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女教师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调查研究摘要:为了探讨心理压力对高校青年女教师的影响,以及应对方式在其中所起的作用,随机选取南京和芜湖市4所不同类别高校共计400名青年女教师作为被试,运用《高校青年女教师心理压力调查表》和《应对方式量表》对他们进行了测查。
结果表明,高校青年女教师的心理压力稍有偏高,压力主要来源于自身的发展以及工作与家庭的不协调;高校教师多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解决自身的心理压力问题;积极的应对方式与青年女教师的心理压力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
关键词:高校青年女教师;心理压力;应对方式
中图分类号:c9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8-0293-02
一、问题的提出
心理压力是个体在生活适应过程中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是由于环境要求与自身应对能力的不平衡而产生的,这种紧张状态倾向于通过非特异性的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
黄希庭(2000)指出,应对是个体面对挫折和压力时为减轻挫折和压力引起的消极影响
而做出的认知和行为的努力过程,是社会适应的重要指标。
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所采用的认知和行为方式,又可称为应对策略或应对机制。
曾有心理学家研究证明,适当的压力对于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正常运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若是压力超出了
个体所能够承受的范围,它就会对个体的生理、心理和行为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会产生生理、心理疾病,诸如焦虑、恐惧、抑郁、易怒、暴躁等心理问题。
目前,由于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校青年女教师所面临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婚恋、住房以及工作成为她们日常谈论的热点话题,居高不下的房价,日益增长的物价给她们带来的压力持续增长。
因此,本文在对南京5所不同类别高校中的青年女教师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并初步探讨了如何缓解高校青年女教师的心理压力,力求使这一重要而特殊群体的心理素质得到普遍提高。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工具
(1)根据《高校教师心理压力调查问卷》修订形成《高校青年女教师心理压力调查表》,量表共34道题目,采用5点计分。
在安徽师范大学随机选取98名青年女教师进行预调查,测得该量表a 系数为0.849>0.7,表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
(2)解亚宁(1998)编制的《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共20个条目。
2.研究对象
正式问卷的被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南京和芜湖市具有代表性的4所高等院校(南京工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和皖南医学院)中的400名青年女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回收问卷386份,问卷的回收率为97.2%,其中有效问卷374份,有效回
收率为97.5%(见表1)。
3.方法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由调查者发给教师问卷,回收后检查所有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对有效问卷采用excel2003进行录入和整理,对整理好的数据使用spss17.0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高校青年女教师的总体压力状况
本问卷总分范围为24到120,得分越高,表示所承受的压力越大。
结果显示,调查对象的总体压力平均分高于平均值,表明调查被试所感受到的总体压力高于全国常模。
而且,不同年龄、不同受教育程度以及不同婚姻状况的高校青年女教师的压力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22-29岁的青年女教师的心理压力普遍低于30-38岁的高校青年女教师,本科学历青年女教师的压力感受要比硕士及以上高,已婚青年女教师的心理压力相对高于未婚青年女教师(见表2)。
2.高校青年女教师的应对方式状况
高校青年女教师采用积极应对方式比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人数多,说明当前高校青年女教师对待生活的态度还是比较积极的(见表3)。
3.高校青年女教师心理压力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高校青年女教师心理压力与应对方式之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即心理压力与消极应对方式间呈显著负相关,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
著正相关(见表4)。
四、结论与建议
1.高校青年女教师的总体压力状况
高校青年女教师心理压力的平均分为69.13±9.48,超过中等水平,说明目前高校青年女教师的心理压力普遍偏高。
各维度的得分都高于中等水平,其中个人自身发展、家庭生活方面的压力以及工作负荷的得分都很高,这说明影响高校青年女教师的主要因素是个人自身的发展以及工作—家庭的冲突。
但是,高校青年女教师的压力来源也是多元化的,既与整个社会环境有关,也与学校自身文化与组织管理有关,还与教师职业自身特质有关。
因此,高校青年女教师应该合理制定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及主攻方向。
学校也应该在工作中给予教师更多的支配权,增强教师工作控制感。
2.高校青年女教师所采用的主要应对方式
由表3可以看出,高校青年女教师在面对困难时,能够采用的积极的应对方式来进行问题的处理。
可以采用的积极应对方式有:(1)努力认清自己的个性、工作能力以及所负担的角色,在工作中正确估量自己,对事情的期望值和自己的要求都不能太高。
(2)高校中的青年女教师要学会积极寻求社会支持,因为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阻止或缓解应激反应,从而增加正性情感并抑制负性情感。
(3)在工作之余,多跟同事参加一些娱乐休闲活动,既可以转移自己对工作压力的过度专注也可以在休闲生活中排解因工作情境所激发的紧张情绪。
3.高校青年女教师心理压力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从表4可知,高校青年女教师心理心理压力与应对方式之间呈显著性相关,且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与积极应对呈正相关。
高校青年女教师是高校教学管理的一道美丽风景,青年女教师在高校的工作生活中既充满着挑战也充满着机遇;良好的发展规划以及家庭、学校的支持都能使青年女教师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教学工作中创造出更大的成果。
希望全社会、学校以及家庭都能关心、体贴她们,让她们能够全面而顺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黎岩,张靓新.高校女教师心理压力与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0,(2).
[2]黄希庭,等.郑涌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0.(1).
[3]compas b e.coping with stress during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problems, progress and potential in theory and research[j].psychological bulletin,2001,(1),87-127.
[4]徐红梅.浅谈高校中青年女教师面临的心理压力与心理调适[j].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3,(2).
[5]郑瑾,陈德钧.心理健康的心理压力源及对策探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2).
[6]郑宏志,陈功香,王晓真.高校青年女教师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j].中国科技信息,2005,(17).
[7]鲁小彬.大学教师心理压力和困惑的调查与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05,(4).
[8]邵光华,顾泠沅.关于我国青年教师压力情况的初步研究[j].教育研究,2002,(9).
[9]陈树林,李凌江,骆宏,王义强.成年人应对方式量表的初步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2).
[10]田荷梅,秦启文.中学教师幸福感状况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
[11]刘学兰.高校教师面临改革的心理压力与心理调适[j].华
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12]张莉莉.女大学教师与工作相关的压力源研究[j].清华大
学教育研究.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