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蚕业弱势地区蚕种场生存发展对策探讨

蚕业弱势地区蚕种场生存发展对策探讨

蚕业弱势地区蚕种场生存发展对策探讨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蚕桑生产形势也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蚕桑、茧丝绸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蚕桑生产形势的低迷,直接影响到源头的蚕种生产单位,我市两家蚕种场都出现了蚕种生产任务大幅度减少,场区生产用房、桑园等生产资料闲臵和生产工人、技术干部的安臵等问题,面临生产成本不减,经营收入大幅度减少,场区生产经营陷入困境的现状。

近期,我们对高邮和曹王两家蚕种场的春期蚕种生产任务完成情况、改革改制情况进行了调研。

1、今春蚕种生产情况据统计,2009年春季两家蚕种生产单位共生产蚕种37736张,同比去年减少70427张,减幅达65%,其中高邮场在场内生产19115张,同比减少24463张,减幅达56%;曹王场在洪泽原蚕点生产18621张,同比减少45964张,减幅达71%。

2、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市两家蚕种场均成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至今已有50余年建场史,自成立以来,单位性质一直是自收自支的经营性事业单位。

高邮蚕种场于2004年改革为高邮市蚕种管理站,单位性质仍然为自收自支的经营性事业单位,承担对原来蚕种场资产管理和组织蚕种生产的职能,通过改革,在不影响蚕种生产的情况下,原种场职工灵活就业,现在职人员大幅度减少,负担相对较轻,在当前蚕种制造业普遍不紧气的行情下,尽管也存在着生产任务减少,收入下降等困难,但场部依然能正常运转。

江都曹王蚕种场一直沿袭原有生产模式,改革步伐相对较小,受当前行情影响,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场部经营陷入极端尴尬的境地。

下面主要以江都曹王蚕种场为例,分析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种场体制不灵活种场现存体制仍属于自收自支的经营性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中缺乏竞争力。

一是单位没有用人自主权。

尽管实行了责任制考核、按合格种分配收入等一系列措施,但是干部职工思想还是缺乏改革的意识,缺乏竞争的意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

二是国有资产没能发挥最大作用。

按照国家对农林场圃改制的方向来看,“国退民进”是大势所趋。

目前有不少蚕种场改革体制,吸引民营资本或者私有资本臵换国有资本,取得了很多的成功经验,种场生产经营面貌焕然一新。

我市两家蚕种场在国有资产经营上,没有灵活自主的资产处臵权,也就没有能力盘活资产,发挥资产的最大化作用。

2.2 生产任务大幅度减少受茧丝绸形势影响,蚕茧价格下滑严重,蚕农订种数量大幅度下降,直接影响到源头的蚕种生产单位,导致生产任务减少。

对以生产蚕种为主业的种场来说,面临着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的挑战。

表1 近3年我市两家蚕种场生产任务数据单位:张单位名称2007 2008 2009江都曹王蚕种场79500 64800 19000高邮蚕种场76600 64300 15000合计156100 129100 340002.3 资金严重短缺受蚕桑生产形势影响,争取到的蚕种生产任务逐年减少,近几年曹王蚕种场经营收入一直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今年尤其严重,收入只占上年的三成,而开支基本不减,出现严重亏损的状况,场部欠款数额进一步增加,场部经济陷入瘫痪状态,种场退休和在职职工工资从2009年4月份起全部停发。

2.4 职工安置问题一是退休职工养老问题。

曹王蚕种场一直未办理退休职工保险,每年从有限的经营收入中,挤出有限的资金用于发放退休职工养老金。

一直以来,种场退休职工月养老金维持在300多元,他们生活很困难,意见也非常大,多次到省、市、县、镇政府上访,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与和谐社会和平安社会建设格格不入。

二是合同制工人解聘问题。

由于生产任务的大幅度减少,一线生产工人无事可做,不需要再聘用合同制工人。

解聘合同制工人需要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做好相应的买断工龄或补偿等工作。

三是在编职工安臵。

曹王蚕种场现有在编事业技术干部和工人共计34人,由于种场生产规模缩小,只需少量的技术干部和工人从事生产,多数技术干部和事业工人无岗可上,存在如何安臵这部分在编人员的问题。

2.5 缺乏科研项目和资金的扶持自从1994年蚕桑事业改进费取消后,地方政府一直没有对蚕种生产单位的制种技术改进和基础设施改造的资金投入,造成一直沿袭传统的手工生产,劳动强度大,劳动产出率偏低,种场硬件设施严重老化,生产基础薄弱,缺乏改革改制的启动资金。

3、解决的办法3.1 曹王场改革情况曹王蚕种场隶属于曹王林园场,单位改制工作一直未开展,现在仍是生产经营型的事业单位。

在原有体制下,2009年6月份种场为了摆脱困境、维护场区稳定、充分保障职工利益,进行了分流职工、盘活资产、灵活经营等改革。

3.1.1 分流职工3.1.1.1 妥善解决退休职工养老问题。

为了解决好退休职工的晚年生活,种场通过多方努力,一方面争取到江都市财政补贴65万元;另一方面通过抵押场区土地,借款63万元,总计128万元,解决了退休职工的养老保险问题。

从2009年7月起,所有退休职工将拿到月均每人1000多元的养老金,彻底解决了退休职工的养老问题。

3.1.1.2 合同制工人买断工龄。

通过抵押场区土地,借款27万元,对场内合同制工人一次性买断工龄,终止了场部与合同制工人的劳务关系。

3.1.1.3 鼓励在编职工自谋出路。

为了鼓励在编人员自谋出路,首先在编人员养老保险金由种场负责缴纳,其次是停薪留职人员,保留关系不变。

3.1.2 盘活资产场部现有农业用地318亩,其中118亩桑园保持原貌,另外200亩挖桑整地,对外出租,现由一玉米种植户以每亩每年400元的价格承包,场部年收益8万元;场区还有40多亩的工业用地,现多方联系,准备整体出租,租金预计每年可达30多万,或条件充分准备整体出售。

