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主要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主要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主要成果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都反复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

历史和实践证明,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研究现实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巨大进步的致胜法宝,同时也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得到坚持和发展。

所以我们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在中国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放射出更加耀眼的真理光芒。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形成于19世纪40年代的马克思主义,是对当时的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经验的理论反映。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马克思主义的片断传入中国作为接受体,当时的中国显然与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天壤之别。

所以,当中国共产党接受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那一刻起,便同时领受了一项更为艰巨的任务,这就是要求中国共产党人既要全面、系统地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思想方法和理论原则,又要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和时代需要加以灵活掌握与运用,即必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一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另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胡锦涛2011年七一讲话)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什么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中。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解决的第一个重大问题。

不断创新体制与完善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解决的第二个重大问题。

实现国家强盛与人民富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解决的第三个重大问题。

从整个党的历史来看,通常都是说这样三段: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一段,是第一次飞跃的延伸和第二次飞跃的准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一段,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三个阶段,两次飞跃,三大成果,与时俱进,无限发展。

这就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简单而精确的概括。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并没有结束,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以来,我国的实践在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在继续。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它不断地同各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与时俱进。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

实践证明,如果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懈探索,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引,我们的实践就会陷入盲目性,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

在当代中国,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不同时期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统一、坚持与发展的统一。

既反对轻视甚至背离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又反对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和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中国的传承,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动态的科学体系。

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伟大成果。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对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的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历史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

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中国走向和平发展、繁荣富强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正是由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道路,毛泽东思想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伟大成果才得以全面展开并达到成熟。

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

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

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毛泽东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第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回顾中国革命的历史可以看到,所谓理论飞跃,是对中国革命正反两个方面丰富经验的总结和升华。

这种升华,不是解决了个别理论问题,而是正确回答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所谓理论飞跃,就是毛泽东所说的,是认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

第二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的突出特点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要求我们实事求是,所以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毛泽东思想在新形势下的新发展。

第三毛泽东思想将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支柱。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大理论成果。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理论形成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

2007年,党的十六大写入党章作为指导思想。

十六大以来,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形成了科学发展观。

2012年党的十八大写入党章作为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未竟之业。

他科学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在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形成了“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真正实事求是地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思路,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之路。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中国共产党人的新思想、新观点,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它是我们党实现的第二次理论飞跃,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推进到邓小平理论的崭新阶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正确应对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勇气和求实精神进行理论创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怎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次理论飞跃,体现了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精神和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同时,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事业的新局面。

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中曾经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坚持、发展和继承、创新的关系。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

”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曾支出三个“必须”勾勒中国梦具体路径。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讲话,详细阐释“中国梦”。

“中国梦”不仅寄托和抒发着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意志情怀,更昭示着中华民族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崇高理想和美好未来。

因此,实现“中国梦”,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从实现“中国梦”的客观视角和时代立场去理解和把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经过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在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实践具体相结合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我们必定以科学的态度,创造性的态度,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以新的理论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理论创新,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这是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蓬勃发展的根本保证和理论武器。

结合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谈体制转换新中国成立之后,邓小平同志提出:我们要逐步完成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以及政治体制改革。

其中,经济体制的改革是最根本的基础,而最终要实现政治体制的改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