
对于有叉梁的门型杆应在叉梁的交叉点处绑扎一根圆木,圆木长度应大于门型杆根开约0.5米梢取12~16cm,用来支托叉梁,保持混凝土杆竖直后叉梁不致鼓肚。
(5)抱杆顶、总牵引地锚中心制动绳地锚中心杆身结构中心应在同一垂直面,一般应控制其偏差不超过0.2米。
(6)立杆前,应对各项准备工作认真检查,确认可行后,向指挥人报告,操作人员就位后,由指挥人指挥收紧制动绳,开始牵引立杆。
(7)当电杆头部起立离地面约0.5米时,应停止牵引对立杆进行冲击试验同时进行下列项目的检查:a.各地锚的受力情况;b.各索具间的连接情况及受力后有无异常;c.抱杆的工作状况;d.电杆各吊点e.跨间有无明显弯曲现象等。
(8)随着电杆的缓缓起立,制动绳操作人员应根据看杆人的指挥缓慢松出,使杆根逐渐靠近底盘。
(9)两侧晃绳应松紧适当,应根据指挥人的命令进行收紧或放松。
(10)抱杆接近失效时,牵引速度应放慢且将后方晃绳挂上,调整制动绳使杆根接触底盘,以保持电杆稳定。
(11)电杆起立至50~60°时,抱杆开始失效。
抱杆脱帽时应停止牵引,缓慢松出抱杆脱帽拉绳,使抱杆缓缓落地。
控制拉绳人员必须站在抱杆的外侧。
如果抱杆脱帽不顺利,可先脱出一根,再通知绞磨机手缓慢牵引再脱出另一根。
两根抱杆都落地后,抽出拉线,再继续牵引。
(12)电杆起立至60~70°时,继续调整制动绳,使电杆杆根对准底盘中心就位。
后方晃绳应稍微受力,并随电杆的起立而慢慢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