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质量阻尼器(AMD)
参考文献
1.申崇胜.高柔结构风振舒适度AMD控制算法研究;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论文. 2.卜国雄.高耸结构基于性能的TMDAMD设计及其动 力可靠度分析.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论文. 3.陆 飞 程文韍 李爱群.南京电视塔风振主动控制的 实施方案研究.东南大学学报,2002年. 4.李春祥.质量阻尼器的发展.力学进展,2003年。 5李惠.AMD控制结构地震反应的试验研究.ournal of Vibration Engineering,2001. 6.工程结构减震控制 李爱群 编著
国外研究状况
在装置的试验研究方面,1987
年日本 Aizawa等人完成了小比例四层钢框架模型顶 层设置 AMD 系统的主动控制实验;同年, 日本 Kobori 等人完成了 1:4 钢框架模型顶 层设置 AMD 系统的主动控制实验; 1988 年美国 Soong 等人完成了1:4 钢框架 模型顶层设置 AMD 系统的主动控制实验。 这些实验和结果显示了AMD 系统良好的性能 和控制效果。
主动控制研究展望
结构主动控制由于具有减震效果好,适 应性广等特点,引起人们广泛的研究兴趣, 目前或今后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主要有: 1)进一步开展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结构主动 控制装置研究,建立以这些装置为基础的结 构主动控制系统的设计理论和方法。 2)主动控制减震效果的有效性和控制系统工 作稳定性的研究。
(4)模态控制算法(Martin
and Soong,
1976); (5)脉冲控制算法(Udwadia,1981); (6)极点配制算法(Martin and soong, 1976); (7)预测控制算法(Rodellar,1987); (8)自适应控制算法(Safk,1989); (9)模糊控制算法(Yao,1989);
主动质量阻尼器(AMD)
概述
随着建筑结构的高度不断增高、结构体系不断趋于 复杂,再加上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的不可预知性, 结构抗震、抗风设计也遇到了新的挑战。我国沿海 地区超高层建筑一般以风控为主,强风作用下结构可 能会出现舒适度超标,甚至会造成结构及附属构件损 坏。大量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明,主动质量阻尼器AMD 控技术能够有效地增加结构阻尼,减小超高层结构风 致振动和地震响应。因此,应用 AMD 控制技术,减轻 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响应,提高建筑舒适性,对提 高建筑使用性能和品质有重要意义。
AMD与TMD的区别
与被动控制相比,AMD等主动控制方式有以
下三个优点: 1)提高了控制的有效性。 2)适用于多用途减震,如风振或地震。 3)可以选择控制目标,如控制结构某个关键 振型的响应(位移、速度或加速度响应), 或结构顶点位移、结构基底弯矩以及基底剪 力等。
AMD主动控制体系,除了被控结构外,其主
(6)伺服控制:伺服控制器与驱动器的反馈传
感器 相联,伺服传感器把计算机传来的控制力 (U)的指令信号与反馈传感器驱动力(u*)信号 进行比较(负反馈),其差值传至电液伺服阀, 伺服阀控制高压油从液压源输送至伺服驱动器 的油缸,油缸的活塞随信号偏差而移动,一直 至信号等于零为止。这样,通过负反馈,驱动 器就按指令信号向结构施加设定的控制力,从 而衰减和控制结构的振动反应。 重复(1)~(6),使结构的振动反应减 至最小值
目录
1.基本概念,历史,现状。
原理 3. 装置 4. AMD工作流程 5.主动控制算法 6. 存在的问题 7. 研究展望
2.
基本概念
主动质量阻尼器(active
mass damper,AMD) 是将结构响应的反馈和或结构中关键位置处 外激励的前馈,经计算机分析处理向驱动器(连 接质量块和结构)发送适当的信息.于是驱动器 对抗质量块将惯性控制力施加于结构实现振 动控制.
