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南高三文综模拟考试地理试卷-附答案解析

湖南高三文综模拟考试地理试卷-附答案解析

湖南高三文综模拟考试地理试卷-附答案解析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组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我国农业经历千年形成的粮食产销格局在最近的几十年间被彻底改变了。

下图为我国粮食产销格局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引起“南粮北运”向“北粮南运”转变的最主要原因是()A.全球气候变化B.城市化地区差异C.人口分布变化 D.土地生产力差异2.影响东北地区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A.人均耕地多B.高速铁路的建设C.热量条件改善D.新品种、新技术广泛应用3.当前,南方多数地区由双季稻改种单季稻,主要原因包括()A.热量减少B.生产效率下降C.人口迁出D.耕地减少深中(深圳至中山)沉管隧道采用一体船进行浮运安装,浮运时船管间使用刚性拉索连接。

图为沉管及一体船连接断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沉管浮运过程中,若海水密度下降易造成()A.船体上浮B.船速加快C.沉管断裂D.船管脱离5.7月份影响管节沉放安装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A.风浪B.潮汐C.海啸D.洋流6.深中沉管隧道建设利于()A.优化海洋空间资源利用B.改善海洋生态环境C.缓解城市内部交通拥堵D.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比湿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空气湿度,水库周边的比湿有着明显的周期性日变化。

如果不考虑背景风(盛行风)的影响,水库局部气流对水汽的水平输送是影响比湿的重要因素,当空气水平流动较弱时,强烈的空气对流则会导致近地面比湿降低。

下图示意密云水库周边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黑点为气象测站),及水库周边比湿的日变化过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夜间水库北比湿明显小于水库南,直接影响因素是()A.气温日变化B.降水日变化C.海拔高度差D.山风与陆风8.关于水库周边比湿日变化的说法成立的是()A.3∶00水库南水平输送较强B.10∶00水库南对流扩散较强C.15∶00水库北水平输送较弱D.20∶00水库北对流扩散较强图是“我国南方地区某河流顺直河道附近的地质剖面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该河流的流向是()A.自东南向西北B.自东北向西南C.自西南向东北D.自西北向东南10.阶地一般是由河漫滩发育而来,当原来的河漫滩高出河流洪水期水位时便形成阶地。

那么河漫滩发育成阶地的原因可能是()A.河流流量减少B.植被破坏C.地壳抬升D.地壳下降11.近年来,该河段出现丰水期水位上升,含沙量增大的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A.上游拆除水坝 B.上游开展退耕还林 C.下游整治疏通河道 D.下游修建跨河大桥人们对黄河的治理历经千年,清朝《河防述言》记载了一种“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治河方略,即沿着原有河床两侧,修筑多重堤防,缕堤(堤势低矮,形如丝缕)固定住主河道的河床主槽,缕堤之外加筑一道遥堤,再配以格堤(内有农田、村庄等)、月堤(半圆形),“蓄清刷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下图为黄河多重堤防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河道修建多重堤防的主要目的是改变河流的()A.水量B.水质C.流速D.含沙量13.设计用于对抗常年河道摆动风险的河堤是()A.遥堤B.缕堤C.月堤D.格堤下图为推覆构造示意图,这种构造通常是断裂之后的一侧岩层自断层面推移过来,上覆于断裂后的另一侧岩层之上而形成的一种地质构造。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岩层按照年龄由新到老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D.④③②①15.图中所示断层两侧岩层运动方向正确的是()A.B.C.D.16.图中“飞来峰”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是()A.岩层断裂——垂直上升——推移上覆——外力侵蚀B.水平挤压——岩层断裂——推移上覆——外力侵蚀C.垂直上升——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上覆D.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上覆——外力沉积二、综合题(1)推测塔里木盆地顶凌播种的主要月份,并说明理由。

(2)从自然条件分析顶凌播种的小麦产量较高的原因。

(3)为减少苗木死亡率,请你为当地农业部门提出可行性对策。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聂伯河长2200千米,流域面积504万平方千米,河网密集,航运价值较高。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干流的梯级开发,建有6座梯级水电站。

流域南部是“欧洲粮仓”,黑土广布,近年来向日葵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成为世界主要的葵花籽油生产区和出口区。

下图为第聂伯河水系与向日葵种植区分布图。

(1)分析第聂伯河为流域南部“欧洲粮仓”提供的有利条件。

(2)简述第聂伯河南部种植向日葵有利的气温条件。

(3)分析向日葵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对黑土地的不利影响。

19.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材料,从外力作用的角度描述宁夏平原的成因。

(2)说明图中AB所在地区与CD所在地区等高线弯曲的特点及原因。

(3)分析图中从山麓出口往湖沼方向沉积物变化的一般特点及成因。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为金沙江的巧家—蒙姑段部分河谷形态图,位于金沙江下游(石鼓以下),为南北走向的宽谷。

金沙江在葫芦口附近发育并保存了多级的阶梯状地形,进一步观测发现T1和T3处沉积物有明显分层现象,且其物质组成与河床具有相似性;葫芦口对岸的巧家位于滑坡堆积体上。

(1)从T1到T4阶地,形成最早的是___________(填“T1—T4”中一项),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填“位置”或“沉积物”)。

