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啤酒的酿造工艺流程

啤酒的酿造工艺流程

浸麦方法:喷雾浸麦法
喷雾浸麦法的特点是耗水量较少(只为一般浸麦方法的1/4),供氧充足,发芽速度快。国内操作方法的一例为:①投麦后,洗麦和浸麦6h左右,通风搅拌,捞浮麦,每小时通风20min。②断水喷淋18h左右。每隔1~2h通风10~20min。③浸渍2h,进水后通风搅拌20min。④断水喷淋10h左右,每隔1~2h通风10~20min。⑤浸麦2h,进水后通风搅拌20min。⑥断水喷淋8h,每隔1h通风20min。⑦停止喷淋,空水2h后出槽。
(二)发酵工艺
运用单罐发酵法进行发酵。
单罐高温发酵在11℃的麦汁中添加0.6%~0.8%的酵母,入罐后保温36h,升温到10℃保持2d,开始旺盛发酵。自然升温到14℃,保持4d,罐压升到0.125MPa。大约在第7天时降温到5℃,保持1d,排出沉淀酵母。继续降温至0℃左右,保持5~7d,过滤。整个发酵期约14d。
大麦、水、酵母、酒花、辅助原料。
大麦是酿造啤酒的主要原料,但是首先必须将其制成麦芽,方能用于酿酒。
大麦在人工控制和外界条件下发芽和干燥的过程,即称为麦芽制造。大麦发芽后称绿麦芽,干燥后叫麦芽。
麦芽的制造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1:精选后的大麦浸泡在水中,使大麦吸收水分,达到能发芽的要求,此阶段称为浸麦。根据设备和工艺要求的不同,又有好多种方法,这里就不做详细介绍。
(四)麦汁煮沸和添加酒花
(1)麦汁煮沸的目的:
酶的钝化:破坏酶的活力,主要是停止淀粉酶的作用,稳定可发酵糖和糊精的比例,确保稳定和发酵的一致性。
麦汁灭菌:通过煮沸,消灭麦汁中的各种菌类,特别是乳酸菌,避免发酵时发生败坏,保证产品的质量。
蛋白质的变性和絮凝沉淀:此过程中,析出某些受热变性以及与单宁物质的结合而絮凝沉淀得白质,提高啤酒的非生物稳定性。
现在许多啤酒厂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又作了一些调整,其麦芽汁加温过程只在一个容器中进行,所不同的是温控步骤精确多了。麦芽汁制备完成后,甜甜的麦芽汁被过滤后流入酿造罐,通常再用热水喷射麦芽汁沉淀物,以带走剩余的麦芽汁。
在酿造罐中,再煮沸麦芽汁并添加啤酒花,通常要煮一个半小时到三个小时。然后,过滤掉啤酒花沉淀,再用离心法分离掉沉淀的蛋白质,冷却至发酵温度,麦芽汁输送至初级发酵罐中,在那里加入一定量的新鲜酵母。大多数情况下,发酵过程要持续五至十天,然后“清”啤酒被注入后熟罐,在那里需要进一步净化和老化一至二周。拉格啤酒通常要经历更长时间的发酵期;二周的初级发酵,二周的二级发酵以及一到六个月的后熟。熟啤酒离开啤酒厂之前,经过过滤和罐装,并加入二氧化碳,最后成为我们见到的啤酒
3:发芽完毕的成为绿麦芽,利用热空气进行干燥。
干燥的主要目的:使绿麦芽停止生长和酶的分解作用,除区多余的水分,防止腐烂,便于运输。使根部干燥便于初去,增加麦芽的色,香,味。
4:然后经过机械原理将麦芽的根除去。
其工艺流程如下:
原料大麦→粗选(除去糠灰、杂质、铁)→谷物分离(分出杂谷类)→分级(<2.2mm大麦)→2.2mm以上大麦→称量贮藏→浸麦(添加石灰水、空气等)→湿大麦(含水量43%~48%)→发芽(注入空气)→绿麦芽→干燥(通入热空气)→除根(麦根和破皮)→贮藏→成品麦芽
