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修辞学习要求:⏹1、语音修辞的含义⏹2、语音修辞的效果⏹3、语音修辞的手段:节奏、平仄、押韵、谐音等一、语音修辞1、语音修辞是利用语音为手段,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修辞方式。
⏹ 2、语言的音乐美⏹汉语语音具有音节响亮、声调抑扬、音色优美等特点,这就是汉语的音乐性。
利用这种特点,采取一定的方法,可使话语呈现音乐美。
⏹元音占优势,乐音数量多⏹同音音节多,押韵很容易;⏹声调彼此对立,平仄对称互补;⏹单音比较自由,双音自足稳重,四音和谐优美二、语音修辞效果⏹构成语音有音长、音强、音高、音质等四个要素,即所谓语音四要素。
借助语音四要素,语音修辞效果主要有三个方面:⏹ 1、音韵美。
⏹主要借助于音响形成的美感。
⏹ 2、旋律美。
⏹主要是利用音高和音质因素构成的美感。
旋律主要表现为语音高低升降的规律性变化以及相同、相近语音成分的反复或再现。
语调升降、声调配合及押韵是形成旋律的主要手段。
⏹3、节奏感。
⏹主要是利用音长和音强因素构成的美感。
节奏主要表现为各种节奏单位的规律性运动。
调整音节、协调声调、安排语调、构成长短、轻重、快慢、高低及停顿规律性的展现句子是形成节奏的主要手段。
语音具有声响上的音乐性,又有大量的同近音与语义相联系。
在一定的思想内容、语言环境之中,会使语言产生音乐美,和言外之音的艺术美,以此收到修辞的效果和情趣。
三、语音修辞手段语音修辞手段是指能够获得修辞表达效果的语音手段。
⏹在语言运用中,交际者的心理往往要求音节的对称和均衡,例如:⏹⑴《集市价与国营零售价的差价幅度正在缩小禽、蛋、奶、鱼和蔬菜上市量均大幅度增长》(《文汇报》)⏹⑵《浦东青年伦理要点孝、信、义、和》(《中国青年报》)⏹⑶人们只闻见过“导游”“导购”“导医”等什么的行当。
殊不料时下的上海难又冷不丁地”冒”出一个“新、奇、特”的职业——导厕。
这些导厕者大都是一些外地来沪的中青年男女。
(《上海难上新行当:导厕》,《报刊文摘》)⏹满足节奏要求,哪怕是杂乱的并列,朗读起来也有种美感。
例如:⏹甲:你都保管些什么?⏹乙:螺丝、螺帽、光垫圈,⏹镑凿、斧刨、团据片,⏹纱布、卡尺、手摇钻,⏹扫帚、铁桶、腊木杆、⏹焦炭、块媒、耐火砧…⏹甲:你保管的物资挺多。
⏹ (孙洪彬《态度问题》)1、利用音长:节奏有停顿、快慢、协调音节、四字组合、双音化、衬字等。
停顿指语流中语言单位之间的间歇,属音长范围。
快慢指语速的快慢,是调节语言单位的时值的。
协调音节指对不同音节词语进行选择、组合和调整,使语言音节整齐匀称、错落有致。
四字组合、双音化和衬字也都属于调整音节的范围,它们都与音长密切相关。
节律要求这一个个时值相似而音长结构不尽相同的话节规律化地排列起来,从而使吟诵者心中引出一种平衡、稳定和有比例的感觉印象,一种感官印象上的对称与重复,一种我们习惯上称之为‘节奏’的格律效应。
⏹A 停顿就是语流中语言单位之间的间歇。
又称音顿、音步、顿歇。
有语法停顿及逻辑停顿之别。
⏹B 快慢。
指说话或朗读速度的快慢,又称语速。
分快速、中速、慢速三种。
⏹他联想起了六年前大闹考场想起了郭立强之死想起了袁眉之死想起了二十余万返城知青“五一”大游行想起了王志松吴茵徐淑芳姚玉慧刘大文……(梁晓声《雪城》)⏹C 协调音节⏹汉语的音乐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音节的搭配,又主要表现为单双音节的配合上。
所以郭绍虞说:“汉语的音乐性产生在单双的问题上。
”“汉语对音节,看得比意义重要。
”(郭绍虞《汉语语法修辞新探》244、444页,商务印书馆,1979年)⏹①四音节组合。
即组合并使用四个字的词组(短语)。
⏹黄花满地,白柳横坡。
小桥通若耶之溪,曲径接天台之路。
石中清流滴滴,篱落飘香;树头红叶翩翩,疏林如画。
西风乍紧,犹听莺啼;暖日当暄,又添蛩语。
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之榭;近观西北,结三间临水之轩。
笙簧盈耳,别有幽情;罗绮穿林,倍添韵致。
