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题型,研究规律,研究技巧——试从五类题型分类解析现代文阅读高考现代文阅读如何指导,一直是许多老师感到很头痛的问题。
一是因为分类复习时,要考查的知识点繁多琐碎,指导起来容易胡子眉毛一把抓,老师困惑学生迷惑,费力不讨好。
二是因为整体阅读时,学生答题容易遗漏得分点,把握不好答题要领,致使主动失分比较多。
其实,现代文阅读还是有规律可寻的。
程红兵老师说:“高考就那么几种题型,我相信任何东西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书生校长》第15页,教育科学出版社)确实如此,备战高考,我们应该研究题型,研究规律,研究技巧。
我们可以把原来的高考题拿来按照解题规律进行分类,同一种规律、同一种解题技巧的题目放在一起。
教者将这些题目分析透彻,接下来把经过分类的题目交给学生去研究比较,通过“提出问题——分析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途径,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解题规律,发现解题技巧,教会学生用“发现法”进行研究,帮助学生学会研究阅读技巧,掌握阅读技巧,弄清几大题型的答题方法,从而做到心中有数。
这样一来学生印象深刻,复习效率会大大提高。
笔者在多年指导高三复习时,对现代文阅读,带领学生总结出了“夸、抓、挖、发、结合”五类题型的答题规律,经过实践检验,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夸”题:想说“夸”你也容易。
所谓“夸”题,就是题目中包含“赏析妙处、说明意图、谈谈作用…”之类要求的题型。
隐含要求学生对文章的某一处内容、某种结构、某种手法进行夸耀、夸赞、夸奖之意,笔者形象地将其称之为“夸”题。
请先看一组典型“夸”题:1、(《严冬海猎——陈秉汉》2011年广东卷第16题)阅读文中两处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请分别说明作者的描写意图。
(4分)2、(《这是你的战争——宗璞》2011年江苏卷第13题)孟弗之与蒋姓学生、萧子蔚与澹台玮的对话场景,对比鲜明,请从学生形象和对话情境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6分)3、(《塔上的树》——易云武2011年天津卷第19题)请细读最后一的自然段,写一段80字以内的赏析性文字。
(5分)4、(《第9车厢》2011年浙江卷第11题)小说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有什么作用?5、(《第9车厢》2011年浙江卷第13题)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6、(《第9车厢》2011年浙江卷第14题)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7、(《这是你的战争——宗璞》2011年江苏卷第14题)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6分)8、(《梁宗岱先生》2011年第广东卷19题)请分别指出文中③④段画线部分所用的修辞手法,并具体说明这些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4分)(1)他走路比汽车或者比飞机还快。
(2分)(2)对于他,辩论简直是练武术,手、腿、头、眼、身一齐参加。
(2分)9、(《怪人》2011年辽宁卷)小说为什么对马乌罗“烙牛”的具体过程不着一字?请简要分析。
(6分)10、(《没有天堂》2011年山东卷第19题)作者在文章开头描述的东西方宗教中“天堂”的目的是什么?(4分)11、(《没有天堂》2011年山东卷第19题)结合文章,简要分析两划线部分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4分)12、(《审丑》2011年山东卷第20题)结合文意赏析两处划线部分。
(4分)13、(《想飞》2011年湖南卷第17题)谈谈文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第二人称的好处。
(4分)以上这些题目,或者要求“夸”景物描写的作用,或者要求“夸”“对比”手法、第三人称的妙处,或者要求“夸”叙写自然景物的好处,“夸”作者的结构设计为什么好等等,具有典型的“夸”题特征。
这类题型答题时有何规律,有何技巧?通过引导学生对照高考标准答案,发现一般应从三方面入手“夸”,即“夸”内容、“夸”结构、“夸”手法。
如果是单纯的手法赏析题,就要按照“什么手法——手法作用——表达情感——与中心主题的联系”步骤展开,即“手、作、情、中”四结合,确保答到要点。
下面例举一题加以阐释:(《塔上的树》2011年天津卷第19题)请细读最后一的自然段,写一段80字以内的赏析性文字。
(5分)依依不舍告别这座不知名的古塔,我登船飘向凤凰,问船员,这塔上的树留下什么传说,他们也不明白,或说树鸟连理、相依相偎,(拟人1)像恩爱执著的夫妻,或说那塔是守护凤凰城的忠诚卫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他们都为(拟人2)鸟的布施、树的精诚、塔的圆融而心怀崇敬,船员的说法虽极为简单,但给我的思索却很多,(升华主题)因为眼前之景道出了自然万物的亲切默契,它向人们展示的是一个随顺自然,一切皆真,物我通融,宁静致远的生命画面(比喻),(呼应开头)于是,我忽然觉得这塔,这树,这鸟,这山,这水,这舟,都留着沈从文笔下的万种风情。
题目分析:不要一看有字数限制就以为是“发”题,这是一道赤裸裸的“夸”题,并且要求你拼命地“夸”,“夸”到80个字。
要从结构、手法、内容三方面考虑。
答题思路:先考虑结构——尾段的作用:点明中心、升华主题、呼应开头、收束全文、引人深思,耐人寻味。
阅读全文可知应答:升华主题、呼应开头、收束全文、引人深思,耐人寻味。
再考虑手法,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塔、树、鸟的和谐共生,突出了世间万物和谐共生的主题(手、作、情、中)。
最后看内容,你会发现作者引进了传说,加上船员的回答,使文章显出了浪漫色彩。
标准答案(示例):这段文字借助传说,彰显了世间万物和谐共生的道理,升华了主题。
船员的回答增添了浪漫色彩,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生动形象地突显了和谐共生的主题。
联想到了沈从文,首尾呼应,言约而意丰。