大米的粉碎:对于大米来说,粉碎的越细越好,越利于糊化。玉米要求先脱胚和壳,粉碎度不能超过要求。两种辅料粉碎后的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防止发热结块。
(二)糖化
所谓糖化就是利用麦芽所含的各种水解酶,在适宜的条件下,将麦芽中不溶性高分子物质(淀粉,蛋白质,半纤维素及其中间分解产物),逐步分解成低分子可溶性物质,这个分解过程叫做糖化。
②若控制在65-70℃,则麦芽的浸出率相对增多,可发酵性糖相对减少,非糖比例增加,适于制造低发酵度啤酒
③控制65℃糖化,可以得到最高的可发酵浸出物收得率
④通过调整糖化阶段的温度可以控制麦汁中糖与非糖之比
⑤糖化温度偏高,有利于α-淀粉酶的作,糖化时间(指碘反应完全的时间)缩短,生成的非糖比例偏高
75-78
②对溶解良好的麦芽来说,温度可以偏高一些,蛋白质分解时间可以短一些
③对溶解特好的麦芽,也可放弃这一阶段
④对溶解不良的麦芽,温度应控制偏低,并延长蛋白质分解时间在上述温度下,内-β-1,3葡萄糖酶仍具活力,β-葡聚糖的分解作用继续进行
62-70
糖化阶段:此时的温度通称糖化温度,其控制方法如下:
①在62-65℃下,生成的可发酵性糖比较多,非糖的比例相对较低,适于制造高发酵度啤酒;同时在此温度下,内肽酶和羧肽酶仍具有部分活力
②焙燥期麦芽凋萎后,继续每小升温2~2.5℃,最高难度达75~80℃,约需5h,使麦芽水分降至5%左右。此期中每3~4h翻动一次。
③焙焦期进一步提高温度至85℃,使麦芽含水量降至5%以下。深色麦芽可增高焙焦温度到100~105℃。整个干燥过程约约24~36h。
3.麦汁的制备
其主要过程有原料粉碎,糖化,醪液过滤,麦汁煮沸和添加酒花,麦汁后处理等几个过程。
(三)醪液过滤
过滤目的:糖化工序结束后,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糖化醪液中的原料溶出物质和非溶性的麦糟分离,以得到澄清的麦汁和良好的浸出物收得率。
过滤步骤:以麦糟为滤层,利用过滤方法提取麦汁,叫做第一麦汁或者过滤麦汁。然后利用热水洗涤过滤后的麦糟,叫做第二麦汁或者洗涤麦汁。
过滤方法:快速渗出槽法(Strainmaster)
啤酒使一种变化多端的复合物,虽然只有四种简单的成分,但却能配出千变万化的组合,而且在酿造过程中会遭遇不同的难题,啤酒酿造师凭着对各种成分的深刻认识和它们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细致的设计配方,如果要鉴别最终的酿造结果,那只能纯粹凭“啤酒大师”的知识和经验了。
啤酒的酿造过程,首先把发芽的大麦在滚筒碾碎机中碾碎,注入热水混合,旋转入麦芽汁桶(这是一种置于酿造车间的铜制或木制或不锈钢制的大容器)。麦芽汁就像燕麦粥,呈金黄色,有点甜。煎熬麦芽汁的方法是由德国的酿酒师针对他们的麦芽类型开发的,他们先把麦芽汁抽入一个罐中,煮沸促使蛋白质分解,然后再抽回到麦芽汁桶,几个小时内慢慢的上升温度。这个方法起初应用于德国白啤酒(Weissbiers)和德国巴克黑啤酒(Backs)的酿造,那是为了酿制一种厚泽麦芽风格的啤酒。
5.啤酒的过滤、包装与灭菌
啤酒的过滤:发酵后的啤酒,从理论上讲一定口味成熟,二氧化碳饱和,但是其内还仍然存在一定量的固体小颗粒,必须将其过滤掉,方可包装出售。
(2)糖化温度糖化时的温度一般几个阶段进行控制,每个阶段的作用是不同的,见下表:
糖化温度的阶段控制
温度(℃)
控制阶段与作用
35-40
浸渍阶段:此时的温度称浸渍温度,有利于酶的浸出和酸的形成,并有利于β-葡聚糖的分解
45-55
