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满蒙汉三文合璧教科书 的翻译颁行(上)

满蒙汉三文合璧教科书 的翻译颁行(上)

方今天子锐意筹蒙,诏蒙边将军、督抚大臣建设学堂,又特设贵胄法政陆军学堂于京师,定蒙人与汉 人一律升学之制,举内外蒙旗,胥使沾溉,教育可谓普及矣。然蒙文苦无课本,检校旧译官书则惟《圣谕 广训》,私家则惟《三字经批注》《吏治辑要》,已不尽当于规定之学科;余则《三合便览》《蒙文汇[书]》
① 徐世昌:《东三省政略》第三十一册,卷九( 叶 3a) “学务·奉天省·教育行政篇”附录《奏陈筹办奉省学务情形 摺》。又见载同氏《退耕堂政书》卷七十,叶 15。据 1920 年奉天省长的咨文,蒙文学堂停办、改组第四中学以后,所有蒙 旗子弟愿入中学肄业者,则由蒙旗送省长公署转交第四中学考验合格,由教育补助费项下特给官费,以示优待。见内蒙 古教育志编委会编《内蒙古教育史志资料》第二辑,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5 年,第 209 页。省立第四高级中 学校在辽源县治东北隅,见《奉天通志》卷一五二,叶 11b。
清末新政中,废科举、兴学堂是一项重要举措。外藩地区兴立学堂时,确定适用的课本的首要问题。 宣统年间,东三省蒙务局翻译的《满蒙汉三文合璧教科书》,直到 1912 年末完成编译,期间陆续石印分 发奉天省城蒙文学堂和哲里木盟十个札萨克旗,作为新式( 西式) 小学堂通用蒙古文教材。
《满蒙汉三文合璧教科书》的满蒙文书名分别为:
④ 《荣德序》,《满蒙汉三文合璧教科书》第一册卷首。 ⑤ 锡良:《满蒙汉三文合璧教科书序》,《满蒙汉三文合璧教科书》第一册卷首。
·36·
《蒙文晰义》字书而已。蒙古自元世祖时敕帕思巴刱造蒙文义例,为用亦狭。满文虽导源蒙文,时当国 家右文稽古,凡汉文经史巨帙靡不译述,自是后满文引伸益备,而蒙文流传浸失。今学科物理名词尽在 汉文,非通习汉文无以致用,非先由蒙语进于蒙文,难期言文合一,然蒙文与汉文之联合,又非取径满文, 末由明其义意,此又蒙旗独有之困难。余往岁巡抚黑龙江,疏陈西北全局以物色译材、多译蒙文教科书 为汲汲,正为此也。
督抚立意翻译印发这部教科书的理由,锡良、程德全之序各有阐述。锡良于宣统元年(1909 年) 八 月序谓:“蒙古之不读汉文书者由来久矣,始则拘于禁令,继遂成为习惯,然自王贝勒贝子公以逮台壮, 精通蒙文者犹代不乏人,近则读书识字之人愈少,非特汉文茫然无所知,即蒙文意义亦多昧昧。其寄学 于喇嘛庙者,梵文而外他无所习,学务荒废已极,无怪各旗翻译之文半杂俚语译音,而义未达也。方今国 家累诏兴学,各蒙旗扎萨克亦颇有深明大义筹设学堂者,特教科无善本,专注汉文则蒙文几将绝绪,偏重 蒙文而汉译仍多扞格,况蒙文义例本简,全恃满文反复证明,则又非满蒙汉文字兼习,难期致用。蒙旗教 育之困难如此,然则今之筹蒙者将欲以拓殖实边,固我疆圉,可不于教育根本先求着手之力乎。”⑤
收稿日期:2013 - 07 - 13 作者简介: 李勤璞(1962 - ) 男,江苏赣榆人,教授,主要从事内陆亚洲和边疆人类学研究。 ① 徐世昌:《上监国摄政王条议》,收入同氏《退耕堂政书》( 刻本,甲寅[1914]八月嘉善曹炳章序) 卷三十四,叶 13b。参见朱启钤:《蒙务督办朱启钤酌拟本局办事纲要编制职掌薪项说略文》,宣统元年(1909 年) 二月二十一日,《东三 省政略》卷二,“蒙务下,筹蒙篇”,叶 21a。 ② 朱启钤:《叙言》,宣统元年(1909 年) 正月,收入《东三省蒙务公牍》卷首。