将答题思路与标准答案对照,我们可以发现,内容上基本没有差别。
当然,要想学生的答题严丝合缝,那是一种苛求,也是不现实的。
我们要达到的效果是,尽量答到要点,答全面,不遗漏,不无谓失分,这才最为至要。
二、“抓”题:寻逐春风捉柳花。
“抓”,顾名思义,是手指聚拢,使物体固定在手中,意味着“抓取、捕捉”。
我们发现,要求学生就“行文思路、具体作用、形成原因”等进行回答的题型,一般要从文章局部或者全局来“抓取、捕捉”相关信息,分条概括,流畅表述,我们不妨称之为“抓”题。
此类“抓”题除了可以自己总结语言作答之外,要善于发现文中已经给出的答案词。
请看一组典型“抓”题:1、(《严冬海猎——陈秉汉》2011年广东卷第17题)文中海龙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4分)2、(《严冬海猎——陈秉汉》2011年广东卷第18题)海龙捕鱼时经受了考验,使他坚持下去的原因有哪些?(3分)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中的两个原因。
(4分)3、(《祁连雪》2011年北京卷第18题)作者曾说:“雪”是《祁连雪》的“文眼”,其有重要的作用,请通读全文,谈谈文中“雪”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6分)4、(《这是你的战争——宗璞》2011年江苏卷第11题)文中第3节师生问答的内容,与上下文的人,事叙述有何关联?(4分)5、(《这是你的战争——宗璞》2011年江苏卷第12题)文中的手帕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活动?请具体说明(4分)6、(《梁宗岱先生》2011年第广东卷20题)④⑤⑥三段文字写出了梁宗岱在文学活动中的哪些性格特点?(5分)7、(《想飞》2011年湖南卷第15题)简析文章第一自然段描写云雀的原因。
(4分)8、(《想飞》2011年湖南卷第16题)为什么只有“饿老鹰”成了“我做孩子时的‘大鹏’”?(6分)9、(《没有天堂》2011年山东卷第21题)文中为什么重点介绍金星的情况?(4分)10、(《血的故事》2011年新课标卷)“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11、(《审丑》2011年山东卷第22题)“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6分)12、(《没有天堂》2011年山东卷第22题)请结合文章探究“没有天堂”这一标题的意蕴。
(6分)13、(《下笔不觉师造化》2011年新课标卷)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的隐居时期。
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
(6分)14、(《塔上的树》2011年天津卷第17题)作者原本打算登到塔顶,为什么中途而返?(3分)15、(《下笔不觉师造化》2011年新课标卷)黄宾虹作画时为什么要把金石拓本摆在案头?请简要分析。
(6分)16、(《走进腾格里》2011年福建卷第14题)文章第⑧段划线的句子“月光牵动人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这“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有哪些?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4分)17、(《审丑》2011年山东卷第19题)题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曾大爷的形象特点。
(4分)18、(《论诚意》2011年重庆卷第15题)文章围绕“诚意”展开讨论,请分析文章的思路。
(6分)19、(《论诚意》2011年重庆卷第16题)文章说“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请找出作者这样说的例证。
(6分)20、(《论诚意》2011年重庆卷第17题)作者认为“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态度不一定反映出品性来,一个诚实的朋友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也会撒个谎什么的”。
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持论的思维方式和态度。
(6分)21、(《捧与挖》2011年江苏卷第15题)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4分)22、(《捧与挖》2011年江苏卷第16题)文中的例证分别揭示了“捧”的什么后果?例证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递进关系?(8分)23、(《捧与挖》2011年江苏卷第17题)鲁迅在文章结尾提出的“挖”,包含哪些深意?(6分)24、(《怪人》2011年辽宁卷)“怪人”马乌罗与众不同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概括说明。
(6分)有的问“形象”,要从全文找,找出所有对于文章人物的描写,分条概括;有的问“细节描写”,要从局部找,找到所有的细节描写,然后逐点总结;有的问“原因”,需要概括段意,联系下文;还有年度热门题目,问“标题”,必须全文找,找出全文标题出现之处或者表述标题的字眼,再加以总括。
例:(《审丑》2011年山东卷第22题)“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6分)(出现1)审丑严歌苓拾垃圾的曾老头拿烂得水汲汲的眼看无定一会,说:“你出息了,跟你爸一样教大学了。
我小臭儿也出息了,要娶媳妇了。
现在的媳妇都得要钢琴。
就跟我们年轻那时候,媳妇们都得要彩礼一样。
没彩礼,娶不上什么体面媳妇。
……一个钢琴得五千哪。
”老头两片嘴唇启开着,看得出结了满嘴的话:“我在想,你还能不能给大爷找那份差事,就是你爸早先找给我的那份儿人体模特儿的差事。
小臭儿的一房间家什都是靠那份差事挣来的。
”“大爷,可现在……”“你不用说,我知道我现在老得就剩下渣儿了,走了样了,没法看了。
你跟学校说说,要是给别人十块,给我八块就成……”无定为他争取到的价码是十五元一小时。
因为无定父亲的“(出现2)审丑说”莫名其妙地热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