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语文议论文专题复习

中考语文议论文专题复习

中考语文议论文专题复习一、考点分析“能识别不同文体,能读懂文章的内容,能概括文章的要点和主旨。

”阅读议论文,首先要读懂文章内容,理解作者的感情倾向、写作意图,领会作者的主张,把握文化在那个的观点,概括文章的要点主旨。

议论文的要点主旨,主要体现在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上。

作为议论文三要素之一的论据自然是考试重点,所占分值最低三分,也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能辨别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并分析其作用。

”一篇议论文,不仅要有明确的论点,要有确凿、典型、充分的论据,要有合理的论证结构,还要有恰当的论证方法。

所谓论证方法,就是论述和证明论点的方法。

恰当灵活地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有利于多角度、多侧面地论证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能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议论文(总分、并列、层进、对照)”。

每篇议论文都有内在的符合逻辑的行文思路,有自己的论证结构。

阅读议论文,要善于梳理文章的思路结构,从而把握文章的论证过程。

“体会议论文语言特点。

”议论文的写作目的是为了阐发作者的见解、主张,具有很强的论辩性,因此它的语言要求准确、严密。

阅读时,要能领会其严密性和逻辑性。

二、专题详解知识点1:论点论题是作者论述的对象和范围;论点是作者对论题所持的看法,它应该是明确的判断,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

论点不能是疑问句,不能只有一个短语,不能使用比喻句。

【找论点】第一、看位置:虽然中心论点可能在任何位置,但最常见的是在总说部分,即标题、开头、结尾;第二、看句式:中心论点一般是一个陈述句,尤其是判断句。

还有复句,如“只有……才……”等;第三、看关键词:中心论点的前面常有“我认为”、“由此可见”等提示性的关键词;第四、看论据:看文章所用的事实和道理是不是证明这个中心论点的。

当然,如果中心论点不在文中,则需要自己概括。

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什么,肯定什么,支持什么,这就是论点。

知识点2:论据(1)事实论据: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数字、图表等证明论点的依据。

(2)理论论据: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理论如经典性的著作、名言、科学原理、定律、公理、格言、警句、谚语、歇后语等证明论点的依据。

常考题型1、概括论据:方法指导:(1)找出和论点要点相对应的内容进行概括——何人做何事(2)假如题目给定概括的事例,注意仿写。

例题:《要学会舍》③现实世界纷繁复杂,我们常常面临着舍的考验,需要我们不断地去选择,去割舍。

当无法同时完成许多事情时,当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时,我们就一定要舍。

该舍就舍,是智慧的体现。

2007年,“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面对旗下淘宝网是否收费问题时,他的分析是:“阿里巴巴”的长远目标是成为中国最好的电子商务平台,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做大规模;同一时间____想做大规模,____想赚大钱,现有能力还做不到。

因此,马云最终决定不收费。

马云是睿智的,他的舍是为了更大的发展,是为了走得更远。

如今,“阿里巴巴”已成为中国最好的电子商务平台。

2、补充论据1)论据要能证明论点;2)要有典型性、权威性;3)积极思考和积累课本上学习过的名人。

3、分析论据的作用:(1)文章的某个段落引用名言或者列举事实,有什么作用?格式:运用了……事例,证明了……(论点或分论点)(2)文章已经列举了我国古人的大量事例,为什么还要列举出XXX的事例?(论据的排列顺序,正反、古今、中外等不同的角度全面论证观点……)补充题型:关于论据的位置(首先概括论据)(1)论据能否互换位置:1)按照一定的顺序,指出顺序即可。

2)事例是分别证明相应段落论点的,说出相应关系。

例题:《伯乐就是你自己》①慧眼识珠者为人景仰,知人善任者功德无量。

然而茫茫人海之中,这样的“伯乐”却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

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我却要说:“千里马,你要做自己的伯乐!”②美国著名心理学专家安东尼•罗宾曾经在《唤醒心中的巨人》一书中指出:“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

那份才能犹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待着我们去唤醒他……上天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人,他给我们每个人以无穷的机会去充分发挥自己。

”既然如此,我们还等什么,为什么不去做自己的伯乐呢?③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有一句名言:“人贵能自我发现。

”也就是说,你要做自己的伯乐。

他本人经过多年的左冲右突,发现了自己写作方面的才能,寻求到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

正是因为他发现了自己,才勇敢地将自己的才能展示给了众人,他就是自己的伯乐!④毛遂地位卑微,却果敢得令人钦佩,在赵国被秦军围困的关健时刻,他不顾旁人的鄙夷和耻笑,挺身而出....。

楚国宫殿之上,他凭借自己“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楚王....,鼎力自荐出兵,救国民于水火之中,留下了“小蔺相如”的美称。

毛遂之所以能够名垂千古,正是因为他敢于发现自我,欣赏自我,敢于做自己的伯乐。

⑤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千万别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当yì wú fǎn gù地向毛遂学习,做自己的伯乐,发现自己的才能,然后以百倍的信心和勇气,把自己“荐”出去,去一展自己的风采,去实现自己的抱负。

⑥我们常常惊羡别人的成功,却往往忽视自己的努力;常常嘴叹命运不公,却很少发掘自己的潜质。

那么,从现在起做自己的伯乐吧,别让自己把自己理没,努力地去发现自己的天赋和潜能,并将其发扬光大。

把我们心中的巨人唤醒,让我们发现自己、赏识自己,看准正确的人生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总有一天,我们会走进自己心中的圣殿。

