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创研究县域旅游发展呈现五大趋势之全域旅
游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县域旅游发展呈现五大趋势?之?“全域旅游”
什么是“全域旅游” ?
全域旅游——把行政区当做旅游区,全部区域一体化发展旅游,将目的地作为一个大的景区,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
目前,全国有90多个区县市提出“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有3个省提出旅游全域化试点工作,全域旅游正从一种概念走向实施。
版权声明:该报告知识产权归奇创旅游规划咨询机构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篡改、挪用、从事盈利性宣传活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1.景区泛化的“大旅游”
景区泛化的“大旅游”产生,一方面是传统景区旺季人满为患,大大降低旅游者的舒适度,于是形成了人们在旅游旺季选择不去传统景区而到城市、乡村、商业街等进行旅游休闲;另一方面由于旅游者兴趣的多样化、时间的碎片化以及交通的便捷化,人们的旅游空间更加广阔,突破了传统景区的界限;人们的旅游活动内容更加丰富,突破了传统的观光旅游。
因此,空间的全景化,成为大旅游时代的一种趋势。
2.国民休闲的“大市场”
大众休闲时代的来临,特别是国务院颁布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传统出游两个基本条件有闲时、有闲钱“两个闲”中“有闲时”将更加有保障。
而随着游客的旅游需求正逐渐由游览广度向体验深度转变,对旅游产品和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景区化的发展模式显然难以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这就需要创新旅游活动空间、活动内容,进行空间全景化、体验全时化、休闲全民化的全域旅游发展,来满足休闲大市场的需求。
3.产业升级的“大产业”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历史性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具有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双重属性,在产业升级的大产业发展进程中理应发挥更大作用。
因此,以“出游型消费经济”进行全域全产业融合,发展“泛旅游产业”,能有效提升产业附加值,促进产业升级。
4.顶层设计的“大政策”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明确了“旅游产业”和“旅游事业”的双重定位,这就要求我们不能顾此失彼,两手都要抓,只抓旅游事业,旅游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很难突出;
只抓旅游产业,如同抓工业没有考虑环境影响一样,会产生很大很深的社会负面影响。
5.全域城市化的“大战略”
党的十七大指出:“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全域城市化的战略目的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推动产业建设和经济提升。
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市场前景广阔、创汇能力强、换汇成本低、可持续发展关联带动功能、提供劳动就业机会多强等优势,对城市镇化是最直接有效的推动力。
因此,全域旅游是全域城市化的重要推动力。
1.创建一体化的旅游品牌:突破旅游发展的局限,融区域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各方于一体,形成全域一体的旅游品牌形象。
通过旅游品牌建设盘活资源,以第三产业创新一、二产业发展,进而打造泛旅游产业集群。
2.旅游发展上突破景区概念局限,完成景点旅游——全域旅游时代的过渡。
产业布局上完成产业要素的转型和升级,以第三产业创新一、二产业发展。
城市功能上从城市建设到城市发展公共体系,得到了完善和提升,同时发展强化了城市游憩的功能。
全域旅游体系:
伴随全域旅游发展的实践,特别是产品的开发和项目建设的实践,全域旅游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从旅游产品体系、实施保障体系、公共服务体系三方面打造区全域旅游体系,进行旅游品牌营销,综合促进农、文、旅跨越性发展和产、城、旅的产业转型和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