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

《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

我们奇妙的世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读课文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从哪几方面介绍了世界的奇妙?
3.通过以上的阅读我们的收获还真不少!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我们奇妙的世界》,了解世界的奇妙!
二、细读课文,感受奇妙。

(一)感受天空的奇妙。

1. 作者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读课文2―8自然段。

提醒学生美美地读,细细地想。

2. .出示自学要求:
自由读课文第2~8自然段
(1)画出中心句。

(2)天空呈现的哪些画面让你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从哪些词语或句子当中体会到呢?
谈话过渡:下面咱们就七嘴八舌论天空吧!你觉得哪里最奇妙呢?勾画一下原句。

一会儿说说看。

3.学生可能汇报的情况如下:
(1)第二自然段是总起句,引起下文。

(2)第三自然段“开始,天空呈粉红色,慢慢地变成了蔚蓝色,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一样升起来了。

”抓住颜色(粉红色、蔚蓝色)、形状(大火球)描写初升的太阳,并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太阳比作大火球)。

奇妙一:是它带来了新的一天,多么奇妙啊!日出日就是我们日日夜夜经历的时间变化。

奇妙二:能想象日出时候天空的变化吗?学生读句子,想象,出示日出景象
图片。

再读读文中的段落,用心感受它的奇妙(颜色的变化和形状)。

(3)第四自然段“有时,云彩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如同经过雕饰一样,呈现出各种奇妙的形状,告诉我们许多美妙的故事……”哪里让你感觉到它的奇妙了呢?
①“飞行”随风飞行的时候会遇到什么奇妙的经历呢?(和小鸟、星星、月亮、太阳一起游戏、聊天……)
②“各种奇妙的形状”“各种”说明形状很多,“奇妙”呢?千奇百怪,你能想象出多少种云的形状呢?
像龙卷风,像奔腾的骏马,像棉花糖、像巨浪,像堆积的棉絮,像泛着光的鱼鳞。

③你能说出多少种形状的名字呢?(高云:卷云、卷层云、卷积云;中云:高积云、高层云;低云:层积云、层云、雨层云、积云、积雨云。


(4)第五自然段“当云彩变得又黑又重时,雨点就会噼噼啪啪地降落到大地上。

”“又黑又重”那是什么样子?“噼里啪啦”又是一种什么声音?那时候的人、动物、植物都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就是这又黑又重的云给咱们带来了这样的感受,很奇妙吧?
学生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5)第六自然段更有趣!还是你们自己读自己想吧?哪里最有趣?“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镜子,映射着我们的脸。

”你想象到了什么?(这里运用了比喻的写法,把水洼比作镜子。


连起来读读五六自然段,边读边想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象。

跟你同桌讲讲下雨时的乐趣吧!指名分享有趣的经历。

(6)第七自然段“一天结束了,落日的余晖不时变换着颜色,好像有谁在天空涂上了金色、红色和紫色。

”体现奇妙的词语“不时、变换”,表示颜色的词语有:金色、红色、紫色。

日落的时候天空只会有这么多的变化吗?(不是,还有很多。

)你能说说你见过的吗?(各抒己见。


(7)第八自然段:夜幕降临还好玩吗?(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

)“群星闪烁”——繁多的星星发出
摇晃不定的光芒,天空真有意思!“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这是作者的想象,也是比喻句,把群星比作千千万万支极小的发光的蜡烛。

指导朗读,读出对星星的喜爱之情。

4.再默读这几个自然段,看看在表达顺序上你又有什么新发现?(按时间顺序描绘了天空的美。

)板书:天空——早到晚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老师也能感受世界的奇妙,用你的声音表达出来。

