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章项目背景 (4)1.1XXXXXXXXXXXXXXXXX院知识管理现状 (4)1.2XXXXXXXXXXXXXXXXX院需解决的问题 (4)1.3XXXXXXXXXXXXXXXXX院知识管理办公协同项目的建设目标分析 (5)1.3.1项目的近期目标 (5)1.3.2项目的远期目标 (5)第二章XXXXXXXXXXXXXXXXX院项目理解及分析 (6)2.1XXXXXXXXXXXXXXXXX院管理支撑系统规划设计思路 (6)2.1.1以门户规划IT系统集成 (7)2.1.2以知识管理规划办公协作系统 (10)2.2XXXXXXXXXXXXXXXXX院知识管理办公协同系统成功实施的关键 (14)2.2.1创新管理思想 (14)2.2.2注重咨询服务 (15)2.2.3整理企业流程 (15)2.2.4形成组织保障 (16)2.2.5确保持续推进 (16)2.2.6选择优秀平台 (16)2.2.7加强软件柔性 (17)第三章XXXXXXXXXXXXXXXXX院办公协作系统解决方案 (18)3.1通信平台 (18)3.1.1电子邮件 (19)3.1.2短信与移动办公 (24)3.1.3RTX集成 (25)3.2经验知识管理 (28)3.2.1知识文档 (28)3.2.2工作总结 (33)3.2.3案例管理 (34)3.2.4知识互助 (36)3.2.5人才中心 (37)3.3规范协作管理 (39)3.3.1审批流程 (39)3.3.2任务分派 (42)3.3.3项目管理 (44)3.4个人事务管理 (46)3.4.1个人日程安排 (46)3.4.2团队日程 (47)3.4.3通信录 (47)3.4.4个人记事本 (48)3.4.5待办事宜 (48)3.5EKP系统门户 (48)3.5.1新闻系统 (48)3.5.2门户维护 (49)3.5.3常用资料 (50)3.6系统管理与核心服务 (50)3.6.1用户管理 (50)3.6.2授权及分级管理 (50)3.6.3用户组织机构管理 (53)3.6.4系统管理 (54)3.7贯穿系统功能的机制 (55)第四章系统设计和技术实现 (62)4.1KMSS系统体系结构 (62)4.2KMSS系统结构的优点 (63)4.3KMSS系统功能特色 (64)4.4网络系统平台 (65)4.4.1系统平台配置方案 (65)4.4.2系统管理策略 (66)4.5系统安全规划 (67)4.5.1系统安全性策略 (67)4.5.2传输加密 (68)4.5.3授权与安全访问 (69)4.5.4系统安全管理 (70)4.5.5系统的开放性 (71)4.5.6系统的易用性 (72)4.5.7系统的可维护性 (72)第五章项目组织实施方案 (73)5.1项目管理方法论 (73)5.2项目推进基本过程 (74)5.3项目组织结构 (75)5.3.1项目领导小组 (76)5.3.2项目经理 (76)5.3.3业务小组 (77)5.3.4系统支持小组 (77)5.3.5满意推进小组 (77)5.3.6咨询顾问小组 (77)5.3.7软件研发小组 (77)5.3.8质量保证小组 (77)5.3.9美工设计小组 (78)5.3.10实施推进小组 (78)5.3.11TTTTT方主要项目成员组成 (78)5.3.12xxxxxxxxxxxxxxxxx院方项目人员要求 (78)第六章服务与支持方案 (79)6.1技能转移 (79)6.2技术支持保证 (79)6.2.1方针策略 (79)6.2.2售后服务 (79)6.3整体培训计划 (80)6.3.1培训概要 (80)6.3.2培训时间表 (80)6.4售后服务与技术支持 (81)6.4.1专业的技术支持队伍 (82)6.4.2售前技术支持 (82)6.4.3软件开发及实施技术支持 (82)6.4.4后期技术支持及服务 (83)6.4.5支持手段与方式 (84)6.4.6技术支持服务期 (84)6.4.7长期的技术支持和合作 (84)第一章项目背景1.1 xxxxxxxxxxxxxxxxx院知识管理现状随着xxxxxxxxxxxxxxxxx院业务经营的发展,研发中心多年来积累了大量的信息资源、专家技能。
但是这些宝贵的知识资产和资源并没有得到合理利用,从而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
xxxxxxxxxxxxxxxxx院亟需建立一个知识管理与办公协同相结合的知识管理办公协同系统,从而系统性地利用研发中心积累的信息资源、专家技能,改进研发中心的创新能力、快速响应能力,提高生产效率和员工的技能素质。
从xxxxxxxxxxxxxxxxx院整体应用和规划出发,企业必需建立一套面向所有分支机构、员工和管理者的用于知识管理、办公协同的知识管理办公协同系统,结合强大的门户技术、通讯技术和工作流技术,对企业的信息资源和专家资源进行有效地共享和合理的利用,加强企业的信息流转,支援企业工作人员(管理层、业务人员、技术人员等所有员工)有效获取和应用有效的信息资源,支持企业的日常运作、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企业的整体反应能力,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1.2 xxxxxxxxxxxxxxxxx院需解决的问题xxxxxxxxxxxxxxxxx院目前的行政办公体系存在着如下的问题:1)研发中心多年来积累了大量的信息资源、专家技能没有得到合理利用;缺乏一个知识管理平台对企业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进行系统的沉淀和有效的管理。
2)各类文件数量众多,不易保存和查询;3)各类办公流程无法简单地规范、复制和传递,而与执行人有很大关系;4)xxxxxxxxxxxxxxxxx院的信息交换存在滞后性。
缺乏一个高效沟通的通信平台;5)研发中心的传统垂直化领导模式亟需转变以提高研发中心团队化协作能力,最大限度地释放人的创造力。