③ 取自锡良撰、荣德译:《谕哲里木盟十旗兴学劝业文》末尾( 叶 44a) 荣德的署名。 ④ 徐世昌:《东三省政略》卷九,“学务·奉天省·学校篇·纪专门实业”,叶 21a。 ⑤ 《奉天通志》卷一五一,叶 15。
·35·
终古榛荒矣。① 荣德到学堂任课时,发觉所用的教本仍为清朝旧有的三文合璧 ilan hacin i gisun kamcibuha hafan i dasan i
① 《荣德序》,《满蒙汉三文合璧教科书》第一册卷首。辽宁省图书馆线装书善本排架号 50079,大连图书馆藏本 0722 /7,俱石印本,两函十册。
② 前者是钤于大连图书馆藏本《满蒙汉三文合璧教科书》封皮的蓝色椭圆汉字印章,后者则见于公文《蒙文学堂接 收喇嘛台旧官房门窗户壁各项清册》,宣统三年(1911 年) 六月二十六日提学使卢靖呈文附件,钤盖汉文篆字印章“奉天 蒙文学堂钤记”。辽宁省档案馆藏档案 JC10 - 19510,第 000667 - 000686 页。本文引用该项奉天省长公署档案( JC10) 俱 系胶片。
o nikan ilan acangga sˇu i tacibure hacin i bithe 满洲 蒙古 汉 三 恰合的 文 之 教的 种类 之 书
蒙古文:manju mongγol kitad γurban nei cˇ etü udq - a yin surγaqu jüil ün bicˇ ig 满洲 蒙古 汉 三 适合的 文 之 教导 类别 的 书
清朝,各札萨克旗属于外藩,一向归理藩院管辖,外藩与内地之间禁绝交流,实行政治、经济、文化、 人口上的隔离。清末,哲里木盟十旗受盛京将军和后来的东三省总督管辖。“东三省将军所辖蒙旗为 哲里木盟全部……地处漠南,延袤千里,当边关之外,为吉江之后援,论形势又与三省为表里者也。”①
哲里木盟十旗中,科尔沁右翼中旗( 图什业图) ,科尔沁左翼中旗( 达尔罕) ,科尔沁右翼前旗( 扎萨 克图) ,科尔沁左翼前旗( 宾图) ,科尔沁左翼后旗( 博王) ,科尔沁右翼后旗( 色公) ,归奉天省;扎赉特 旗,杜尔伯特旗,郭尔罗斯后旗( 北郭尔罗斯) ,归黑龙江省;郭尔罗斯前旗( 南郭尔罗斯) ,归吉林省。 “嘉庆中,边禁弛,东三省治权渐伸入哲里木盟。彼时放荒设治,亦曰借地养民”② ,是为东三省管辖各蒙 旗的开始。清末蒙旗的兴革事项,全部归于东三省总督及其所属各省巡抚掌理。而在东三省总督( 驻 节奉天) 的时代,曾设立东三省蒙务局,作为筹办蒙古事务的专门机构。光绪三十四年(1908 年) 春,置 东三省蒙务局,以规划东三省蒙旗兴革事项,扶植蒙旗,隐杜交涉,兴利实边为宗旨。东三省蒙务局首任 督办由朱启钤担任。宣统三年(1911 年) 裁撤,其事务归于省公署。清后期在蒙旗设县。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后,将东三省北部的一些蒙旗地方分划三省治理。
② 辽宁省图书馆见藏蒙文学堂编印的《满蒙汉三合吏治辑要》一册,系卷一,没有序言,三文皆毛笔手书石印,共计四十四 叶,纸捻装订(排架号 30244),叶二十六及叶三十以下,书口上部均有“蒙文学堂吏治辑要卷一”字样。
③ “馆章”指缮写报酬制度,由督抚锡良、程德全提出,即“写生缮写笔资应略仿《方略》各馆计字给费章程,按每百 字酌给笔资若干”。见督抚致蒙务局札饬,宣统元年(1909 年) 七月十一日,辽宁省档案馆藏档案 JC10 - 2807,第 001725 页以下。
锡良感叹蒙旗教育在于蒙文的复兴,而复兴蒙文又须借助满文来阐明字义,所以,编蒙文教科书,避 免不了以满文来阐明蒙文字义。同时外藩最须学汉文,达“文言之统一”,便于推行国政。故锡良又说:
