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君子自强不息”的出处及内涵。
2.搜集、阅读、整理古今中外关于自强的名言警句、故事,提高搜集信息、策划采访的能力,并能依据采访撰写演讲稿,开展演讲活动。
3.学习自强不息的精神,形成自强不息的理想人格。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
在社会生活中,一个有道德的人,就应当学习和效法自然界的生生不息,在人生的全部过程中,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勇于拼搏。
同学们,为了民族的振兴,为了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让我们共勉吧!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一)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
1.讨论交流:如何理解自强不息的精神?怎样才能做到自强不息?
明确:对于个人而言,自信自立,勤思苦学,勇于开拓,面对逆境不屈不挠等,都属于自强不息的范畴。
2.以小组为单位,课外搜集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格言等材料,了解古今名人对于自强不息精神的论述。
(1)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
——荀子
(2)在这个世界上取得成就的人,都努力去寻找他们想要的机会,如果找不到机会,他们便自己创造机会。
——萧伯纳
(二)寻找自强不息的人物
3.到图书馆查阅书报或借助网络,搜集自强不息的人物故事。
4.举办一场故事会,讲述自强不息的人物故事。
5.将故事打印出来或抄写下来,张贴在教室里,供大家讨论交流。
(1)勾践卧薪尝胆
(2)司马光用圆木警枕写《资治通鉴》
(3)祖逖闻鸡起舞
(4)岳飞,身怀报国之志,一生精忠报国,以满腔热血挥洒在南宋的大地。
6.采访自强不息的人物。
(1)采访准备(2)实施采访(3)撰写采访稿(4)展示交流。
提示:采访对象不一定有多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也不一定非得身处逆境,只要他发愤图强,持之以恒,做出了一些贡献,充满正能量,都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三)演讲:君子当自强不息
以“自强不息”为话题,自主选择演讲主题,在班级内组织一次演讲活动。
7.确定演讲主题。
示例:不可一曝十寒可知难而退
不可见利而进凡事当做则做
须坚韧强毅须不屈不挠
8.组建演讲团队。
根据兴趣,自由组合,分别组建“不可一曝十寒”“须坚韧强毅”等若干个话题组。
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搜集资料,交流分享,完成演讲稿的撰写。
9.开展演讲活动。
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代表本组进行演讲;另推荐一名同学作为评委,组成评委会,负责打分。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活动一:认识“自强不息”内涵。
对应1~2题
活动二:寻找“自强不息”人物。
对应3~6题
活动三:演讲“君子当自强不息”。
对应7~9题
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完成《名师测控》或《精英新课堂》本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