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乡村生态旅游已成为国内外旅游的重要发展方向,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但在其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主要阐述了乡村生态旅游的内涵与意义,分析了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乡村生态旅游,发展,问题,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回归自然、享受美景、陶冶情操已成为大众休闲的时尚选择,乡村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形式和行为,以其自身特点迎合了人们的消费心理、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它不仅丰富了旅游业内容,而且繁荣了我国农村经济和文化,带动了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
目前,乡村生态旅游已成为国内外旅游的重要发展方向,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
但在其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乡村生态旅游产品综合开发程度低、特色不鲜明、经营管理比较粗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未得到充分显现等,这严重影响了我国乡村生态旅游的深层次发展,不利于其发展目标的实现。
因而,深入把握乡村生态旅游的内涵与意义,探索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对其今后的深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乡村生态旅游的内涵乡村生态旅游是以乡村为背景,具有生态旅游内涵的一种综合性旅游,它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与传统的乡村旅游相比,它除了能满足游客的休闲娱乐、观光游览和农事学习等需求外,还具有生态体验和生态教育功能,注重保护资源和环境,保持乡村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1】。
并且,由于乡村生态旅游发生的旅游环境特定在乡村,因而从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旅游环境等方面都体现了乡村所具有的特性。
从旅游者角度看,它不仅让游客在自然美景中放松身心、获得生态知识,而且能使其亲身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
从乡村生态旅游资源角度来看,它所体现的景观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复合体,以乡村粗放的土地利用结构、特有的田园文化与生活充分展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观特征。
从乡村生态旅游业角度看,它更强调于当地居民的利益,而开发商也往往是与当地旅游环境有着密切关系的居民集体组织,更有益于实现旅游业与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从乡村生态旅游环境角度看,它的范围包括了都市乡村、城市郊区、偏远乡村到野生地域范围,是一个更为宽广、复杂的生态系统【2】。
因此,乡村生态旅游是指发生在乡村区域,以乡村原汁的自然生态环境、朴素的乡土文化与人情、娴静的田园风情为基础,用景观生态及生态美原理与方法为游客建立起一个欣赏乡村景观、认知自然、体验生态的旅游环境,充分展现乡村旅游的景观美学价值、乡村居住的宜人价值、乡村文化的追忆价值与乡村生态的教育价值,并最终实现乡村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意义1.有利于改善乡村生态旅游地环境【3】通过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可使农民增强环保意识,增强继承和保护本地文化特色的重要性意识,更注重村容村貌,变被动保护为主动保护。
特别是在政府主导下通过实施生态工程,制定合理、切实可行的科学规划,将促进旅游地大环境的改善。
同时,还将促进“乡风文明”和“村容整洁”,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 促进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开发遵循生态规律及当地的文化习俗,重视生态环境和文化资源的保护,因而能增加居民对当地文化的自豪感,使当地居民认识文化景观和文化传统的价值,让民间手工艺、音乐、戏剧、舞蹈、饮食等各种文化都在旅游过程中得到保护并发扬光大。
同时,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有更深刻的意义【4】。
3. 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将进一步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房屋建设的布局更加合理,排污、治污更加规范、严格,更加注重高科技投入,注重生物害虫的防治等,从而使农村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善,客观上为当地农民营造了良好的居住、休憩生活环境,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并且,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可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村产业结构以及旅游产品结构,使传统农业增添附加值,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生态农业加速发展的同时,能够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带来更高的经济收益,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进而缩小城乡差别、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
4. 推动乡村生态旅游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要求在充分运用现有乡村生态旅游资源基础上,运用生态学原理、环境美学、系统科学等方法,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通过规划、设计、施工将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房屋建设等与当地乡村生态旅游资源、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开发、游客参与融为一体,以达到协调发展,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目的,从而有利于实现乡村生态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5】。
三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乡村生态旅游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各种问题的出现,主要表现在开发经营过程中存在的规划不到位、管理水平的滞后、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产品结构的单一以及对环境的破坏等方面,严重了威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规划问题: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盲目经营当前许多有关部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缺乏对旅游资源和旅游项目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设计,便匆忙进行开发,不讲质量,具有较大的盲目性。
