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理解与实施作者:吴东来源:《语文建设·上半月》2019年第08期编者按“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必修课程中的七个任务群之一,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语文,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提高阅读与表达交流的水平,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课标明确规定了该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学习要求,并给出了教学提示,不少专家、教师也对其作了充分的分析和解读,但具体到操作层面,老师们仍然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问题。
本期,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吴东老师分析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实施原则,并以演讲为例,具体介绍了该任务群的实施步骤和方法。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王岱和北京市第四中学杜思聪两位老师,分别以新闻专题和演讲活动为例,对“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进行了教学设计和实践,并就教学中的问题作了总结和反思。
希望这些解读和探索能为老师们实施“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提供一些借鉴。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高中课标”)提出了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提出了十二项课程目标,同时提出了达成课程目标的途径——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
语文学习任务群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应有的课程内容。
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每一部分安排若干任务群,共计十八个任务群。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是必修课程中的七个任务群之一。
一、什么是“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1.通过明确高中课标的相应要求,把握“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特点高中课标规定“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只安排在必修部分,为一学分,十八课时。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指向实用语文的理解与表达(口头的和书面的),旨在提高学生在社会上与他人交流的水平,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高中课标指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1)社会交往类:在社会调查与研究过程中学习。
(2)新闻传媒类:在分析与研究当代社会传媒的过程中学习。
(3)知识性读物类:自主选择一部介绍最新科技成果的科普作品或流行的社会科学通俗作品阅读研习。
教学方法主要“以社会情境中的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为主,合理安排阅读、调查、讨论、写作、口语交际等活动”。
2.通过与其他任务群的关系,把握“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特点十八个任务群的分类,有的是从内容上界定的,比如“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有的是从形式上界定的,比如“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分类标准不同,就会造成交叉的情况。
比如“文学阅读与写作”与“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多有交叉,“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也有交叉。
而“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分类,既不完全是内容上的,也不完全是形式上的,与“当代文化参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等任务群多有交叉,而侧重点又有所不同。
比如“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内容”中明确提出:“阅读关于革命传统的新闻、通讯、报告、演讲、访谈、述评等实用性文体的优秀作品,联系思想实际和亲身见闻,以正确的价值观,深入理解其内容,学习其写作手法。
”这里就涉及实用性阅读,但是内容上仅限于“中国革命传统作品”,强调价值观的培养;而“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则侧重于阅读与交流的达成。
高中课标在“必修课程学习要求”中对口语交际的要求是:“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在口语交际中树立自信,尊重他人,文明得体,仪态大方,善于倾听,敏捷应对。
注意口语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
借助语调和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口语交际效果。
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实、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
在讨论或辩论中积极主动地发言,恰当地应对和辩驳。
”十八个任务群中涉及口语交际的有“汉字汉语专题研讨”和“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汉字汉语专题研讨”任务群要求“结合汉字、汉语普及读物的阅读,进行归纳梳理,验证汉字、汉语的理论规律,例如汉字的表意性质、汉语的韵律特点、词汇意义的系统性、文学语言的灵活性、口语与书面语的不同特点等,提高对语言现象的理性认识”,这里强调的是对口语特点的理性认识。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要求“教学以社会情境中的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为主,合理安排阅读、调查、讨论、写作、口语交际等活动”,强调口语的实践活动,也就是说,口语交流的实践活动主要落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上。