⏹汉语中的成语,有一些从语法和语义上本是应当划分为⏹掠+ ((人+之) +美) l+3(2+1)⏹ ((郑+卫) +之) +音 3(2+1)+1⏹兵+ ((不+厌) +诈) 1+3(2+1)⏹举+ (不+胜)+举) 1+3(2+1)⏹ ((不+解)+之) +缘 3(2+1)+1⏹ (一 +(衣+带)) +水 3(1+2)+1⏹但是,朗读的时候,都必须读成⏹ (掠人) +(之美) (郑卫) +(之音) ⏹ (兵不) +(厌诈) (举不) +(胜举) ⏹ (不解) +(之缘) (一衣) +(赞水)⏹由四个音节构成两个音步,是汉语节拍的基本模式。
例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古典诗歌的基本节拍模式,正如王力所说:“近体诗的节奏,是以每两个音节为一节,最后一个音独自成为一节。
平声占时间大致比仄声长一倍。
”(王力《汉语诗律学》,《王力文集》十四卷.89页)⏹在现代汉语中,节拍的字数要灵活一些:⏹我骑着/一匹//拐腿的/瞎马,⏹向着/黑夜里//加鞭;⏹向着/黑夜里//加鞭,⏹我跨着/一匹//拐腿的/瞎马⏹ (徐志摩《为要寻找一个明星〉⏹②双音节组合⏹说罢,又吩咐按数发茶叶、油烛、鸡毛掸子、笤帚等物。
一面又搬取家伙:桌围、椅搭、坐褥、毡席、痰盒、脚踏之类,一面交发,一面提笔登记,某人管某处,某人领某物,开得十分清楚。
众人领了去,也都有了投奔,不似先时只拣便宜的做,剩下的苦差没个招揽。
各房中也不能趁乱失迷东西。
便是人来客往,也都安静了,不比先前一个正摆茶,又去端饭,正陪举哀,又顾接客。
如这些无头绪、荒乱、推托、偷闲、窃取等弊,次日一概都蠲了。
⏹双音节和四音节,是自足的,具有均衡稳定感。
单音节和三音节是相对不自足的,具有运动变化感。
⏹刘勰《文心雕龙·丽辞》说:“偶语易安,奇字难适。
”所以,一般情况下单音节词要求有单音节词相配,构成双音节节拍。
双音节词要求双音节词相配,构成四音节组合。
为了满足这一要求,表达者就得常常或压缩多音节词,或拉长单音节词。
特别是并列结构中,例如:⏹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农工士商兵工农商学兵⏹眼耳鼻舌喉⏹赤橙红绿青蓝紫⏹东南西北中前后左右中扩大到句子的组合,中国人特别喜欢对偶句法、平行句法,汉语诗歌通常是四句(行)为一首或一节。
因为单句有不自足感变动感,所以三句成诗的.是比较少的,而且成功之作也不多。
⏹岑之敬《当垆曲》⏹明月二八照花新⏹当垆十五晚留宾回眸百万横自陈⏹③三音节⏹现代汉语中,三字格很发达。
其中有许多是缩合。
例如:⏹大中小高精尖脏乱差老少贫⏹军干群篮足排⏹编导演⏹亚非拉⏹在语言运用中,交际者的心理往往要求音节的对称和均衡⏹三字格是奇数,人们往往采用两个三字格的连用,通过“3十3”式组合,来达到均衡美。
例如:⏹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李清照《鹧鸪天》⏹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李清照《行香子》⏹宝玉此时与宝仅就近,只闻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悠香,竞不知从何处未的。
(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这不仅更加和谐,而且既保持三字格的动态感、飞扬感,又具有双数的自足稳定感。
⏹3+3+3式组合,则明显的突出了缺陷感和运动感。
例如:⏹老夫人说著长老唤太医来看我;我这颓证候,非是太医所治的;则除是那小姐美甘甘、香喷喷、凉渗渗、娇滴滴一点儿唾津儿咽下去,这鸟病便可。
⏹兰舟过处,歌声悠扬,但月胧胧,云杳杳,水茫茫。
⏹三音节叠音词,也可以连续使用或者出现在平行句式的相关部位——对偶句法。
例如:⏹出画阁,向书房;离楚岫,赴高唐;学窃玉,试偷香;巫娥女,楚襄王;楚襄王敢先在阳台上。
⏹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④衬字。
⏹为了保持一定的音节和节奏,在曲子、歌词、快板等作品中增添字词。
又称垫音、衬词。
如:⏹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
