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体系的裂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体系的裂变


结果 A. 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罗曼诺夫⺩朝寿终正寝; B. 在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的支持下,资产阶级 临时政府掌权。
十月革命 背景 1. “和平、面包和土地”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2. 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推动
过程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工人武装 成功攻占冬宫; 11月8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 通过《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推翻临时 政府,全国政权归苏维埃;并通过《和平法令》 和《土地法令》,决定俄国立即退出战争,废除 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土地,把土地和生产工具 分给劳动者使用。
1901年读军校时 的凯末尔(前排左二)
一战时屡立战功,被人民誉为“伊斯坦布尔的 救星”、“海峡及首都保卫者”;
一战时战场 上的凯末尔
1919年7月开始领导土耳其民族解放战争; 1921年,打败希腊军队,光复被希腊军占领的领 土,大国民议会因此赠给他另一个名字——“加 斯”,意为“对敌作战有功者”; 1922年8月,光复所有被占领土;11月废除素丹 制,奥斯曼帝国终结; 1923年,土耳其与协约国签订《洛桑条约》,土 耳其民族独立战争胜利结束; 土耳其资产阶级民主改革;
影响 A. 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突破了资本主义 世界体系,开创了两种社会制度竞争的世界 新格局; B. 客观上推动了20世纪的民族解放运动。
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 一.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二.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一.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严 重 的 民 族 危 机
凯末尔: 1881年出生于奥斯曼帝国萨隆尼加,原名“穆 斯塔法”,意为“当选”; 1899年,读军校时改名“穆斯塔法·凯末尔”;
2. 20世纪30年代初 “食盐进军”:为抵制英国的《食盐专营法》, 1930年3月21日甘地率众徒步前往丹迪海岸,抵达 后亲自动手煮盐,持续3周。 运动遭到殖民当局的镇压,5月4日,甘地被捕。 签订《德里协定》,殖民当局允许继续通过会谈 解决印度自治问题。
影响 A. 甘地的思想和民族独立的⺫标由此深入人心,成 为印度人民共同的呼声 B. 加速了殖民体系的瓦解
改革过程中,国民议会赠给凯末尔一个姓——“阿塔 图尔克”,意为“国父”,自此,凯末尔的全名变成 “加斯·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 “凯末尔主义”六大原则:共和主义、民族主义、平 民主义、国家主义、世俗主义和改革主义。
背景 1. 一战后英国被削弱 2. “民族自决”理论和俄国十月革命的鼓舞 3. 英国的倒行逆施 4. “阿姆利则惨案”
“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的内容: 主张用不合作运动团结印度各民众,反对殖民 统治,迫使英国殖民当局做出让步。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实践: 1. 20世纪20年代初 退回爵位封号、抵制在政府机关和法院工作;拒绝 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工纺织运动以抵制商品泛滥; 拒绝纳税。 1921年,土布运动。 1922年2月,运动停止;3月,甘地被捕入狱,运动 遭到残酷镇压。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体系的裂变
——以俄国、土耳其和印度为例
1917年俄国革命 二月革命 背景 1. 20世纪俄国的社会经济与政治的结构性矛盾不断 激化 2. 1905年革命 3. 第一个世界大战是加速器(俄国民众对“和平、 面包和土地”的共同需求)
过程 1917年2月,工人罢工。 3月8日(俄历2月23日),军队加入,宣布起义, 建立革命领导组织——工兵代表苏维埃。
总结 俄国:突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走上社会主义道 路,开创了两种社会制度竞争的世界新格局。 土耳其&印度:以民族独立为⺫标进行了斗争; 土耳其以武力手段赢得民族独立,印度以“非暴 力不合作运动”重创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加速了 殖民体系的瓦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