6)xxxxxxxxxxxxxxxxx院目前各种行政管理信息和生产数据相互独立和分散,它们之间一些有关联的数据没有合理的流动,对广大领导干部和员工来说没有一个统一的信息呈现平台。
1.3 xxxxxxxxxxxxxxxxx院知识管理办公协同项目的建设目标分析根据xxxxxxxxxxxxxxxxx院IT建设规划,结合试验院实际情况,从加强管控的视角出发,需要建设xxxxxxxxxxxxxxxxx院知识管理办公协同门户基础。
通过知识管理办公协同系统,系统性地利用研发中心积累的信息资源、专家技能,改进研发中心的创新能力、快速响应能力,提高生产效率和员工的技能素质。
提高全院各部门及员工的办公效率、整合各类办公资源、提升xxxxxxxxxxxxxxxxx院整体管理水平;通过信息门户整合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为xxxxxxxxxxxxxxxxx院的经营、管理提供信息支持、提高业务协同和数据整合的效率。
建立与xxxxxxxxxxxxxxxxx院战略目标及IT总体规划相适应的具有前瞻性、先进性、可扩展性和易于集成的知识管理办公协同系统,是本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
1.3.1 项目的近期目标建立xxxxxxxxxxxxxxxxx院知识文档管理平台,充分利用研发中心积累的信息资源、专家技能,建立一个知识学习共享工具平台,提高员工的知识学习及应用能力。
建立xxxxxxxxxxxxxxxxx院信息发布平台,为研发中心的信息发布、交流提供一个有效的场所,使研发中心的规章制度、新闻简报、技术交流、公告事项及时传播,使研发中心员工能及时感知研发中心发展动态。
建立xxxxxxxxxxxxxxxxx院协同办公平台,将研发中心的传统垂直化领导模式转化为基于项目或任务的“扁平式管理”模式,使普通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的距离在物理空间上缩小的同时,心理距离也将逐渐缩小,提高研发中心团队化协作能力,最大限度地释放人的创造力。
1.3.2 项目的远期目标建立xxxxxxxxxxxxxxxxx院统一的用户管理中心,加强授权管理及访问控制;扩展办公管理支持功能,实现与核心管理系统的集成,提高流程效率和数据准确性;扩展企业信息门户功能,集成xxxxxxxxxxxxxxxxx院各类应用系统,使内外部用户通过验证、授权,透过门户的单一访问入口使用应用系统或者数据访问;支持管理和决策,保证信息及数据对业务的有效支撑,构建企业决策支持系统,建立适应集团发展的信息化管理理念。
第二章x xxxxxxxxxxxxxxxx院项目理解及分析2.1 xxxxxxxxxxxxxxxxx院管理支撑系统规划设计思路以信息化来武装企业,目前已经是大势所趋。
轧钢车间里工人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来完成带钢的穿孔、轧制、卷曲等操作;办公室的员工借助电脑和网络高速地处理日常的业务;企业依靠ERP等应用系统来管理物料、处理订单。
试想一下,如果硬盘坏掉、网络瘫痪、应用系统崩溃,无论对于个人还是企业,都是一场灾难,从这个侧面的确反映出人们对于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
联想集团曾经提出“企业信息化,从OA开始”,这句话可圈可点。
所谓OA,即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是办公工作处理的自动化,它利用先进的技术,使人的各种办公业务活动逐步由各种设备、各种人机信息系统来协助完成,达到充分利用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提高生产率的目的。
OA系统也是每个企业信息化初期就开始投入建设的基本系统。
从C/S结构到B/S结构,从最初桌面办公软件的应用、收发邮件到后来公文流转、车辆管理、会议管理、网上审批等功能应用,OA已经是我们日常使用最多、最频繁的一个基本系统。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和成熟,目前很多企业的OA系统已经整合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日趋变得复杂,也远远超出了传统OA的范畴,集成了人、财、物、信息、知识等诸多企业的资源,逐步成为一个员工办公、中层管理、领导决策的知识协同的平台。
而新一代的OA 更是融合了协同、知识管理、门户等精髓,OA这棵“老树”开始绽放“新花”,脱胎换骨,重新焕发出新的光彩。
因此我们也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种新的发展趋势。
如上图所示,企业的信息化可以分为如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业务操作电子化。
电子化即将日常手工事务性工作转变为机器工作的过程;关注个体的工作行为,可以提高个体的工作效率。
该阶段以财务电算化、生产制造自动化等为代表。
第二阶段:业务流程信息化。
信息化即通过企业的管理重组和管理创新,结合IT优势固化业务流程;关注整个组织的流程,提升组织的效率。
该阶段广泛开展流程梳理和信息化建设,例如ERP、CRM、SCM、BOSS系统建设等。
第三阶段:业务管理知识化。
知识化即让合适的角色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场景获取合适的知识和资源,系统推动企业管理生态的建立,对环境的变化作出灵活的反应,业务流程持续改善,全面提升执行力,获得持久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