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监理工程师现场质量控制要点

监理工程师现场质量控制要点

委托监理合同的项目总监理工程 师工作。当需要同时担任多项委 托监理合同的项目总监理工程师 工作时,须经建设单位同意,且 最多不得超过三项
第一部分 对监理的相关规定
一 、监理规范(GB50319-2000) 4、专业监理工程师主要应履行以下职责:
负责本专业分项工程验收及隐蔽工程验收; 做好本专业监理实施情况的监理日记; 负责本专业监理资料的收集、汇总及整理, 参与编写监理月报; 核查进场材料、设备、构配件的原始凭证、 检测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及其质量情况,根 据实际情况认为有必要时对进场材料、设备、 构配件进行平行检验,合格时予以签认;
4、平行检验 工程开工前,监理单位应制定平行检验方案。
平行检验应在施工单位检查的基础上由项目 监理机构对施工单位的自检情况进行复核。 平行检验的内容包括砖(砌块)、钢筋、模 板、预拌混凝土坍落度、钢筋保护层、混凝 土强度、轴线尺寸、层高等,检验数量及方 法按附件二《建筑结构实体质量检查检验用 表》执行。
⑷对进场工程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 质量证明资料进行审核,对进场的实 物按规定的比例采用平行检验或见证 取样方式进行抽检; ⑸对施工过程进行巡视和检查;⑹对 承包单位报送的竣工资料进行审查, ⑺并对工程质量进行竣工预验收 ⑻ 对质量问题督促整改
第一部分 对监理的相关规定
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旁站监 理管理办法(试行)》建市 [2002]189号
验的人员担任;总监理工程师代表应由具有二年以上 同类工程监理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专业监理工程师 应由具有一年以上同类工程监理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 项目监理机构的监理人员应专业配套、数量满足工程 项目监理工作的需要
第一部分 对监理的相关规定
一 、监理规范(GB50319-2000) 3、对总监承担工程的规定 一名总监理工程师只宜担任一项
核对上岗人员与上岗证是否一致,核对钢结构试焊试 验报告和焊接质量,检查焊接工况
核对焊剂烘干记录和使用记录,并签认 核对高强螺栓连接摩擦面抗滑移系数厂家试验报告和
安装前复验报告是否一致,核对高强螺栓扭矩系数复 验报告 对焊接、高强螺栓安装、涂装等过程及质量进行巡视 平行检验或旁站检查,签署相关验收记录 审核一、二级焊缝探伤检测方案,核对检测结果
第一部分 对监理的相关规定
四、深基坑监督细则 5)巡视、旁站、平行检验; 6)监理指令单、通知单的签发及有
关质量问题的整改复查; 7)隐蔽工程验收通知; 8)检验批、分项、子分部工程的质
量验收; 9)工程质量事故(问题)调查,质
量事故及投诉的处理和验收。
第一部分 对监理的相关规定
五、《关于加强建筑结构工程施工质 量管理的若干规定(试行)》宁建工字
2 监理单位予以记录的不良行为 未按规定选派具有相应资格的总监理
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进驻施工现场的。 监理工程师和总监理工程师未按规定
进行签字的。 监理工程师未按规定采取旁站、巡视
和平行检验等形式进行监理的。
第一部分 对监理的相关规定
三、《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有关 机构不良记录管理办法》建质[2003]113号
第一部分 对监理的相关规定
五《关于加强建筑结构工程施工质量
管理的若干规定(试行)》宁建工字〔2007〕32号 6、桩基、主体验收规定 检验批验收合格的标识已完成 门窗洞口尺寸的复核记录各方以签认
第二部分 实体质量控制要点
一、地基处理 (1)核对原材料合格证、进场检验
记录和复试报告与实际进场材料 (2)审批地基处理的施工方案 (3)核对地基处理效果的检测方法、
1、旁站监理 是指监理人员在房屋建筑工程施
工阶段监理中,对关键部位、关 键工序的施工质量实施全过程现 场跟班的监督活动
第一部分 对监理的相关规定
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旁站监理管 理办法(试行)》建市[2002]189号
2、关键部位、关键工序 在基础工程方面包括:土方回填,混
凝土灌注桩浇筑,地下连续墙、土钉 墙、后浇带及其他结构混凝土、防水 混凝土浇筑,卷材防水层细部构造处 理,钢结构安装; 在主体结构工程方面包括:梁柱节点 钢筋隐蔽过程,混凝土浇筑,预应力 张拉,装配式结构安装,钢结构安装, 网架结构安装,索膜安装。
第二部分 实体质量控制要点
四、现浇混凝土结构 核对原材料合格证与进场材料是否一致、见
证取样复试是否合格,签署进场检验记录 对轴线与标高、钢筋制作与绑扎、连接(机
械连接、焊接、绑扎)、砌体、防水等施工 过程进行巡视、平行检验、旁站,签署相关 验收文件 对砂浆、混凝土试块进行见证,并核对强度 报告是否符合要求、评定是否合格 审核专项(模板制作、钢筋绑扎、混凝土养 护等)施工方案; 核对预拌混凝土合格证 、配合比及计量情 况
第一部分 对监理的相关规定
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旁站监 理管理办法(试行)》建市 [2002]189号
3、旁站监理方案 明确旁站监理的范围、内容、程
序和旁站监理人员职责等
第一部分 对监理的相关规定
三、《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不 良记录管理办法》建质[2003]113号
