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小学优质课件外国小说欣赏课件.ppt
中小学优质课件外国小说欣赏课件.ppt
• 实践题有写作练习的色彩,非常注重读者阅读体验,非 常注重读者的主体参与,设计得新颖巧妙。可见小说欣 赏不是被动地观赏,而是动脑、动情、动口、动笔,因 此,实践题实际上大大扩展了“欣赏”的定义。
“思考要渗透”的例子
• 李老师的“梳理情节,品读反常,探究主题”环节中, 有五个小的步骤:①关于小说的主题。②梳理小说情节。 ③归纳族群的困境。④咀嚼反常,理解内涵。⑤归纳小 说主题。这五个步骤都是为了解决第一个思考题的,其 实第一个思考题就是这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那么,如 果“思考与实践”中那些不是核心问题但有时是比较有 特色的问题呢?这就要教师的设计时能够渗透到相关的 教学环节中,如主题单元后面的最后一个思考题,李老 师就放在第一个教学环节里,通过自己的阅读体验来初 步让学生来领会。
《丹柯》教例的实际教学思路
• ①回忆自己的阅读体验,介绍主题形成的知识。总结两类小说(以 故事为目的的小说和以思想为目的的小说),让学生明白主题是小 说的灵魂。
• ②概括《柯丹》情节,落实“主题的实现”(形象大于思想)的相 关知识。
• ③具体分析《柯丹》情节,归纳“族群”的困境。 • ④在族群的困境中寻找柯丹行为的异常之处。 • ⑤在柯丹行为的异常之处探究小说的基本主题(歌颂了丹柯一心为
公的品格,自信勇敢、敢于牺牲的精神)。 • ⑥从小说的其他地方寻求个性化的发现,或者从柯丹的行为中提炼
个性化或者多元化的感悟。 • 吹毛求疵:关于多元化和母题
⑵文本为范例。
• “将本来含有无限可能性的诗文,限制在一个特定的侧面、 特定的点来作为例子,这就是例文的性质。
• 叶圣陶认为的“教材仅仅是一个例子”和夏丏尊认为语 文教学就是明里探讨那些“共同的法则”和“共同的样 式”
我们是从主人公丹柯身上理解小说的主题的,那么换一
个角度,我们从族人身上作品又传达出了怎样的思想呢?
③小说主题的个性化感悟:这是一个关于困境与英雄的
故事,从中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人生启迪呢?生活阅历、
价值观念的不同,每个人感悟到的东西也会不同。如果
我是丹柯,我若遇到像他一样的困境,我为什么会这样 做?假如我是族人,我应该如何对待丹柯那样的人?
底线和创造
• 教师是课程的执行者,所以必须落实教材中规定 性的东西,教师又是课程的建构者,所以教学过 程又是生成课程资源的过程。前者是教学的底线, 不能漠视课程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随意决定教学 内容;后者是教学的高标,即使以“话题”为主 线,也应该有取与舍、探究与发现、丰富与创造。
• 第三个环节“拓展深化”有三点内容:①小说主题的复 杂性和多义性的介绍。②小说主题的多元化解读:刚才
课程特点有“四性”
首先是选修性。 其次是文化性。 第三是经典性。 第四是知识性。
教材特点有“四新”
• ⑴吸收小说研究领域已被广泛认同的新成果。 • ⑵选文的深度,决定了师生阅读这些小说有一定
的难度。 • ⑶精彩纷呈的“话题”叙述,截然不同于以往的
“知识短文”。 • ⑷单元内部板块有着“一纲两目”式的逻辑关系,
• 知识的例文:学习小说的基本知识为主,小说 欣赏指导课,小说文本成为“例文”:优点: 学生对西方小说的文体特征以及欣赏小说的新 路数有系统的认识。缺点:小说文本的其他元 素可能忽略。
• 话题的重要性:既是重要的知识,又是重要的 方法。
第二,教学时如何处理“话 题”、“阅读”和“思考实践” 的关系 ?
• 只要看到单元的话题,你就不能离开话题去教其他,或 者说你要淡化其他,或者说其他内容的教学是为了实现 “话题”。譬如李老师也教小说的情节(族群的困境), 也教人物(柯丹的反常之处),但都是为了探究“主 题”。
• 作为“话题”教学的范例,并不是对这篇小说“剥皮抽 筋”,而是类似于“吃肉取核”:享受小说艺术滋味的 过程中,找到那个话题之“核”。
骑着木桶飞翔
——《外国小说欣赏》教学建议
共同的困境、不同的归途
• 煤全部烧光了:资源面临转换 • 我们库房里所有煤的品种:资源囤积 • 求你给我一点煤吧:我有需求 • 骑着木桶飞翔到冰山:方式不同结果不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我们的“木桶”在哪里?
• 课程标准(目标) • 决定选修课程性质 • 决定选修教材特点 • 决定选修教法选择。
照顾到教与学的方便。
教学取向有“二问”
• 第一,教学时以欣赏小说文本为主,还是学习小 说的基本元素(话题)为主?
• 第二,教学时如何处理“话题”、“阅读”和 “思考实践”的关系?
第一,以欣赏小说文本为主,还是学 习小说的基本知识(话题)为主?
• 欣赏的文本:欣赏小说文本为主,小说鉴赏课, 话题作为附带的知识短文。优点:文本的理解 比较全面深入,缺点:“只见树木,不见森 林”。
• 话题为主线,
• 文本是范例,
• 思考要渗透,
• 实践需训练。
《丹柯》教例:话题为主线。
主线既是教学目标,又是基本教学内容,同 时也指教学思路。根据话题,《丹柯》可教的基 本内容有:
①小说的主题,②主题形成的途径和主题的 实现效果,③小说主题与内容的关系、不同艺术 手法(浪漫主义、寓言、象征)对主题呈现的意 义,④小说主题的选择、开掘以及主题观的演变, ⑤探究小说主题的途径和方法。
⑶思考要渗透,实践需训练。
•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思考与实践”的分量。这同传统教 材的“思考与练习”不同,传统教材相当于巩固性、补 充性和辅助性的作业,而该教材的“思考与练习”是实 现“话题”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材编写的“亮点” 所在。
• “思考要渗透”就是教学设计时要有解决思考题的教学 环节,但不要搞成一一对应的关系,教学不是解决思考 题的过程,而是要把思考题的任务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 内容有机地分解在教学过程当中。
在困境中突围
• 课程标准有“四条” • 课程特点有“四性” • 教材特点有“四新” • 教学取向有“二问”
课程标准(目标)有“四条”
课程标准关于小说的教学目标,大致可以概 括为四点: • 一是提高文学修养。 • 二是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态。 • 三是学习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 鉴赏水平。 • 四是尝试创作小说,把创作和鉴赏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