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
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
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
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
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
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学生分析:1、整体学习状况:我所任教的502班和504班,每班学生均为50名左右,其中各班男生比例较大。
从与其他老师交流中得知,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并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2、已有知识、经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
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1、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册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通过学习让学生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
3、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实际控制变量实验。
4、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5、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六、教学措施: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
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
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七、主要教学活动类型: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种植饲养科学游戏参观访问竞赛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家庭科技活动角色扮演科学幻想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八、主要导学方法:探究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法讨论法谈话法辩论法实验法列表法暗示法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进度:周日期内容1 8.20-8.24 始业教育种子发芽实验(一)机动2 8.27-8.31 种子发芽实验(二)观察绿豆芽的生长蚯蚓的选择3 9.3-9.7 食物链和食物网做一个生态瓶改变生态瓶4 9.10-9.14维护生态平衡机动5 9.17-9.21 机动光和影阳光下的影子6 9.24-9.21 光是怎样传播的光的反射光与热7 10.1-10.7国庆节假期8 10.8-10.12 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做个太阳能热水器机动9 10.15-10.19 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机动10 10.22-10.26 地球表面的地形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11 10.29-10.2 土壤中有什么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12 11.7-11.11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减少对土地的侵蚀机动13 11.5-11.9 机动14 11.12-11.16 我们的小缆车用橡皮筋作动力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15 11.19-11.23 测量力的大小运动与摩擦力滑动与滚动16 11.26-11.30 运动与设计设计制作小赛车机动17 12.10-12.14 复习18 12.17-12.21 期末测试五年级上册教材目录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实验(一)种子发芽实验(二)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4、蚯蚓的选择5、食物链和食物网6、做一个生态瓶7、改变生态瓶8、维护生态平衡光1、光和影2、阳光下的影子3、光是怎样传播的4、光的反射5、光与热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地球表面及其变化1、地球表面的地形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3、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4、土壤中有什么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6、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运动和力1、我们的小缆车2、用橡皮筋作动力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4、测量力的大小5、运动与摩擦力6、滑动与滚动7、运动与设计8、设计制作小赛车五年级上册始业教育课【教学目标】1、回顾和总结小学科学的学习方法,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基础;2、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讨论本学期的主要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
3、通过趣味小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蜡烛在水面下燃烧的实验器材:蜡烛、水、空盆一个【教学过程】1、自由谈话,了解学生:师:我们学习科学已经有两年了,在这两年中,大家对什么活动有比较深刻的印象?说说。
师:真没想到,大家对科学这么有兴趣。
那么,在一个多月的暑假里,大家经历过许多事,其中有哪些是跟科学有关的呢?师:刚才大家说了许多跟科学相关的事,我们可以把这些事写下来,这就是很好的科学小论文,到时候老师会组织大家参加全国小学生科学小论文比赛。
2、了解教材,明确任务:师:从今天开始,我们又要一起探索科学奥秘了。
那么,五年级科学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组织学生看封面:一个孩子正在观察生态瓶,特别突出的一点是这个孩子正在记录,强调科学探究活动中求真、记录的重要性。
旁边的四幅小图,分别代表着本册的四个单元,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
让学生自由看目录和里面的内容,然后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
3、制定制度,选课代表:说明平时学习以4人小组为基本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各大组科学组长和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讲解每月科学之星评选方法(从作业、器材准备、上课、合作等方面加星)4、做小实验,激发兴趣:师:刚才大家学习的非常认真,这让老师非常高兴,为此我想跟大家一起做一个小实验,实验的名称是:在水面让蜡烛燃烧。
出示实验器材(蜡烛、水、空盆一个),问学生能不能做到,并可以让学生进行尝试。
教师进行演示:先把蜡烛牢固地竖立在一个空盆的底上,点燃后轻轻地往盆里倒凉水,直至与蜡烛边缘相平为止。
一会儿,蜡烛的火焰就降到水面以下了(如图所示)。
基本原理:燃烧,水降温,使周边的蜡烛不能达到溶点溶化,通过蜡芯支持燃烧。
小结:在我们这册科学教材中,也有许多这样的活动和实验,需要我们细心观察、思考才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年级五学科科学课型新授周次学习内容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实验(一)学习目标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2、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学习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学习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学习准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参考书3页),实验记录表(参考书4页)。
集体备课导学过程设问导读: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合作探究:1、设计种子发芽实验: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导学过程(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2、各小组完成实验方案设计。
汇报点评:1、小组汇报自己的实验方案。
2、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
巩固练习:1、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条件:(适的温度)、(适当的水分)、(空气)等。
2、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控制(二个)条件不发生变化。
拓展延伸:有能力、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拍摄绿豆种子发芽各个变化的照片,尝试撰写研究报告。
板书设计1、种子发芽实验(一)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当的温度)、(适当的水分)、(空气)等。
导学反思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年级五学科科学课型新授周次学习内容2、种子发芽实验(二)学习目标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2、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3、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学习难点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学习准备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实验信息统计表(教科书5页)集体备课导学过程温故互查:1、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适当的水分)、(空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