1、管理机构质量监督部门
监理工程师现场 质量控制
第一部分 对监理的相关规定
一 、监理规范(GB50319-2000 )
1、对监理机构
监理单位派驻工程项目负责履行委托监理合同的组织 机构
2、监理人员及配备 监理人员应包括总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和监
理员,必要时可配备总监理工程师代表。 总监理工程师应由具有三年以上同类工程监理工作经
第二部分 实体质量控制要点
五、装配式结构 核对原材料合格证、复试报告;
构件出厂合格证和实际进场的预 制构件、签署构件进场验收记录 审核吊装方案 对吊装过程进行巡视、平行检验、 旁站检查,签署吊装记录和隐蔽 验收记录
第二部分 实体质量控制要点
六、砌体结构工程 (1)核对砖砌块等原材料合格证及进场
四、深基坑监督细则 1)单位资质、人员资格; 2)监理单位对总监出具的授权委托
书、监理人员配备(总监理工程师必 须具有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每个深 基坑工程监理项目部的专业监理工程 师不少于2人)及总监变更手续; 3)监理规划、监理细则及监理旁站 方案; 4)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和预拌 混凝土进场时的验收;
实物,见证取样进行复试,对外观进 行平行检验,签署进场验收记录 核对实验室砂浆配合比与现场实际配 比是否一致,检查现场计量 对组砌、接搓、拉结筋、构造柱等进 行巡视检查,并签署相关验收记录。 对砂浆试块留置进行见证,核对试压 强度是否符合要求
第二部分 实体质量控制要点
七、 钢结构
核对原材料(钢材、焊结材料、高强螺栓、防腐涂料、 防火涂料等)和半成品合格证和进场的实际材料是否 一致,见证取样复试是否合格,签署进场检验记录
一 、监理规范(GB50319-2000) 7、监理机构的主要工作 工程质量控制工作
⑴审核重点部位、关键工序的施 工工艺和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 ⑵审定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 新设备的施工工艺措施和证明材 料,组织专题论证 ;⑶进行试验 室考核
第一部分 对监理的相关规定
7、监理机构的主要工作 工程质量控制工作
第一部分 对监理的相关规定
五《关于加强建筑结构工程施工质量
管理的若干规定(试行)》宁建工字〔2007〕32号
2、监理机构人员的规定 项目监理机构的监理人员应专业
配套。人员数量和资格应符合以 下要求
第一部分 对监理的相关规定
五《关于加强建筑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
若干规定(试行)》宁建工字〔2007〕32号
审核桩基施工方案 对打桩过程进行巡视或旁站检查,并审签打
桩记录和隐蔽验收记录 审核桩基承载力和桩身质量检验方案,检查
检测报告 审核签发桩基质量验收记录。
第二部分 实体质量控制要点
三、基础工程 核对原材料合格证与进场材料是否一
致、见证取样复试是否合格,签署进 场检验记录 对轴线与标高、钢筋制作与绑扎、砌 体、防水等施工过程进行巡视、平行 检验、旁站,签署相关验收文件 对砂浆、混凝土试块进行见证,并核 对强度报告是否符合要求 审核专项施工方案; 签署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2007〕32号
1、对总监的规定 一个总监理工程师在同一时间段内只 能承担一个项目的建筑结构工程监理 工作。特殊情况确需同时承担2个项 目且经建设单位同意的,应设立总监 代表,总监代表应与总监的资格相符。
第一部分 对监理的相关规定
五《关于加强建筑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 若干规定(试行)》宁建工字〔2007〕32号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 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对 在质量检查、质量监督、事故处理和质量投 拆处理过程中发现的本行政区域内建设、勘 察、设计、施工、施工图审查、工程质量检 测、监理等单位的不良记录负责记录并核实。
第一部分 对监理的相关规定
三、《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有关 机构不良记录管理办法》建质[2003]113号
第一部分 对监理的相关规定
一 、监理规范(GB50319-2000) 7、监理机构的主要工作 监理人员熟悉设计文件 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审查承包单位现场项目管理机构的质量管理
体系、技术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 审查分包单位资格有关资质资料 签发工程开工报审表 工地例会
第一部分 对监理的相关规定
数量和结果 (4)核对签发地基处理验收记录 (5)处理过程进行巡视或旁站
第二部分 实体质量控制要点
二、桩基工程
核对预制桩使用材料合格证及复检报告;核 对预制桩产品合格证、对进场实物对照合格 证进行验收并记录
核对预制桩接桩材料合格证、复检报告及实 物
核对灌注桩原材料合格证及实物,核对复试 报告,做好验收记录
第一部分 对监理的相关规定
五《关于加强建筑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
若干规定试行)》宁建工字〔2007〕32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