这导致一些乡村生态旅游开发建设上脱离了朴素、自然、协调的基本原则,大兴土木,建筑物富丽堂皇,不仅脱离了乡村生态旅游的内涵,而且还破坏了当地的森林资源和环境,造成物力、财力、人力的巨大浪费,也使乡村生态旅游产品品位不高、产品生命周期短,极大地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6】。
2. 管理与人才问题:缺乏经营管理人才,管理水平滞后由于我国乡村生态旅游的开发和研究均处于较低层次,大多没有建立一个协调统一的管理机构,导致经济利益上各自为政、多头管理,出了问题互相推诿,无人负责,严重影响了乡村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7】。
同时,针对乡村生态旅游的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员相对较少,对从业人员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在实际的乡村生态旅游操作中,很多是由村干部或当地农民管理乡村生态旅游区,缺乏对产品的包装、营销、更新,而且基本没有新的投入,也没有对经营秩序的有力管理。
由于乡村生态旅游经营管理者品牌意识淡薄,缺乏现代经营管理理念,难以抵御市场风险,很难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发展、壮大。
3. 基础设施问题: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目前,我国对乡村生态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乡村生态旅游区中的“食、住、行、游、购、娱”等基础设施简陋、设备不足,高层次的特色产品并不多,市场宣传、销售等服务也还没有形成体系,无法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给旅游业的发展造成较大障碍。
卫生设施尤其缺乏,特别是饮水和厕所的卫生条件差;卫生观念落后,部分地区仍存在“人畜同饮”、“人畜共居”现象,使游客望而却步。
此外,乡村通达性较差,乡村生态旅游突发事件的安全应急系统也亟待建设。
4. 产品问题:产品层次单一,缺乏特色目前我国乡村生态旅游产品单一、未形成系列,各种乡村资源未能充分有效的利用。
而且主要停留在观光层面上,停留在“采摘农产品,品尝土菜;春天看花,秋天收果”等传统单一的层次上,缺乏创新设计和深度加工,产品雷同、品位不高,缺乏地域性和多样性。
许多旅游景点过分地依赖时令和特色产品,农产品上市时游客如蜂,农产品下市时清冷无人【2】。
另外,乡村生态旅游商品粗制滥造,富含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稀缺,甚至尚未开发。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后劲。
5. 环境问题: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社会文化环境受到严重影响(1) 自然环境方面:一是在空气品质方面,乡村原有的清新、自然的空气品质正伴随着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游人的进入以及供游客乘坐的交通工具的大量进入在日益下降;二是在环境卫生方面,固体垃圾污染问题严重,严重影响了旅游地的环境卫生;三是在植被保护方面,乡村生态旅游地的植被由于未受到合理的保护而使得面积在逐步在减少。
(2) 社会文化方面:一是乡村文化被城市文化所同化。
城市发达的经济孕育产生的强势文化对经济欠发达的乡村旅游地的弱势文化具有很强影响力。
同化导致城乡差别的日趋缩小或最终消失,乡村也就因此失去对都市旅游者的吸引力,乡村生态旅游也将会不复存在。
二是乡村朴实的民风和生活秩序受到破坏。
在游客财富和生活方式的诱导下将对一部分乡村居民产生消极影响,致使其转变原有的纯朴意识,这将从另一方面阻碍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进程【6】。
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对策与措施1. 加强对乡村生态旅游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乡村生态旅游是乡村社会经济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对乡村资源的重新整合利用,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应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进行。
因此,在乡村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要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根据区域旅游总体发展情况系统规划,有机整合乡村旅游资源,认真科学地策划好旅游项目,使乡村生态旅游规划与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相互融合,与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村镇建设规划相结合,与自然环境保护、再生资源永续利用相统一,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同步进行。
同时应加强旅游部门和农业部门的沟通联系,使乡村生态旅游规划与农业发展规划在发展阶段、开发模式和用地结构上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并且,由于各地区位条件、交通条件不同,要有选择、有重点地发展乡村生态旅游。
在开发时序和布局上要循序渐进、具有针对性,可结合当地历史与民族文化资源,依托区位优势和大型景区优势发展,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在科学的策划下进行发展【8】。
2. 规范乡村生态旅游的经营管理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乡村生态旅游的经营与管理。
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应制定乡村旅游质量标准,旅游企业必须到各级政府旅游部门进行申请,并在通过调查评定后发放许可证书,从而理顺政府、旅游企业、社区村民之间错综复杂的权、利、责的关系,摒弃现有的单家独户管理模式,实行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旅游企业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开发经营,而政府相关部门对企业行为进行监督,确保在生态环境不遭破坏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旅游开发,同时根据法律法规从企业收入中得到部分利润。
与此同时,村民也能通过参与到乡村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中获得收益【2】。
3. 加强人员培训,注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专门从事乡村生态旅游业的人才。
乡村生态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要求经营管理者和导游人员都需要有较高的素质、全面的知识结构。
导游人员作为目的地形象的重要宣传者,是联系旅游者与旅游地的纽带,是整个旅游活动操作层面的核心人物,在乡村生态旅游活动中更显其重要性。
如在乡村生态旅游过程中,导游员为游客讲解的内容主要是强调趣味性、知识性以及对游客在生态保护方面的教育性,让游客在享受自然的同时,认识自然和保护自然,这就要求导游具有良好的自身素质和全面的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