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1.如图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B.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C.图中n的值为10D.钠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答案】C【解析】【详解】A、由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故选项说法正确。

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选项说法正确。

C、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11=2+n+1,n=8,故选项说法错误。

D、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钠元素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位于第3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睛】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

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2.近日,我国企业成功研发圆珠笔笔头用新型不锈钢材料,标志着笔头用材料的国产化、自主化进程迈出了关键一步。

笔头不锈钢材料中含有碳、铁、钨等元素。

如图是其元素的部分信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碳元素只能形成二种单质B.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C.一个钨原子的质量为183.84gD.碳、铁、钨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依次增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同一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物质,金刚石,石墨,活性炭等都是碳元素的单质。

据题中的图示,元素周期表所提供的信息进行解答。

A、根据同一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物质,金刚石,石墨,活性炭等都是碳元素的单质,故A错误。

B、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列为:氧硅铝铁钙,在金属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铝,故错误C、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是“1”,能常不写。

故错误。

D、由元素周期表所提供的信息可知,碳、铁、钨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碳、铁、钨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依次增加。

故正确。

故选D点睛: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富硒大米中的硒元素具有防癌和抗癌作用。

右图是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硒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示中x = 18 B.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C.硒属于非金属元素D.硒原子在反应中易失去6个电子【答案】D【解析】A、2+8+x+6=34,x=18,正确;B、由图可知,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正确;C、硒字的偏旁是石字,故是固态非金属元素,正确;D、硒原子在反应中易得到6个电子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错误。

故选D。

4.生活中废弃的铝质易拉罐、破铁锅、废铜线等可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它们属于()A.化合物B.金属或合金C.氧化物D.非金属【答案】B【解析】铝质易拉罐、破铁锅、废铜线都属于废旧金属材料,主要成分是金属单质或合金,与有机物氧化物非金属无任何关系,应属于金属或合金.故选B点评:此题是对废旧金属的考查,属于废旧金属回收的知识,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5.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中获取的信息不正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8B.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C.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18个电子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9.95【答案】B【解析】【详解】A. 元素符号前的数字是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8,此选项正确;B. 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此选项错误;C. 原子序数在数值上=原子内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18个电子,此选项正确;D.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9.95,此选项正确。

故选B。

6.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事实,错误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1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C.醋酸是酸的,蔗糖是甜的——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D.将空气液化,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答案】D【解析】A、酒精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故远处就可以闻到酒香味,正确;B、1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正确;C、醋酸和蔗糖是两种不同的分子故性质不同,故正确;D、将空气液化,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大,而分子的大小不变,故错误。

故选D。

7.联合国宣布2019年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F 代表六种不同元素。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D同族B.原子序数E<CC.A、B同周期D.C、F化学性质相似【答案】B【解析】【详解】A、A、D在同一列中,属于同族,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原子序数E大于C,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C、A、B核外电子层数相等,属于同周期,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C、F处在同一列,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化学性质相似,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

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B.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C.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答案】C【解析】A、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A正确;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故B正确;C、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故C错误;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故D正确。

点睛∶原子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原子序数。

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9.科学家已研究出高能微粒N5+,则N5+的结构可能是( )A.N5+是由5个氮原子构成的单质B.N5+中只有质子,没有中子和电子C.每个N5+中含有35个质子和34个电子D.N5+中含有35个质子和35个电子【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高能微粒N5+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属阳离子,选项A错误;B、一个氮原子有7个质子,那么N5+中含有35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说明失去了一个电子,那么有34个电子,选项B错误;C、一个氮原子有7个质子,那么N5+中含有35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说明失去了一个电子,那么有34个电子,选项C正确;D、一个氮原子有7个质子,那么N5+中含有35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说明失去了一个电子,那么有34个电子,选项D错误。

故选C。

10.如图是两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甲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甲和乙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C.甲和乙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Cl2D.乙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X是12号元素,是镁元素,故是金属元素,故正确;B、X、Y两种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化学性质不相似,故错误;C、X是镁元素,Y是氯元素,二者形成的化合物是MgCl2,正确;D、Y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大于7 ,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正确。

故选B。

11.科学家发现在特殊条件下水能表现出有趣的结构和性质。

例如,在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弱电场,能使水在常温常压下结成冰(结构见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于分子的运动性,在弱电场下,水分子的排列不可能从无序转变为有序B.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水分子的体积发生变化C.上述变化过程中分子之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D.利用该性质,人们可能在常温常压下建成溜冰场【答案】D【解析】根据“在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弱电场,能使水在常温常压下结成冰”知,水是由液态变成了固态,属于物理变化.然后根据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及水的三态变化解答。

解:“热冰”现象,即水由液态变为固态:A、固态的水:水分子有序的排列,分子都在固定的位置上震动。

所以在弱电场下,水分子的排列从无序转变为有序。

故该选项错误;B、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即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中,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不会变化,属于物理过程,所以在此过程中的原子的个数不会发生变化;故该选项错误;C、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即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中,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不会变化,但是,水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故本选项错误;D、在生活中,人们可能利用水的三态变化的特性在常温常压下建成溜冰场.故该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解答此题时,利用了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12.根据下图的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镁离子(Mg2+)核内有12个质子B.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gC.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失去1个电子D.镁离子(Mg2+)与氯离子(Cl-)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相等【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和与元素周期表相关的知识及题中信息知,A.镁离子(Mg2+)核内有12个质子。

故A正确。

B.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

故B错误。

C.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

故C错误。

D.镁离子(Mg2+)与氯离子(Cl-)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故D错误。

考点∶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及与元素周期表相关的知识。

13.目前世界上最精确的钟是以锶做钟摆的钟,锶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的值为8B.锶属于非金属元素C.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gD.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题中信息知,A.x的值为∶38-2-8-8-2=18.故A错误。

B.锶属于金属元素。

故B错误。

C.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

故C错误。

D.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故D正确。

考点∶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及与元素周期表相关的知识。

14.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根据以上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B.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C.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3种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一氧化碳和氢气的计量数之比为1:1【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反应后有氢气单质生成,故化合价一定发生改变,故A选项错误;B、由图可知,水煤气是一氧化碳和氢气,故B选项正确;C、该反应中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由CH4和H2O,故C选项错误;D、经配平得,反应的方程式为: CH4+H2O 一定条件CO+3H2, 一氧化碳和氢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3,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15.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①和④两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B.②和③表示的粒子均为离子C.③和④属于同种元素的不同粒子D.③表示的粒子的符号为Mg+2【答案】C【解析】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