3.1.3 灵活经营首先对场内干部职工公开发包今年生产任务,通过竞争取得承包权。

其次将今年蚕种生产任务全部安排在洪泽原蚕点生产,降低生产成本。

最后是全程监督蚕种生产质量,严防微粒子病。

3.2 高邮场改革情况高邮市蚕种管理站隶属于高邮市城南经济新区,该单位于2004年由原来高邮市蚕种场改制成立,仍属于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

由于改制到位,高邮市蚕种管理站负担相对较轻,矛盾也相对较少,站部财务状况也相对较好。

面对今年生产任务骤减的状况,蚕种管理站积极开拓思路,充分利用好现有资产,增加收入渠道,减少损失。

3.2.1 改革体制3.2.1.1技术干部竞聘。

改制后的蚕种管理站仅有6个编制,拟招聘4名技术干部,通过对场内技术人员公开招考,最后4名技术人员入围。

3.2.1.2购买养老保险。

对种场所有退休职工和在职职工购买养老保险,解决后顾之忧。

3.2.1.3资产完全移交。

新成立的蚕种管理站承担原蚕种场所有的资产和债权债务。

3.2.1.4生产任务承包。

蚕种管理站争取的蚕种生产任务,对原种场职工发包,经检验合格的蚕种按协议价结算费用。

3.2.2 盘活资产农业用地部分,对现有的400多亩桑园进行分片管理,蚕种生产用的桑园管理不放松;部分桑园利用场区所处城郊的有利位臵,对外承包,收取土地承包租金。

场区工业用地部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准备对外出租或出售。

3.2.3 增值土地S336省道从场区南部桑园内通过,管理站积极配合省道建设指挥部做好相关土地的租赁工作,并尽力争取能在场区预留一个进入省道的入口,从而提高场区土地的价值,为蚕种管理站今后的发展做好铺垫。

4、几点建议4.1 解放思想,加快种场体制改革的步伐现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已经非常不适应市场化的蚕种生产经营,制约着种场正常运转。

种场体制改革需要在两个方面加大改革的步伐:一是对职工的身份臵换。

尽管近几年蚕种场在内部管理上也加快了改革的进度,例如:责任制的考核,实行档案工资,按合格蚕种分配收入等。

但目前蚕种场仍然是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

蚕种场体制改革的主体是场内的全体干部职工,要使蚕种场充满活力,人是决定的因素,必须要把生产力解放出来。

因此,蚕种场的体制改革,必须将在职职工的身份进行臵换,从长期的固定职工性质臵换为双向选择的合同制职工,以增加干部职工的改革竞争意识,充分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二是对蚕种场的产权臵换。

蚕种场的资产仍然是国有资产管理的范畴,但随着国家对国有资产改革的深化,“国退民进”是产权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

因此,要加大对蚕种场产权臵换的力度,为减轻改制成本可以借助改革成功的经验,吸收民资成立股份制或私有制的企业,增加蚕种场的活力。

4.2 提高质量,扩大蚕种市场份额我市两家种场年生产蚕种能力为28万张,受蚕桑生产萎缩的影响,今年只落实到3.4万张的生产任务。

按目前省内蚕种经营公司与种场的结算价格计算,维持种场正常运转高邮场需生产任务6万张,江都曹王场需生产任务7万张,共计需生产任务13万张。

在目前蚕桑生产行情下,市场将会淘汰一批质量差、规模小的蚕种生产单位。

今年扬州地区需种量估计仅有2万张,并且还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两家种场面临约10万张蚕种生产任务无法落实的困境。

如何不被市场淘汰出局,我们认为需要着重加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提高蚕种质量。

虽然我市两家种场每年蚕种质量省排名都比较靠前,但是在蚕种制造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继续认真做好蚕种生产过程中的各道工序,进一步提高蚕种质量,巩固品牌信誉。

主要抓好桑田管理,环境净化,重视蚕的饲养、种茧保护、制种和浴消工作,进一步提高桑园叶质、蚕儿强健度、健蛹率、良卵率、蚕卵匀整度,杜绝微粒子病。

二是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蚕种品牌的知名度。

通过媒体、网络等形式,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地、反复地进行宣传,创响蚕种品牌。

其次要强化全员营销意识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树立营销工作没有局外人的意识,树立参与营销人人有份、人人有责的意识,树立干好本职工作就是为营销做贡献的意识。

4.3 节支增效,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核心之一是节约开支,增加效益。

目前我市两家种场试行的蚕种生产任务对场区内干部职工完全承包的方式,一是减小了种场的生产风险,同时也减轻了种场的负担,节约了成本开支。

二是种场从原来的蚕种生产者,蚕种质量的负责者和对外经营的营销者,过渡到蚕种质量监管的检查者和对外经营的营销者,工作重点更明确。

三是充分挖掘承包者的生产经营积极性。

首先是蚕种生产任务是完全承包、为自己干、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真正把责任与利益结合起来的新形式,最大限度地激发了承包人的积极性,增强了责任感。

其次是精简了管理人员和生产工人,有利于节约开支。

原来种场生产主要请临时工,技术干部和工人以带班为主。

采用生产任务完全承包后,承包者考虑到切身利益,技术干部和生产工人以一线生产为主,承包者也积极投入其中,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最后是蚕种生产季节性很强,非养蚕制种期间,承包人员及工人可以自找打工途径,提高全年总收入,从而稳定制种队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