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起源与进化吕晓莹1(1.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631)摘要: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人类进化史,分别从现代人类的生物学分类、人类的进化历程、人类未来进化方向的预测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最后,总结出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离不开环境的改变,各个进化阶段均会产生某些适应性特征,如颅容量和身高的变化,甚至到了一定时期,可能会出现第三性替代男性。
关键词:人类、起源、进化、特征Human Origins and EvolutionLv Xiaoying1(1.School of Life science,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1, China)Abstract: The main object of this study is the history of human evolution, respectively, from modern human biological classification, history of human evolution, the human evolutionary direction of future projections of these three aspects of research.Finally, summed up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mankind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environment changes,the variousevolutionary stages will produce some adaptive features, such as cranial capacity and height changes, or even to a certain period, there may be a third alternative to male sex.Key words: Human, origin,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1.人类的生物学分类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活动规律的科学。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各个层次的种类、结构、发育和起源进化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的学科。
人是生物的一种,也是生物学研究的对象。
人类在生物学的分类为:域:真核域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亚门:脊椎动物亚门)纲:哺乳纲(亚纲:真兽亚纲)目:灵长目科:人科属:人属种:智人种2. 人类的进化历程人类与人猿存在某种亲缘关系,具有共同的祖先。
约6500万年前,一颗宽度约16公里的大型陨石撞击到了今天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上,造成巨大灾难,当时地球上包括恐龙在内的三分之二的动物物种消亡灭绝,爬行动物的黄金时代结束,原始哺乳类动物逃过劫难经过漫长岁月存活下来,之后进化。
约5000多万年前,灵长类动物呈辐射状演化,从低等灵长类动物原猴类中又分化出高等灵长类动物(即猿猴类,如猕猴、金丝猴、狒狒与猿)。
2.1 森林古猿森林古猿体质特征界于猿类与人类之间,且肢骨尚未特化。
可能是现代的大猿(黑猩猩和大猩猩)和人类的共同祖先。
与大猿相比,下肢更适于直立行走,双手日益灵巧。
2.2 南方古猿开始可以直立行走。
分成两个主要类型:纤细型和粗壮型。
纤细型演化成能人,而粗壮型则灭绝了。
2.3 能人颅骨和趾骨更接近现代人,而且牙齿比粗壮南猿的小 。
2.4 直立人直立人骨壁厚,仍带有猿类特徵,如头盖骨低平,眉骨粗壮,吻部前伸。
北京人、蓝田人、郧县人等都属于直立人 。
2.5 早期智人完全直立,但还带有一些原始性状。
如眉嵴仍比较粗壮,并且头盖骨向后倾斜,颔骨向前突出。
例:广东的马垻人2.6 晚期智人脑颅较高较圆,面部较扁平,眉嵴不成连续的条形骨嵴。
通常也叫做现代人,开始分化出四大人种。
例:山顶洞人智人 南方古猿 能人直立人森林古猿3. 人类未来进化方向长期以来, 学术界普遍认为, 晚期智人(大约距今3万年前) 的体质特征同现代人基本相似,所以又被称为“解剖结构上的现代人”。
进人全新世, 人类的体质特征基本不再发生变化。
近些年来, 国内外很多学者对个全新世考古遗址出土的古代人群的遗骸进行了研究, 发现近万年来, 全新世人类的体质特征仍在进化, 其颅容量、身高等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微观的演化。
很多人不禁提出疑问, 我们还在进化吗? 末来人类演化的趋势如何?3.1 颅容量、身高变化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 颅容量的变化幅度较大。