(2)T1处沉积物粒径自上而下逐渐变___________(填“大”或“小”)。

巧家一侧滑坡后___________(填“形成了”或“没有形成”)堰塞湖。

(3)简述图中金沙江葫芦口处阶地形成过程。

参考答案与解析1.B 2.A 3.C【解析】1.全球气候在近三十年间的变化并不足以引起农业生产格局的转变,A错误;近三十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从传统的粮食主产区蜕变成了现代化的工业区,工业化、城镇化进展快,土地占用多,导致粮食生产减少,而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北地区承担起了粮食主产的重任,因此城市化的地区差异是该转变的主要因素,B正确;近三十年中国人口分布时空格局的变化不是造成农业生产格局转变的主要因素,C错误;近三十年南北土地生产力的差异变化不大,D错误。

故选B。

2.影响东北地区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A正确;高速铁路的建设主要满足客运需求,与成为商品粮基地无关,B错误;全球变暖、热量条件改善是作物种植范围北移的原因,C错误;新品种、新技术广泛应用影响产量,不是商品粮基地的主要成因,D错误。

故选A。

3.水稻种植属于劳动力密集型农业,近年来,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农村外出劳动人员增加,导致农村劳动力减少,人口的迁出造成双季稻改革季稻的季节性撂荒,C正确;气候条件是较为稳定的因素,况且近年来是全球变暖的趋势,热量也不会减少,A错误;我国的农业科技一直在进步,不会出现生产效率下降,B错误;耕地减少不是双季稻改种单季稻的原因,D错误。

故选C。

【点睛】商品粮基地应具备的条件。

①粮食生产土地肥沃,适宜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主食,耕地面积破坏较少,高产稳产农田比重较大,余粮较多;②人均占有粮食数量多,种类多,农作物的成活率高,商人采购粮食商品的意愿率高,科学增产粮食试验田的潜力大,且投资少而见效快的地区;③粮食生产集中连片,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基本类似,距离丰沛的淡水资源比较近,由于集中连片易发旱情或洪涝灾害,需国家投资基础设施建设;④以粮食生产和保有量为中心,粮食生产用地与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生产用地矛盾不大,存储、加工、交通便利,运输方便。

4.D 5.A 6.A【解析】4.沉管浮运过程中,通过刚性拉索使船管连接,随着海水密度下降,沉管下沉幅度增大,会存在船管脱离的风险,D正确;密度下降船体会下沉,A错误;海水密度的变化对船速影响不大,主要是影响浮力的大小,B错误;图中显示沉管一体且与船体钢性拉索连接,整体浮沉,不会存在断裂风险,C错误。

故选D。

5.7月份珠江口处受夏季的东南季风影响大,风浪大,使得船体和沉管摆动加剧,影响沉放安装稳定性,A 正确;该区域潮汐、洋流的季节变化小,B、D错误;海啸是指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为突发性,C错误。

故选A。

6.深中通道是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超级跨海集群工程,是海洋空间(海岸、海上、海中和海底)资源的利用,沉管隧道主要是对海底空间资源的利用,优化了海洋空间资源利用,A正确;沉管隧道建设会对海底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B错误;深中通道是城际之间的地域联系方式,不影响城市内部交通,C错误;深中沉管隧道是对海洋空间资源的利用,并没有体现对国家海洋权益的维护,D错误。

故选A。

【点睛】海洋空间资源是指与海洋开发利用有关的海岸、海上、海中和海底的地理区域的总称。

将海面、海中和海底空间用作交通、生产、储藏、军事、居住和娱乐场所的资源。

7.D 8.D【解析】7.该库区南北相距较近(约10千米),夜间气温南北相差较小,因此气温并非是空气湿度差异大的直接影响因素,A排除;本题中并未分析降水,且库区面积较小,局部降水依然会覆盖整个库区,所以降水并非直接影响因素,B排除;通过对图中等高线的分析,夜间水库南北都在同一海拔高度,所以海拔高度也不是直接影响因素,C排除;夜间水库北比湿明显小于水库南,受山谷风与湖陆风影响,具体来说是由于夜间山风与陆风叠加,导致水平气流向南运动,使得北部空气运动强烈,水库北近地面比湿降低,D正确。

故选D。

8.图2中,3:00处水库南的比湿小(即空气湿度小),所以水平输送并不强,A错误。

10:00处水库南的比湿下降,但是比湿变化平稳,且数值较高,所以对流扩散并不是很强,B错误。

15:00处水库北的比湿较高且呈上升趋势,说明空气水平运动强烈,C错误。

20:00前水库北的比湿高,但是却呈急速下降趋势,所以空气对流扩散较为强烈,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水库南北比湿日变化及其成因分析,解题思路,首先是根据材料的信息“水库局部气流对水汽的水平输送是影响比湿的重要因素,当空气水平流动较弱时,强烈的空气对流则会导致近地面比湿降低。

”作为判断的依据,其次是结合图形的变化曲线,对具体的时间进行具体分析得出结论。

另外应用热力环流原理深刻理解山谷风和湖陆风的形成,对解决该题很有帮助。

9.D 10.C 11.A【解析】9.读图结合图中指向可知,河流有西南岸和东北岸,所以河流流向应为自东南向西北流或者自西北向东南流,排除BC;根据河流中的沉积物在东北岸,说明该岸为沉积岸,西南为冲刷侧,北半球河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冲刷右侧,淤积左岸,所以河流由西北流向东南,D正确,排除A。

故选D。

10.读图文材料,“原来的河漫滩高出河流洪水期水位时便形成阶地”,图中阶地是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的阶梯状地貌,C正确,排除AB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