今年四月,余奉命总制东省,力以兴学为蒙务之急。适蒙文学堂名誉监督、前蒙古荣协领德,虑满蒙 文字之将歇,冀存国粹,又以蒙旗智识闭塞,非习汉文不足以进开通,因取学部审定汉文初级教科书,译 成满蒙汉合璧文字,体例完备,既可举一反三,又免顾此失彼,津逮初学,无善于此。荣协领求政于余,余 既喜。是书先获我心,遂饬蒙务局付诸石印,分颁哲里木盟各蒙旗,以豫立内外蒙旗教育普及之基础。 并另缮清本恭呈御览,藉以纪迻译之劳,亦以慰其保存国粹之心云尔。
2014 年 1 期 ( 总第 58 期)
满语研究 MANCHU STUDIES
№1,2014 ( General№. 58)
《满蒙汉三文合璧教科书》的翻译颁行( 上)
李勤璞
( 浙江农林大学 文化学院,浙江 临安 311300)
摘要:清末,荣德以蒋维乔、庄俞合编《最新初等小学文教科书》为原本,翻译《满蒙汉三文合璧教科书》,
关于这部教科书的翻译颁行,辽宁省图书馆留有汉文和蒙古文案卷,为数颇多,一时难以全部抄录 研读。本文就这部教科书编译印行的缘起、经过、版本和意义稍作考究,旨在获得清朝末期外藩制度变 革,外藩的内地化、与内地一体化等方面的信息,从一个侧面观察蒙古文教育的发展。
二、《满蒙汉三文合璧教科书》翻译的动机
关于教科书的产生,辽宁省图书馆藏本第一册卷首三篇序言有所交代。编译者荣德在自序中说: 溯是编译述之缘起,始于丁未( 光绪三十三年,1907 年) 秋,提学张公鹤龄拟扩充蒙文学校,因教授 乏人,访知德粗通满蒙文字,特邀到堂,为名誉监督,兼授蒙文。顾念德学识谫陋,本不敢当此重聘,惟以 桑梓时艰,义不容辞,乃勉应焉。及到堂后,见各班课程皆沿袭旧本,与现时各种科学及一切新名词百不 得一,将来学非所用,诚恐贻误非轻。乃取上海商务印书馆武进蒋君维乔、阳湖庄君俞所编部定两等国 文教科书翻译满蒙文字,藉资讲授。① 蒙文学校正式名称是“奉天官立蒙文学堂”②,专门招收外藩蒙旗王公及平民子弟入学修习的官立 学校,设在奉天省城。③《东三省政略》记载:“蒙文学堂亦赵将军( 赵尔巽) 所设。是时北京满蒙文高等 学堂尚未成立,奉省与蒙古接壤,故首先预备佐理蒙政人才之地也。”④1912 年,蒙文学堂改设为筹边学 堂,《奉天通志》称:奉天之蒙古官学为同治间将军都兴阿所创办,光绪三十二年,将军赵尔巽就其地改 办蒙文学堂,位于皇学旧址之南,是年闰四月开学,三十四年二月,提学使张鹤龄加以扩充招致蒙藩子弟 入堂肄业,更名蒙文高等学堂。其编制有正科、预科,正科四年毕业,预科三年毕业。并附设藏文科及别 科,皆三年毕业。民国元年三月,仿教育部改北京满蒙文学堂为筹边学堂之例,改为奉天省公立筹边学 堂,嗣经学务议绅会议议决,更将八旗满蒙文中学堂并入,遂分为南北二校,南校在省治小东门外小津桥 附近,北校在草仓旧址。民国三年,停办。”⑤1917 年所修《沈阳县志》文炳传说“光绪初,奉省初设蒙文 官学”,对照则知蒙文学堂开设于光绪元年(1875 年) ,或为八旗蒙古官学。至于张鹤龄任提学使之后的 变革,则有下述资料可补充说明。 蒙文学堂旧额止有一班。臣等因蒙旗事务日益繁多,而译才之绝,较之欧美语文,通达尤罕。臣等 于去年即通饬蒙古各旗,将王公台吉子弟选送来堂,肄习汉文汉语,兼授科学。首由宾图郡王选送其胞 弟二等台吉瑞春及学生五名入堂肄业。近据博德勒噶台亲王选台吉两名、学生四名,其札萨克图、土默 特均在陆续选送,不难渐开风气。其旧有校生亦多有汉文清通而蒙文渐次娴熟者,将来溯原藏梵,不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