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引言 (6)一、云南省文化旅游发展现状概况 (6)(一)文化旅游客源市场现状 (6)(二)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格局 (8)(三)文化旅游资源优势 (9)(四)文化旅游主要问题障碍 (9)二、文化与旅游一体化发展战略 (9)(一)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9)(二)文化产业同旅游产业一体化的必要性 (11)三、文化产业同旅游产业深度协同一体化发展 (13)(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3)(二)文化产业同旅游产业一体化战略在项目中的具体应用 (14)参考文献:17云南省旅游文化一体化发展战略XXXX 摘要:21世纪中国旅游的方向直指向文化旅游,文化旅游产品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相当的发展规模和精深的人文底蕴独占鳌头,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产品。
作为旅游大省的云南近年不断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把旅游业与民族文化紧密结合。
本文以官渡古镇为例围绕文化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对云南省文化旅游项目一体化发展中的问题予以探讨。
关键词:文化旅游一体化云南建议引言:文化旅游泛指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
寻求文化享受已成为当前旅游者的一种风尚。
文化旅游产业是一种特殊的综合性产业,因其关联度高、涉及面广、辐射力强、带动性大而成为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
中国文化旅游可分为以下四个层面,即以文物、史记、遗址、古建筑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层;以现代文化、艺术、技术成果为代表的现代文化层;以居民日常生活习俗、节日庆典、祭祀、婚丧、体育活动和衣着服饰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层;以人际交流为表象的道德伦理文化层。
当前,中国的旅游业正在慢慢转型,文化与旅游结合的需求越来越明显。
全国各地文化旅游业发展如火如荼:湖北省大力整合省内旅游资源,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并出台了“2009-2020年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规划”;四川在地震后为复苏旅游业,把文化旅游作为其发展方向;2010年、2011年湖南省和云南省相继设立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金。
面对激烈的旅游市场,各省推行文化旅游中的经验教训又对云南省有何借鉴作用?本文将就云南省的文化旅游现状及发展前景加以探讨研究。
一、云南省文化旅游发展现状概况(一)文化旅游客源市场现状云南现在已成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游客每年以500万人次增长。
2008年,云南省旅游业总收入首次登上了650亿元的新台阶。
2009年上半年,全省旅游业继续实现了海外、国内两大市场的双增长。
1.海外客源市场发展势头强劲(1)亚洲客源快速增长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主要传统客源国来滇游客量分别达15.6万人次、28.9万人次、11.4万人次,同比增长分别为29.9%、45.7%、4.3%,受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影响有所下滑的日本、韩国两大传统客源市场9月以来开始恢复性增长(2)欧美游客市场形式喜人欧洲客源市场形势喜人,全省累计接待欧洲旅游者47.3万人次,同比增长22.4%;美洲市场持续增长,全省累计接待美洲旅游者14.1万人次,同比增长20.4%;(3)大西洋游客快速增长成为云南省新兴客源市场大洋洲市场累计人数达到5.5万人次,同比增长19.3%;香港、澳门、台湾游客同比增幅均超过两位数;(4)港澳台客源市场快速增长香港、澳门、台湾游客同比增幅均超过两位数图一2008年至2011年云南省入境旅游人数统计图(来源:国家统计局数据库)2.国内客源市场现状随着我国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
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使国内旅游迅速发展起来。
黄金周、小长假旅游消费强劲,暑期旅游发展迅猛。
全省6大旅游区的市场总体向好,其中滇中、滇东南、滇西、滇东北旅游区保持稳步增长;滇西南和滇西北旅游区快速发展,接待海内外游客同比增幅超过28%。
云南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发展状况如下图所示:图二1990年至2010年云南省接待国内旅游者(万人次)(来源:邓小威、明庆忠云南省旅游客源市场发展与休闲型游客特征研究)(二)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格局云南省既是旅游大省,又是民族文化资源大省。
初步形成“一个中心”“三大旅游圈”“五大旅游片区”的整体格局。
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绿色经济强省”以及“国际大通道”,突出云南文化多样性,使云南丰富绚丽的民族文化和神奇魅力的自然风光相结合,提升云南文化旅游的品位和吸引力,更为云南文化旅游也业吸引大量国际游客,使云南文化旅游产业走向国际化。
1.一个中心:高原观光、度假、会展之旅形成以昆明为中心的“国际旅游集散地中心"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旅游区,包括昆明市、玉溪市和楚雄州,总面积6万多平方公里,是云南省重要的国际国内旅游区和旅游交通枢纽。
滇中旅游区成已为云南的重点旅游区和联结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的重要旅游集散地中心。
2.三大旅游圈(1)省内旅游圈云南省同各大旅游区内部与省内各大旅游区之间联系紧密,形成方便快捷的省内旅游圈网络。
(2)大西南旅游圈形成与西藏、四川、重庆、广西、贵州等省区的大西南旅游圈网络。
(3)国际旅游圈分发挥地缘优势。
加强以澜沧江一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为主的周边国家的旅游交流与合作。
形成与泰国、老挝、缅甸、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和香港、澳门两地的十分紧密的东南亚国际旅游网络。
3.五大旅游片区(1)滇西北旅游区:香格里拉生态文化之旅包括大理、丽江、迪庆、怒江4个地州。
总面积8.9万平方公里。
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