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
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
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
似这般,生关死劫能谁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衬音在词、曲局曲艺和民间歌谣中,是经常运用的。
例如:⏹春日里来依哟四山青,⏹一把那个田土舍一哟寸金,⏹老天那个赐福那个要知足,⏹人是依哟苗来舍土哟是根。
⏹依呀呀于喂,土是命根根…,⏹ (雁宁《牛贩子山道》)⏹⑤音节搭配⏹单音节、双音节、三音节和四音节的合理搭配,是走进汉语音乐美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汉语修辞艺术的重要问题。
⏹单双音节的搭配,也体现了汉语诗歌与散文的差异。
诗歌往往把单音节放在句子的末尾。
例如:⏹功名富贵若常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而散文的音节(特别是司马辽及后来的追踪者)则把单字的音节放在句中。
(李长之《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273贝)例如:⏹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
⏹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⑥、协音⏹协音,就是为了上口入耳,回避在上下文中听起来拗口的词语,虽然从语法和语义上说,使用这些词语是没有错误的。
例如:⏹言语与语言—一言语和语言/言语同语言⏹陈老与于老一陈老同于老/陈老和于老⏹刘宏同童莉一刘宏与童莉剧宏和童罚⏹战争和和平一战争与和平/战争同和平⏹跟更革命的耿豆先生相比一与更加的革命的耿豆先生相比⏹小弟弟的的确良一小弟弟那身的确良⏹协音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常见的还有在话语中插入某些无意义的音节,这叫做“衬词”。
例如:⏹三大平原—一三平原(?)⏹四大发明——四发明(?)⏹三大战役一一三战役(?)⏹四大金刚一一四金刚(?)(二)利用音高:平仄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
声调,是以语音中的音高为主要特征的,而音高又与话音的长短密切联系,于是在汉语的四声中,严格地说,是平与仄的对立。
平声的特点是,声音平而长,不升不降。
而上声是高升的,去声是下降的,入声是短促的急迫的,所以上、去、入三声叫做仄声。
“仄”,就是“侧”,就是不平。
共同点是不平、非长,而是短促的,或升或降的。
平声仄声的交错运用,也就是语音的长短交替、平调与升降调短促调的交替,就创造出汉语的音乐美。
⏹协调平仄有三个基本规律:⏹a.平仄交错。
指一句之中音节点上的平仄要交错的安排,一般五言诗和七言诗的最后一个韵字是一个单音节词,其余都是双音节词,双音节词第二个音和单音节词的单音都是音节点,平仄必须交错出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b.平仄对立。
一般律诗分四联,每联上句叫做出句,下句叫做对句,出句和对句的音节点上,平仄要彼此对立。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c.平仄相粘。
上联对句与下联出句的音节点上,除韵脚之外,要平粘平,仄粘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三)利用音质主要有双声、迭韵、迭音、押韵、谐音以及拟声词、儿化词、响音字的选用。
双声、迭韵、迭音、押韵、谐音等都是利用音质相同或相近的声音有规律的再现而取得修辞效果,主要都和音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