历史
自从美籍华裔学者
J.T.P.Yao 于 1972 年首次 提出结构控制的概念之后,结构控制引起了 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经过 30 多年的不断发 展和完善,并且在大量实际工程中得到了较 广泛的运用。在高耸结构风振控制方面,主 要以被动调谐质量阻尼器和主动质量阻尼器 的应用居多,而且技术成熟可靠。
国内研究状况
在装置的试验研究方面:
哈尔滨工业大学刘季、宋根由等人率先在我 国开展了结构振动主动控制试验研究,完成了 5 层 1:4 模型框架的 AMD 振动控制实验。 欧进萍等人研究了海洋平台振动的 AMD 控 制仿真分析及 1:10 模型平台结构 AMD 控制 的地震模拟试验台试验。
结构振动的 AMD 控制系统由传感器(包括数据采集 器)、控制决策器和 AMD 装置等三部分组成。这三 个部分与结构一起组成的系统,称为结构 AMD 控制 系统。 AMD 系统实施控制时,传感器子系统测量结构的干 扰或响应,并反馈至计算机;控制器按照计算机设定 的某种主动控制算法,实时计算主动控制力,并驱动 AMD 系统的作动器;然后作动器推动 AMD 的惯性 质量运动,对结构施加控制力。
广州新电视塔塔高
618 米,其主塔体高 454 米,天线桅杆高 164 米,形状高挑纤细,固有 周期达 10.01s 秒,该工程采用了混合质量阻 尼器方案,以改善电视塔结构在环境激励下 的使用舒适性及安全性。该方案由哈尔滨 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负责结构控制标准化的评价体系研究。
在大量各种不同的结构控制系统存在并投 入应用的同时,目前缺乏可以评价这些系统表 现性能和进行比较的一般标准。因此,应致力 于开发一套标准的测试程序,以便不同系统 (被动、主动、混合)能被真实地评价和比较
7)进一步开展主动控制技术在高柔、大跨等工
程结构中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扩大它的工程应 用领域,通过工程应用,使之成为一项成熟的 技术
AMD主动控制系统的工作流程如下:
(1)数据采集:地面和结构在地震激励下 发生振动反应(位移、速度、加速度),通 过传感器进行在线测量。 (2)数据处理和传输:传感器测得的振动 反应的信号,经滤波、放大、调节、模拟微 分处理等,传输至计算机系统的A/D转换器。
(3)A/D转换:把电压模拟信号(Analog)
动控制系统由三部分组成: (1)质量阻尼刚度装置:包括质量块,刚度 弹簧和阻尼器。 (2)驱动装置和液压源:包括伺服阀、驱动 器、反馈传感器液压源及管路。 (3)计算机及控制系统,这是整个主动控制 系统的核心部分,包括: ① 数据采集系统:装设在结构和地面上的传 感器。
②
滤波调节器:对采集的信号进行滤波、放大、 调节。 ③模拟微分器:对振动反应信号(位移、速度、 加速度)进行微分转换。 (4)计算机:A/D转换(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 信号); 数字信号实时处理(按控制算法); D/A转换(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 (5)伺服控制器:将模拟信号(u)与反馈信号(u*) 进行对比、放大,对伺服阀及驱动器进行控制。
在装置的实际工程运用方面: 中国与美国合作并于
2001 年实现的南京电 视塔风振控制的 AMD 系统,是我国国内第一 个采用 AMD 控制系统的实际工程。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采用了该装置, 如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在第90层安装了两台各 重250吨的惯性质量块,它不仅能使强风作用 下建筑物的加速度反应降低,地震时,还能有效 地减小建筑结构在地震时的响应。
主动控制主要应用于下述结构在风、地震、环 境振动激励下的减震控制: (1)高层、超高层建筑; (2)高耸塔架或特种结构; (3)桥梁或其他大跨度结构; (4)生命线工程结构。
存在的问题
仍存在下述问题尚待解决: (1)减震的有效性; (2)控制系统工作的稳定性; (3)时滞问题; 1)液压系统或电机系统的作动过程。 2)信号的采集和运输、控制器的计算。 (4)经济性问题; (5)系统装置的日常维护问题。
目前所建成的主动控制系统,是以提高中 小地震以及台风下居住和使用的舒适性为目的, AMD在实际中难以单独抵抗大地震的作用,因 为它需要巨大的质量块和推动它们的巨大外部 能量。应解决大地震作用下外部能源对主动控 制系统的能量供应和保证控制系统在强地震中 的有效运转问题。同时,应研究时滞、传感器 和控制器的可靠性等对主动控制系统工作稳定 性的影响
在装置的实际工程运用方面,1989
年,日本 Kajima 建筑公司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采用 AMD 系统的 11 层办公大楼—京桥成和大厦, 用于控制结构的风振和中等地震作用的反应。 日本大阪Applause 塔上安装了 1个质量重达 480t 的 AMD 系统,其惯性质量直接采用了 该建筑上的直升机停机坪台使用了2个
THANK YOU !
(10)H∞(无限大)优化控制算法(Safonov,
1991;刘栋栋,1995); (11)低能量控制算法; (12)神经网络算法。 目前,多种新的控制算法还在创立和发展。但 至今为止,普遍采用的是经典线性最优控制及瞬 时最优控制算法。 工程结构减震控制 李爱群 编著(参考)
结构主动减震控制的应用范围
5t的作动器,该系统给结构附加的阻尼比 为 1.4%-10.6%。同样,在大阪 Herbis大 厦也安装了 2 个悬吊 AMD 结构控制系统。 该大楼总高 190m,每个 AMD 装置的惯性 质量为 160t,悬吊杆长度为 3.2m,装置自 振周期为 3.6s,主动控制出力为5t,控制 冲程为 300mm,最大控制力为 6t,最大冲 程为 500mm。
转换为电压数字信号(Digital)。 (4)控制计算:计算机把电压数字信号经 过标量变换,转换为结构的位移、速度。照 预设的控制算法,把结构控制增益矩阵与结 构状态向量相乘,计算出控制力(U)。 (5)D/A转换:把控制力(U)的电压数字 信号(Digital)转换为电压模拟信号(Analog), 并作为指令 信号传输至伺服控制器。
主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流程
现以典型的AMD说明系统组成和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