18、第2段主要论述了,第3段主要论述了23段顺序不能调换的原因是:(6分)(2)能否删除某一论据:分析是否证明论点,看是否和文本/上下文句子照应例题:《不要空喊读书》第④段中使用王羲之的事例是否恰当?阐明你的理由。

(3分)(3)给定论据,放回原文中的什么位置,为什么?考虑论据所能证明的观点;关注照应;关注论据之间的正反对比《伯乐就是你自己》20、下面这段文字放在哪一段中最合适?请具体阐明理由。

(5分)万万学不得那个才高八斗、计谋超群的姜子牙,他用几乎一生的时间来等待伯乐发现自己,要不是在垂老之年偶遇周文王,他的才华险些就被自己的消极等待给埋没了。

4、论据能否被替换方法指导:论据的作用就是证明论点的,一般有这种题型的文章都不只有一个论据,那么是否能互换,就要看文章中原来的论据是否已经够典型。

如果换掉更典型,更有代表性,更能证明观点,就可以换。

另外,要注意可能原文中的论据与上下文有照应。

例题:《说雅量》【典型例题】①读报,读到几则名人轶事,令我不由联系现实,心生感慨。

②1952年,郭沫若应约写了一首诗。

诗稿送到杂志社后,编辑却犯了愁,因为那首诗立意很好,从构思、意境、语言来讲远非佳作。

当那位年轻的编辑怀着忐忑的心情去找郭老,请他修改或重写时,没想到郭老热情地接待了他,并一再声称:那是败笔之作,你们退稿是对的。

身为文学大家,面对一位毛头小伙子给自己的“大作”挑刺,郭老竟然不愠不火,并虚心接受其意见,这种雅量委实不易。

③1930年年初,阳翰笙请茅盾为自己的长篇小说《地泉》再版作序,茅盾推辞不掉,就在序中不讲情面地批评说,这部小说从总体上来看,是一部很不成功的,甚至是失败的作品。

茅盾把文章交给他后,觉得自己的批评如此尖刻,阳翰笙一定不会用。

没过多久,再版《地泉》出版了,茅盾打开一看,他那篇批评文章竟然一字不改地印在里面。

阳翰笙将对自己作品持否定态度的序言印在书中公之于众,这种雅量令人叹服。

④红军第三次反围剿的时候,一次部队打仗,彭德怀一路小跑上前线指挥,传令兵在前边挥动小旗让大家让路,可有一个战士偏偏坐在地上不动。

彭德怀是个急性子,就叫了起来。

谁知这个战士朝着彭德怀就是两拳。

彭德怀没有理会,又匆匆赶路。

一会儿,传令排长捆着这个战士,追上彭德怀请他发落。

彭德怀两眼一眯,笑着说:“谁叫你们捆来的?小事情,快放回去。

”彭德怀挨了战士的拳头后竟然不究不问,其雅量亦令人钦佩。

⑤这三件轶事折射出三个名人的胸怀和气度,令人油然而生敬意。

然而时下,这种雅量已日渐稀缺。

1.文中选取了三个“雅量”的事例,依次是郭沫若坦然接受退稿、、。

(6分)2.下列事例可替换文中第②-④段中的哪个例子?请阐述理由。

(5分)18世纪的法国科学家普鲁斯特和贝索勒关于定比定律争论了长达9年之久,各执一词,谁也不让谁。

最后以普鲁斯特的胜利告终,他成为了定比这一科学定律的发现者。

但普鲁斯特并未因此而得意忘形,他真诚地对论敌贝索勒说:“要不是你一次次的质疑,我是很难深入研究定比定律的。

”同时,他特别向公众宣告:发现定比定律,贝索勒有一半的功劳。

允许别人的反对,并充分看待别人的长处,这种雅量让人感动。

替换:理由:知识点3:论证方法知识点4:论证思路知识点 分类常考题型 答题点拨 议论文的思路结构总分式1、判断论证结构;2、分析前后段落能否调换顺序;3、将有关段落插入原文相应位置;4、选择正确的层次划分梳理全文层次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并列式层进式 对照式 知识点5:议论文语言特点语言特点表现在:修饰语、限制语的运用。

如:表范围(都、只、少数);表程度(很、最);复句的运用。

如:并列、递进、因果、条件、假设等关系的复句,能使论证更严密;语序的安排。

议论文讲究语序严谨,词序,句序,段落的安排有很强的逻辑性;常考题型:题型1:词语的顺序能否颠倒?从词序的角度,分析词语内在的逻辑关系,如递进关系,因果关系。

题型2:加点字词有何作用?对策:抓住议论文语言严密这一特点答。

常考关联词与限定词。

格式:解释词语语境意思,在文中强调……,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题型3:句(语)段能否删掉?这一句(段)论述的是……,补充论证了……观点,使论证更严密、更具有说服力,所以不能删。

模考演练:(1)“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是智者的选择。

要想做事,先学做人,只有学会做人,才能成就大事。

《做人与做事》(2)⑥当然,我们需要“正能量”,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对社会、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视而不见,麻木不仁,而是说,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去解决。

相信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愈来愈美好!《我们需要正能量》补充:1.开头的段落:引出论点或论题;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作为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能更有力地论证……论点。

2.结尾的段落: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结论;发出号召,劝勉人们……;补充论证……,使论证更严密。

典型例题:(1)《说说“古已有之”》①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确有许多堪称人类文化优秀遗产的精华,我们当然要继续发扬光大。

但是也大可不必谈起这个话题就凡事要找出“古已有之”来,似乎大到天文地理,小到鸡毛蒜皮,中国几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的“金牌”。

且举数例:15、第①段中画线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2)《传统文化须敬畏》①前不久,有两件事情引起格外关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