该游区一开发生态旅游产品为重点,融合少数民族风琴,形成著名“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
(2)滇西南旅游区:热带雨林风光及多国之旅包括西双版纳、思茅、临沧3地州。
总面积7.9万平方公里。
与缅甸、老挝接壤。
主要依托热带雨林风光.民族风情和澜沧江一湄公河区位优势。
建成了具有国际水准的集热带雨林、民族风情、多国跨境旅游为主要特色的旅游区。
(3)滇东南旅游区:喀斯特地貌景观及中越边境之旅包括红河、文山、曲靖3个州市。
总面积9.5万平方公里。
其中文山、红河两地州与越南接壤。
重点抓好以石林为龙头,包括岩溶地貌系列景观、中越边境旅游、生态农业旅游与民族风情旅游等在内的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
(4)滇西旅游区:中缅边境旅游级宝石购物之旅包括保山、德宏两地州。
总面积4.2万平方公里。
要重点发展以边境旅游、民族风情、地热火山、亚热带风光及休闲度假为主体特色的系列旅游产品。
(5)滇东北旅游区:历史文化与生态之旅以昭通为中心,以大关、富为重点。
逐步开发高原草甸、大河瀑布、古战场遗址等特色产品。
形成了连接四川和贵州的跨省旅游区域雏形。
已建成独具特色并与其他五大旅游区互相补充的新兴旅游区。
(三)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表一:云南省与国内重点文化旅游产业地区的文化旅游资源精品比较2006年(来源:云南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战略研究马英)由表中可以看出,云南省资源级别较高,在整体资源精品方面位于前列,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特别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几次于浙江,其数量远远多于其他四个省份,可在此方面大力发展。
(四)云南省文化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问题障碍云南省与国内文化旅游茶叶发展的其他重点地区相比处于中游地位,对国内游客吸引力方面竞争力较差,金略高于山西和山西,位于四川、山东、浙江相距甚远;对国外游客吸引力处于领先地位,高于陕西、山西和四川,仅次于山东和浙江,与山东相差不大,但与浙江省相比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表二:云南省与国内重点文化旅游产业地区的旅游业发展状况比较(2006年)来源:以上数据来源于《中国旅游统计年鉴》1.文化旅游发展层次较低目前云南省缺乏能够真正走出去具有竞争力的文化旅游项目,全省文化旅游产业项目较为单一,各州市的文化旅游的项目和产品趋同性强,为争夺市场,彼此之间也容易产生恶性竞争行为,不利于全省文化茶叶的可持续发展。
2.文化产业链建设滞后云南省文化产业虽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还只是但个行业、同类项目的发展,旅游衍生品等配套产品没有相应的开发,其市场价值和巨大的潜力没有得到有效地发挥。
从同一行业来看,企业之间彼此关联性不高,价值链整合程度不够,缺少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难以形成整体竞争力。
同时各州文化旅游项目的文化旅游衍生品的生产、研发、推广一体化体系没能够有效建立,彼此割裂,产业聚集优势无从谈起。
3.文化品牌建设不足云南省文化资源,但真正叫响的文化旅游品牌也就是,大理丽江、石林、香格里拉等地为主的一些地名类的文化旅游产品,而按照全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大部分主导产业没有能够拿出手的知名品牌,由于缺少品牌的带动作用,一些主导文化旅游发展相对其他省滞后。
4.文化产业融资困难尽管云南省发改委、省政府对文化旅游产业出台了一系列的税收、财政政策,由于文化企业主要为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不健全的情况下,文化旅游项目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银行等金融机构,但文化旅游产业的性质决定其融资困难。
同时,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其本身缺乏对文化产业项目可依据的经验和风险的评估体系;另一方面,社会上也缺乏对无形资产评估体系的统一标准,缺乏具有权威性、专业性和公信力的中介机构。
二、文化与旅游一体化发展战略(一)文化与旅游的关系1.文化是旅游的灵魂(1)文化是旅游资源的魅力所在不少文化资源只要略加开发就可以成为富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大量的人文旅游资源都具有丰富而深邃的文化内涵,游人要欣赏、感悟它,规划师、旅游商要开发利用它,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
(2)文化是旅游业兴旺发达的源泉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没有活力的企业,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企业,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没有灵魂的企业,没有文化的企业是一个必定会被市场无情淘汰的企业。
旅游企业也是如此。
一个文化氛围浓郁、文化底蕴深厚的旅游企业对内可以团结员工、凝聚人心;对外可以吸引顾客、获得效益。
(3)文化交流是旅游业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就社会效益而言,文化交流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增进了解、加强友谊;就经济效益而言,文化的交流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才流,有利于促进客源地和目的地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2.旅游是挖掘文化内涵和实现文化功能的载体从一定意义上说,缺乏文化内涵的旅游是没有灵魂的旅游,缺乏文化品位的旅游产品是很难有吸引力和生命力的。
旅游是实现文化教化功能与娱乐功能的载体,是挖掘文化、优化文化、丰富文化和保护文化的途径(1)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挖掘文化现如今,文化成了旅游业竞相追逐、竞相挖掘的对象。
云南的丽江古城、“香格里拉”就是通过特殊文化的发掘而赢得了广大游客的青睐。
由此可见,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挖掘文化。
(2)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丰富文化旅游业是一个富于创造性的行业。
其创造的核心是文化品位的不断的提升、文化内涵的不断升华和文化底蕴的不断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