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校园励志故事
来自2016级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的黄彦道,立志用科技改变世界。
他大二自主创立公司,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扎根实验室潜心科研,顺利被推免保送为深圳大学直博生,又于今年斩获“荔园卓越之星”的称号……黄彦道身上有追梦人的炽热,也有钻研者的勤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对于他而言,这些荣誉不仅仅是他本科生涯的纪念章,更是他远大征程的新起点。
■“我想用它来改变世界”
高二时,黄彦道偶然看到一篇文章,其中“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描写令他印象深刻。
文中这样写道,“他们问题的要害,就在于没有信仰,没有超越一己私利的大关怀、大悲悯、责任感和承担意识。
”黄彦道仍能清晰地回忆起那种“震撼”:“我突然就开始问自己‘我是谁?’‘我真正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希望自己有所信仰的他尝试去寻找答案,一个大胆的想法跳了出来,仿佛是守护世界的英雄找到了自己的铠甲,黄彦道初步确立了未来的方向,那就是“用科技改变世界”。
谈及和计算机的结缘,黄彦道笑称自己“中学时喜欢玩游戏”。
游戏拉近了黄彦道与计算机的距离,也让他越发感受到计算机的魅力,“后来我就觉得,计算机技术在当代是核心技术之一,我想用它来改变世界。
”兴趣之余,黄彦道开始将萌芽的梦想照进现实,于是高考的志愿表上,他填下了深圳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几分之差,他与心仪的专业失之交臂,被调剂到了管理学院,但对计算机的执念之深,让黄彦道迅速投入到转专业的准备之中,最后终于如愿转入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的国际班。
求学过程的艰难曲折,让黄彦道更加珍惜每一次机会。
大二上学期,黄彦道加入学校的物联网研究中心,大大小小的竞赛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三年里,他参与完成的项目先后获得2018年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等十余项奖项。
与收获的“桂冠”相比,黄彦道更注重的是荣誉背后的技能收获和经验积累。
通过竞赛平台,黄彦道走出学校,接触到了产业的新的资讯和投资人,“比赛让我对当下科技产品的需求有更深入的了解,我也会相应调整自身产品研发的方向。
”大一时,黄彦道加入了Enactus创行(现深大未来力协会),参与开发多个公益项目;大二自主创立公司,公司主要研发智能家居相关的产品;大三深耕实验室和竞赛两大主战场……凡此种种,都让他不断向着自己的梦想靠近。
“学习是无止尽的。
”对他而言,获得“荔园卓越之星”是件开心的事,但他并不满足于此。
改变世界的梦想已经点燃,脚下的步伐迈得愈发坚定。
■“每一步我都会全力以赴”
答辩会现场,黄彦道准备的PPT十分吸引眼球———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和他的照片被放在一起。
“我希望以后,大家想起深大时,不仅仅能想到马化腾师兄,还能想到我———黄彦道。
”黄彦道站在台上,自信地说。
和马化腾一样,他也想成为能影响世界的人,“改变世界重在改善人们的生活,我希望我创造的科技产品能有价值、有影响力。
”
言出笃行,黄彦道的雄心壮志不是口头功夫。
三年多来,黄彦道参与研发了不少科技产品,但他最满意的产品还是“G Fall”,这款专门针对独居老人的摔倒检测系统,在今年的高交会上参展并获得优秀产品奖。
市面上相关产品
并不少,但大多续航性差,容易泄露隐私而且价格高昂。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表明,有近1/3的65岁以上的老人每年至少摔倒一次,有60%是摔倒在家里。
”敏锐地察觉到现有产品的缺陷,黄彦道和团队决定自己试试。
项目研发有时间要求,为了在短短的十四天做出产品原型,黄彦道和团队连续两周都闷在实验室里。
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但他不以为苦,反以为乐。
最后检测阶段,黄彦道和其他两位成员就在实验室里,一直不停用小木棍敲地板产生振动信号,从而测试系统。
“做这项目就很有意思,因为你知道它有价值。
”黄彦道笑着说。
实验室里,黄彦道是“常驻嘉宾”,“大学四年,五一国庆和暑假我都没回过家,寒假过年一般回家5天就回学校。
”每逢节假日,即使回家只需一两个小时的车程,他依然选择留在实验室。
对待科研,黄彦道一直都不敢松懈。
黄彦道享受追梦的乐趣,也喜欢提前做好未来的规划。
未来,黄彦道想要潜心科研,写出3篇以上A类论文,并争取在两年内达到深大博士毕业要求。
他希望学成之后,通过创业将所学转化成实实在在的产品。
可穿戴感知计算、智慧医疗……黄彦道暂时还没确定科研方向,但是否有益于改善人们的生活,是他选择的首要原则。
改变世界是个宏大的命题,黄彦道选择用坚定的每一步来追寻他的梦想。
“我现在还处在摸索阶段,实现这个梦想的道路还很长,而每一步我都会全力以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