(学生大声地感情朗读课文2-8自然段。


(二)感受大地的奇妙。

1.谈话过渡:请同学们运用上面的方法独立阅读课文中描写大地的内容,在文中做好批注。

然后指名汇报咱们先看看大地怎么样?
学生自由读课文9―16自然段。

提醒学生美美地读,细细地想。

2.谈话过渡:下面咱们就七嘴八舌论天空吧!你觉得哪里最奇妙呢?勾画一下原句。

一会儿说说看。

3.学生可能汇报的情况如下(随机理解感悟):
(1)第九自然段是总起句,引起下文,下文按照春夏秋冬季节交替的顺序进行叙述。

(板书:大地——春夏秋冬)
(2)了解春天的世界。

我们能看到植物生长的奇迹——极小的一粒种子种到地里,生根、发芽,不久就开花了,花很漂亮。

(为世界增添了色彩,为世界增添了美丽,给世界带来了生机。


我们能看到各种水果诱人的颜色,圆润的鲜红色的樱桃,深紫色的李子,浅黄色的梨。

(抓住水果的颜色特点进行描写,读着读着就感受到了水果的诱惑。

)指导朗读,读出春天的美丽、诱人,读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3)了解夏天的世界:“夏日,在大树下乘凉,我们会感叹,树叶带来这么多绿荫。

”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说说对大树的赞叹。

齐读课文十二自然段。

(4)了解秋天的世界。

秋天带着金黄色的光辉神奇地来到了,那时,道路上好像洒满了光芒。

蝴蝶张开漂亮的翅膀在空中翩翩起舞。

(从对色彩和蝴蝶的描写表现了世界的美丽。

“蝴蝶张开漂亮的翅膀在空中翩翩起舞。

”运用了拟人的写法,表现了作者对蝴蝶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鸟儿为了建造它们的房子,衔着泥土振翅飞翔。

(感受到鸟儿的勤劳。


我们领略秋风的劲吹——树枝颤动,树叶飘落。

(写出了时间有初秋到深秋的变化,“树枝颤动,树叶飘落”准确地写出了深秋的特点。


指导朗读,读出对秋天的热爱。

(5)了解冬天的世界:冬天,我们看到了房檐上垂下的冰柱,它们好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剑在阳光下闪耀。

等到积雪融化时,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就像一颗颗珍珠。

“房檐上垂下的冰柱”准确而形象地表现了冬天的什么特点?(寒冷)“冬天,我们看到了房檐上垂下的冰柱,它们好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剑在阳光下闪耀。

”运用了什么写法?(夸张)“等到积雪融化时,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就像一颗颗珍珠。

”有运用了什么写法?(比喻,把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比作一颗颗珍珠。


朗读课文第十六自然段,跟随作者在冰天雪地的季节里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老师也能感受在不同的季节里世界的奇妙,用你的声音表达出来。

(学生大声地感情朗读课文9-16自然段。


(三)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最后二个自然段,提出以下问题,要学生分析、理解。

(1)“极普通的事物”指什么?(我们经常见到的事物。

)你是如何理解这两个自然段的含义的?(要了解这个奇妙的世界,就要走进大自然,亲自去观察、去发现。

要善于阅读别人写下的书籍去获得经验和知识。


(2)结合课后两个自然段与第一自然段是什么关系?(首尾连贯)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使文章内容完整,结构严谨,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感染力,以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


2.练习全文及生活经验说说你对第一自然段中“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理解?(表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尊重和热爱。


3.学生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用心感受这个世界的奇妙。

(四)课堂总结。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全班交流,教师小结:生活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善于发现,就能从极普通的事物中找到美,就能发现这个世界无穷无尽的奇妙事物。

热爱生活吧,做生活的有心人。

2.你觉得这篇文章,哪些写作方法值得你学习?
(1)全文按总——分——总的顺序写。

(先总写了这个世界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接着又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进行具体的描写,每一个方面又有一个总起句,两个方面的描写结构又非常相似,最后又写了这个世界非常的奇妙,需要我们去寻找,文章首尾呼应,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对这个奇妙的世界的喜爱之情。


(2)围绕总起句把内容写具体。

(3)抓住事物特点把事物写形象、生动。

3. 作者是抓住哪些具体事物进行描述的?(天空的日出、云彩、雨点、落日、星星,还有春天的植物生长、夏日的树荫、秋天的落叶、冬天的冰雪这些事物,都是平常我们见过,是很普通的事物。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