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初中生
2、学科:地理
3、课时:2(本节为第一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1)了解本节主要内容,完成学案自学质疑部分
(2)课前上网查阅黄土高原的有关图片
【教案课题】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对中国区域地理有了一番了解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的学习,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并能够举例说明某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使学生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以及地形特征
教学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后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2、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后果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
响的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的启发式引导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媒体】
白板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歌曲“黄土高坡”并配合以黄土高原的图片来导入)
学习目标及重难点(师出示,生代表朗读,生明确目标。
并标出本节课主要内容。
)
学习目标:1、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2、了解黄土高原上黄土的形成原因。
3、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过渡语句:学习一个地方我们首先要知道它的位置,课前同学们都做了预习,下面我们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效果)
(师出示图片,生在白板上标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主要跨越的省区,如有错误学生修正,然后师出示答案)
1、位置: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
2、主要跨越的省区:跨越了晋、陕、宁、甘等四省
(该处拓展一个知识点,黄土高原周围还有哪些地形区,师出示图片,指图,生集体回答)
3、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
(过渡语句:这么多的黄土是怎么形成的?)
(师布置学生关于黄土高原形成的说法,完成书本67页活动题2)
4、成因:科学家提出了多种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
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来
的。
(师出示出示图片,生思考“风从何处来”以及“风的风向如何”师提问,生代表回答)
(过渡语句:专家们到底找到了什么证据证明“风成说”说呢?)
(师布置学生从课本上找到证据,并理解这些证据的所证明的东西)
合作探究1:证据
第一条证据“黄土的厚度均匀”,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
第二条证据“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说明带来黄土的流质(风或流水)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此处展示一个flash“黄土高原物质形成示意图”)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形成。
第三条证据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有可能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
第四条证据说明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逐渐形成的,而是外来的。
(过渡语句: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黄土高原的位置和形成,那现在的黄土高原是什么样的呢?)
(师展示黄土高原的地貌图片: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等)
(过渡语句:同学们觉得黄土高原的地貌有什么样的特点,生回答)
(过渡语句:黄土高原只要是风形成的,就好像下雪一样,雪下到地面时什么样的?生回答,那为什么黄土高原会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貌景观呢?)引入水土流失严重
二、严重的水土流失
(师让学生观看两个视频:一个视频中涉及了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一个视频涉及了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然后布置学生结合书本,总结其水土流失的原因;师提问,生回答,师出示)
合作探究2:原因
(1)自然原因:植被、土壤、降水、地形(在讲降水时,展示一个黄土高原“降水特点”的视频,讲植被是涉及书本69页的活动题1)
(2)人为原因
(为了使学生对这个问题认识的更清,是出示“同等降雨量、不同植被下
的水上流失图”,让学生发现其不同,得出自己的结论,生代表发表自己
的结论,师最后总结)
(师布置学生记忆“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生互相检查,师巡视抽查)
(过渡语句:水土流失会带来什么样的问题呢?)
2、后果
(过渡语句:最直观的后果就是使得黄土高原变得沟壑纵横,但是整个黄
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程度不同,所以呈现的景观也不同的)
(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认识黄土高原不同的景观;让学生思考人口和村庄主要分布在哪种区域;生代表回答)
黄土塬(人类和村庄主要分布的区域)、黄土梁、黄土峁
(过渡语句:除了这最直观的后果,还有哪些呢?)
(1)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
(2)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3)还向黄河下游输送了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师生一块分析水土流失带来的后果)
(过渡语句:地形和气候条件确实是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一个主要因素,
其实,这两个因素还会产生其他不利影响)
三、小结
(生自行在纸上总结,然后让学生代表上黑板板书总结,师对生的总结内容进行评价)
然后出示巩固性练习题(附在教案后面)
最后进行课堂反馈(完成学案反馈应用)
四、板书设计
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以及跨越的省级行政区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物质的成因说:风成说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过后,我了解到,本届的知识点,黄土高原的范围,跨越的省级行政区以及黄土高原的成因说和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学生掌握情况较好。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我认为是:成功的调动了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学会了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树立了正确的人地观。
当然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还存在缺点,比如在看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两段视频后想让学生直接总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找出气候、水源、植被图自己分析,可是由于时间太短,学生资料不足等原因,我给出了一定的范围,没有完全。
这些我记录下来,以后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多注意。
学案
【自学质疑及交流展示】
1、在上面空白地图上填注黄土高原的东、南、西、北范围。
2、标出上图中数字代表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
①②③④
⑤⑥⑦⑧
3、图中字母代表的河流是
A B C 。
4、黄土物质的成因:说。
5.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主要表现为 _。
6、黄土高原的主要地貌有、、。
【合作探究】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
①地形:(坡度大小与水土流失有什么关系)
②降雨:(黄土高原是什么气候?降水有什么特点?)
③土壤:(黄土高原的黄土有什么特点?)
④植被:(水土流失与植被多少有什么关系?课本69页活动1)
人为原因:
2、思考: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还是自然原因?
【反馈应用】
1、关于黄土高原叙述正确的是()
A.黄土高原是世界上喀斯特地形分布最广泛的地区
B.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泛的地区
C.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D.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有许多山间小盆地
2、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有()
A.降水集中,且多为暴雨
B.黄土结构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
C.黄土中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D.滥砍滥伐,过度开垦和放牧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时间是()
A.春季
B.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4、按“风成说”的原理,黄土高原的黄土主要是什么风带来的?()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巩固性练习题
1、黄土高原东起_________,西至________,北抵________,南到_________。
2、黄土高原包括的省级行政区从西到东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地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为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