蛋白质分解阶段:此时的温度称为蛋白质分解温度,其控制方法如下:
①温度偏向下限,氨基酸生成量相对多一些;温度偏向上限,可溶性氮生成量较多一些
(2)煮沸设备:麦汁煮沸锅
(3)酒花的使用:酒花粉,用量为0.8~1.0kg/m3麦汁。
(4)酒花的加入方法:采用传统3~4次添加法为主。以三次法为例:第一次在煮沸5~10min后添加总量的5%~10%,第二次、在煮沸30~40min后添加总量的55%~60%,第三次在煮沸终了前10min加入剩余的酒花天酒地。这最后一闪添加的就是香型酒花或质量较好的酒花,以赋予啤洒较好的酒花香味。
糊精化阶段:在此温度下,α-淀粉酶仍起作用,残留的淀粉可进一步分解,而其他酶则受到抑制或失活
(3)pH控制在5.6左右
(4)糖化时间随不同的糖化方法而异
2、糖化方法:双醪一次煮出糖化法
双醪一次糖化法的特点是将辅助原料和部分麦芽粉在糊化锅中与45~50℃温水混合,并升温煮沸糊化(第一次煮沸)。与此同时,麦芽粉与温水在糖化锅中混合并以50℃保温,进行蛋白质休止(即蛋白质分解过程),时间在30~120 min。接着将糊化锅中已煮沸的糊化醪泵入糖化锅,使混合醪温达到糖化温度(65~68℃),保温进行糖化,直到与碘液不起呈色反应为止。然后从糖化锅中取出部分醪液(一般取底部占总量二分之一的浓醪)泵人糊化锅煮沸(第二次煮沸),再泵回糖化锅,使醪液升温至76~78℃,静止l0 min后进行过滤。
绿麦芽干燥过程可大体分为凋萎期、焙燥期、焙焦期三个别阶段,这三个阶段控制的技术条件如下:
①凋萎期一般从35~40℃起温,每小时升温2℃,最高温度达成60~65℃,需时15~24h(视设备和工艺条件而异)。些期间要求风量大,每2~4h翻麦一次。麦芽干燥程度为含水量10%以下。但必须注意的是,麦芽水分还没降到10%以前,温度不得超过65℃。
(五)麦汁后处理
麦汁后处理主要是通过物理方法将热凝物质与麦汁分离,和将麦汁冷却。
分离:回旋槽法
冷却:密闭式(薄板冷却器、列管式冷却)冷却。
4.啤酒的发酵
(一)酵母的扩大培养
啤酒厂生产使用的酵母,由保存的纯种酵母经扩大培养,达到一定数量后,供生产现场使用。
斜面啤酒酵母原菌→10ml麦芽汁试管4支(每支装10~12度麦汁5ml)→250ml麦芽汁三角瓶4支(每支装10~12度麦汁50ml)→3L麦芽汁三角瓶4支(每支装10~12度麦汁500ml)→20L卡氏罐(内装10~12度酒花麦汁10L)→200L密闭铅桶(内装10~12度酒花麦汁100L)→1.5~2.0m3酵母繁殖槽→发酵
蒸发水分:蒸发麦汁中多余的水分,达到要求的浓度。
酒花成分的浸出:在麦汁的煮沸过程中添加酒花,将其所含的软树脂,单宁物质和芳香成分等溶出,以赋予麦汁独特的苦味和香味,同时也提高了啤酒的生物和非生物稳定性。
降低麦汁的PH值:还原物质的形成,蒸发出不良的挥发性物质。
淡色啤酒的麦汁煮沸时间一般控制在90min左右,煮沸强度控制在每小时8%~12%为佳。煮沸时麦汁的pH控制在5.2~5.4范围内较为适宜。
麦芽的制造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1:精选后的大麦浸泡在水中,使大麦吸收水分,达到能发芽的要求,此阶段称为浸麦。
2:然后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发芽,利用发芽过程中形成的酶系,使大麦的内容物质进行分解,变为麦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