生活在距今600一70万年前的托麦人, 其脑量与黑猩猩接近;距今440 一150 万年前的南方古猿, 其颅容量为40一530 毫升左右;距今250一160万年前的能人, 颅容量为510一752毫升;距今170一20余万年前的直立人, 颅容量为60一1251毫升, 平均为1050毫升左右;距今20 一10 余万年前的早期智人, 颅容量为110一150毫升;距今约10 一3万年前的晚期智人, 在世界各地都有所发现, 颅容量为1300 一1750毫升。
我国更新世晚期智人山顶洞人的颅容量为1300一1500毫升, 柳江人的颅容量为1400毫升。
颅容量大小的降低, 意味着颅骨尺寸的缩小, 人类体质特征仍在变化。
人类学家的研究发现, 身高的大小与营养状况密切相关。
距今6000 一4000年的中国新石器时代居民, 男性身高平均为1.65 米, 女性为1.54 米。
距今3000 一1800年的西周以及西汉时期居民, 男性身高平均为1.67米, 女性身高平均为1.5米。
隋唐、宋明时期, 男性身高平均为1 .6 米, 女性身高平均1.56米。
19世纪60年代, 身高曾出现了负增长的现象据统计, 1934年, 上海7一14 岁男女学生的身高, 比1931一1932年同龄学生平均矮了5.7 一7.3厘米。
目前, 我国成年男性身高平均为1 .69米, 女性身高平均为1.58 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身高还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但不会永远呈现增长的趋势。
据调查, 在身高都较高的家庭里, 其后代的身高不会一代高于一代,达到一定程度后, 其后代的身高会呈现。
3.2 人类未来发展美国华盛顿大学古生物学家彼得·沃特在《未来进化》一书中推断,人类至少还能再存在5亿年。
根据过去的进化理论和目前人类发展趋势,科学家给出了人类未来发展的5种道路。
幸存人单一人基因人不同肤色融合到一起,眼睛比现代人大,种族特征逐渐消失。
一百万年后,高度全球化的后果可能是不同人种均被同化,不同肤色融合到一起,种族特征逐渐消失。
进化为“单一人”会实现所谓世界大同。
3.2.2 幸存人具有抗辐射能力,他们的眉毛和皮肤都能防辐射。
如果不同人群被长期分隔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种族就会自然产生。
比如,如果全球遭受致命生化恐怖袭击,对该生化病毒具有抵抗力的人将存活下来并在被污染的环境下繁衍具有免疫力的后代。
而那些没有免疫力但在庇护所求生的人就在被隔离的区域形成自己的种族。
3.2.3 基因人基因和药物相结合,使其智力增强,体格更健壮。
社会评论家约耳·加罗认为,基因技术目前发展迅速,塑造“基因人”也代表着人类进化的新类型。
这种基因进化要比生物进化、甚至是文化进化来得更加迅猛。
生物进化用了数百万年,那么基因进化成一个新的人种又需要多长时间呢?加罗的答案是20年。
3.2.4 半机械人人类同机械结合,最终将无所畏惧。
未来,技术的发展允许科学家在人类大脑内植入智能芯片,让我们更加聪明。
但问题是,在身体中加入了智能机器后,人类作为一个自然物种还会存在吗?有科学家推测,真正具有智能的机器人很可能在2030年前诞生。
当机器人进化到完全超出人类的层面时,他们的地位甚至会高于人类,成为新一代的地球主宰。
3.2.5 太空人在星际旅行期间,他们的形体和头发会发生变化。
如果人类的寿命足够长,那么为了生存,我们只能向其它星球扩张,从而形成新的人种。
想到达遥远的星球,科学家就必须建造大型太空飞船。
低重力状态下人类的四肢无需像在地球般发达,人类的毛发也不再有用。
人类到底是在退化,还是在继续不断完善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科学家们一直莫衷一是。
近日,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上发表了几位科学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科学家认为,在现代人之后可能会出现一种更为完善的新的人种。
另外,由于Y性染色体的不断消失,男人作为一种物种有灭绝的可能,取而代之的将是另外一种第三性人。
致谢衷心感谢朱碧岩老师的悉心指导!参考文献:[1] 吴秀杰. 人类还在进化吗?[J]. 科学世界. 2006(12)[2] 吴汝康. 人类起源研究的新进展[J]. 百科知识. 1994(10)[3] 闫虹庚,方斌,张馨雅. 综述:人类进化与展望[J]. 大视野. 2008(07)[4] 许汉奎. 苏皖地区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J]. 自然杂志. 2006(05)[5] 杨睿,赵祺,袁俊杰. 弗洛勒斯人——《指环王》中的霍比特族[J]. 化石. 2006(03)[6] 吴汝康. 中国古人类研究现状[J]. 第四纪研究. 1995(02)[7] 朱文清. 人类的起源[J]. 生物学教学. 1997(12)[8] 吴秀杰. 化石人类脑演化研究概况[J]. 人类学学报. 2003(03)[9] 张银运. 鄂西“南方古猿”和印尼早更新世若干人类化石[J]. 人类学学报. 1984(02)[10] 吴汝康. 对人类进化全过程的思索[J]. 人类学学报. 1995(04)[11] 徐俊培. 人类的进化[J]. 世界科学. 2006(08)[12] 周兴文,郭晓华. 试探人类未来的演化趋向[J]. 生物学通报. 2007(04)[13] 向韶. 人类正在进化为超人,是选择权还是厄运?[J]. 温州瞭望. 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