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

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


第一节 物质的吸收光谱
特点: ① 具有最大吸收波长。 ②不同物质吸收光谱的形状及λmax不同, ——
定性分析的依据。 ③同一物质,浓度不同时,吸收光谱的形状相
同,Amax 不同——定量分析的基础。
第一节 物质的吸收光谱
④它反映某溶液对不同波长单色光的吸收程度。 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则灵敏度最 高。
度和准确度的方法。 5. 了解可见分光光度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的
异同点。
分光光度法
根据物质的吸收光谱及光的吸 收定律,对物质进行定性、λυ 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
波谱名 称
射线
X射线 远紫外 近紫外 可见光 近红外 中红外 远红外 微波 射频
波长范围0.005~Fra bibliotek.17 nm 0.1~10 nm 10~200 nm 200~400 nm 400~750 nm 0.75~2.5 m 2.5~50 m 50~1000 m 1~1000 mm 1~1000 m
⑤远离λmax的光,物质几乎不吸收光(A→0), 这些光的A与物质的c无直接关系----不作定量 分析依据。
注意:物质对光的吸收越多,呈颜色 越深, 溶液浓度越浓。
第二节 分光光度法 基本原理
一、透光率和吸光度
入射光 I0 吸收Ia透射It I0= Ia+ It
透光率 T = It/ I0
I0' It'

当白光通过某一有色溶液时,该溶液会选择性地吸收某些波
长(wavelength)的光而让未被吸收的光透射过,即溶液呈现透射光
的颜色,亦即呈现的是它吸收光的互补光的颜色。

例如:KMnO4溶液能选择吸收了白光中的绿光,与绿色光互
补的紫色光因未被吸收而透过溶液,所以KMnO4溶液呈现紫色。
/nm 400-450 450-480 480-490 490-500 500-560 560-580 580-610 610-650 650-760
常数,可作为定性鉴定的参数;
2)不随浓度c和光程长度b的改变而改变。在温 度和波长等条件一定时,ε仅与吸收物质本身的性质 有关,与待测物浓度无关;
3)同一吸收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ε值是不同的 。在最大吸收波长λmax处的摩尔吸光系数,常以εmax 表示。εmax表明了该吸收物质最大限度的吸光能力 ,也反映了光度法测定该物质可能达到的最大灵敏 度。
第二节 分光光度法 基本原理
I0溶剂 I0, I0溶液 It ∴ T = It / I0
透光率的负对数称为吸光度,用符号A表示。 A愈大,溶液对光的吸收愈多。
即:溶液的透光率愈大,表示它对光的吸收愈 小;相反,透光率愈小;表示它对光的吸收愈 大。 吸光度 A = -lgT = lg I0/ It
紫外—可见分 光光度法
第一节 物质的吸收光谱 第二节 分光光度法基本
原理 第三节 可见分光光度法 第四节 提高测量灵敏度
和准确度的方法 第五节 紫外分光光度法
简介
目的要求
1. 掌握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LambertBeer定律;吸光度及透光率、吸光系数、 摩尔吸光系等概念、相互关系及计算。
2. 熟悉标准曲线法及标准对照法。 3. 了解吸收光谱的意义及绘制方法。 4. 了解分光光度计的基本构造,提高测量灵敏
4)εmax越大表明该物质的吸光能力越强, 用光度法测定该物质的灵敏度越高。
朗伯—比尔定律物理意义: 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垂直通过某一均匀的、非
散射的吸光物质溶液时,其吸光度(A)与溶液液层厚 度(b)和浓度(c)的乘积成正比。
朗伯—比尔定律不仅适用于溶液,也适用于均 匀的气体、固体状态,是各类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也是各类分光光度法进行定量分析的依据。
朗伯-比尔定律的适用条件:
1) 单色光:应选用max处或肩峰处测定;
2) 吸光质点形式不变:离解、络合、缔合会破 坏线性关系, 应控制条件;
3) 稀溶液: 浓度增大,分子之间作用增强。
吸光系数与摩尔吸光系数
朗伯-比尔定律A=kbc中的系数k因浓度c所取的 单位不同,有两种表示方式:
(1)若c以g·L-1,b以cm表示时,常数k则以a表示, 称为吸光系数,单位为L/(g·cm)。此时,朗伯-比耳 定律为:
颜色 紫 蓝
绿蓝 蓝绿
绿 黄绿
黄 橙 红
互补光 黄绿 黄 橙 红 红紫 紫 蓝 绿蓝 蓝绿
第一节 物质的吸收光谱
二.物质的吸收光谱 (A -λ图)
– 用 不 同 波 长 (400-720nm) 的光,照射某一吸光物 质的溶液;测吸光度(A), 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 度A为纵坐标得到的一条 曲线,直观地表示出物 质对光的吸收特征。
第二节 分光光度法 基本原理
二 Lambert―Beer 定律
当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通过均匀、透明 的吸光物质的溶液时,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 与溶液的浓度及液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
A=kbc
A-吸光度
k-比例常数
b-液层厚度 c-溶液的浓度
注意: Beer定律仅适用于单色光。
第一节 物质的吸收光谱
A=abc。
(2)若c用mol ·L-1,b用cm表示,则k用ε来表示, 称为摩尔吸光系数,单位为L·mol-1·cm-1 。这时, 朗伯-比耳定律为:
A=εbc。 ε与入射光波长λ有关,表示ε时,应注明波长。
ε和 a 可通过下式转换:
aM
摩尔吸光系数()的讨论 1)吸收物质在一定波长和溶剂条件下的特征
分析方法
中子活化分析,莫斯鲍尔谱 法 X射线光谱法 真空紫外光谱法 紫外光谱法 比色法,可见吸光光度法 红外光谱法 红外光谱法 红外光谱法 微波光谱法 核磁共振光谱法
第一节 物质的吸收光谱
一、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一种物质呈现何种颜色,是与入射光的组成和物质本身的结构有 关。溶液呈现不同的颜色是由溶液中的质点(离子或分子)对不 同波长的光具有选择性吸收而引起的。
吸光度A与溶液的透光率的关系为 A = lg(1/T)= -lgT = lg(I0/I) = kbc
实验发现:溶液的浓度c愈大,液层厚度b愈 厚,入射光愈强,则光吸收得愈多。
式中:A为吸光度;T为透光度,T=I/I0;I0 为入射光强度,I为透射光强度;k为比例系 数,k与吸光物质的性质、入射光波长及温度 等有关;c为吸光物质浓度;b为吸收层厚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