任务群之间的比较有助于我们把握每一个任务群的特点,完整地实现任务群的整体教学效果,形成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
二、为什么要设置“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2019年8月16日,澳大利亞南澳大学中国留学生在表达爱国情感的时候出现了使用不文明语言的现象。
北京语言大学教育测量研究所所长谢小庆教授评论,这一现象凸显了中国语文教育的“欠账”问题。
与此同时,英国爱丁堡和法国巴黎的中国留学生表达爱国情感时,则表现出较好的交流沟通能力。
谢小庆教授认为:“最重要的核心职业胜任力有三项,第一是交流沟通能力,主要是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第二是逻辑推理能力;第三是审辩式思维。
不具备交流沟通能力,谈不上发展逻辑推理能力。
不具备交流沟通和逻辑推理能力,也谈不上发展审辩式思维。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出职业技能的八种核心能力,即交流表达、数字运算、革新创新、自我提高、与人合作、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和外语应用。
“这8种能力,是劳动者面对产业变革和职业变革,应对市场竞争和社会挑战,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的成功所必备的最基本的技能。
”其中,交流表达能力居于首位。
这里所说的交流沟通能力或称交流表达能力在十八个任务群中主要对应“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
高中课标提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学习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提高阅读与表达交流的水平,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中,“学习多角度观察社会生活,掌握当代社会常用的实用文本,善于学习并运用新的表达方式”,这是社会的要求、时代的要求,也是学生的需求。
三、实施“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几个基本原则对“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认识和理解不是教学中的主要问题,主要问题是“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实施。
我们先来谈“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实施的几个基本原则。
1.注意任务是手段,学习阅读与交流是目的叶圣陶先生早就讲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
任务群也是这样,无非是个例子,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把任务群作为目的,实质就是又走到了讲课文的老路上,不过是把课文换成了任务,甚至换成了班会。
搞调研、做演讲、写新闻、研习科学小品,都是在诸多实用性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没有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就没有多种多样的语文实践能力的养成。
这里一要强调“语文”,二要强调“实践”,三要强调“丰富”,缺一不可。
不指向语文的实践活动再丰富,也不能高效率地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的提升就成了活动任务的附属品。
2.注意在真实情境中进行阅读与交流的实践活动这一点就是强调“实践”。
所谓“真实情境”,指的是在生活中、在社会上真实存在的,学生今天和明天会遇到的情境。
只有在真实情境中,才能培养学生实际生活需要的实用语文能力,而不是“屠龙之术”——练了半天,生活中根本遇不到。
真实情境中的阅读与交流才能唤起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动力,或者说兴趣和热情。
这是实践活动的基础,缺少这一点,活动任务的大厦就没有了地基,活动任务的大树就失去了根本。
要知道,语言信息的传递首先要有信息的产生和传递的愿望,才会有信息传递的过程。
此外,重视实践而不是重视文体,不一定非是说明文不可。
3.注意阅读与交流过程中信息传递双方的关系阅读与交流,就有阅读对象和阅读者的问题,就有交流对象和交流者的问题。
自己说的话别人听得懂吗?别人说的话自己听得懂吗?受各种因素影响,语言信息的传递不是百分之百地被对象接受的。
信道的障碍,语言信息发出者和接收者在语言能力、文化背景、生活阅历等诸多方面的差异,都会造成语言信息传递中的信息缺失或扭曲,这往往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注意了这一问题,注意了交流对象的特点,信息的减损就会少一些,会更接近信息发出者的本意。
这是我们在阅读与交流中需要提醒学生有意识注意的。
4.注意阅读与交流实践活动的时代特点对“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实施,高中课标提出了具体建议:“如自主选择、分析研究一份报纸或一个网站一周的内容。
分析其栏目设置、文体构成、内容的价值取向,撰写文字分析报告,多媒体展示交流。
推荐最精彩的一个栏目、不同体裁的精彩文章若干篇,并说明理由。
尝试选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写作。
”网站、多媒体、新媒体等都体现了时代特点。
比如微信就是我们这个时代不容忽视的新媒体,在微信上阅读、交流就是真实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再比如图表等非连续性文本在实用类文本中的大量使用,就使得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与写作成为学生语文能力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体现时代性的实践活动会远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在“实用”上就会大打折扣。
5.注意学生在任务进行中的交流与总结每个环节都要让学生进行交流,这种交流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也是最真实的交流活动。
每个环节都要让学生有意识地注意总结阅读与交流的态度、方法。
学生的学习要不断小结,就像竹子,每生长一段就要作一次小结。
通过交流与总结,学生要自能学习,不是自能学习任务群,而是自能学习语文。
6.注意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性评价每一个环节都要有评价,评价和任务实施的过程要联系起来,评价要镶嵌在过程之中。
评价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
评价标准的制订往往就是学习成果的总结提升。
四、如何实施“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下面我们以演讲为例,具体说说“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实施。
以往在以议论文为教学单元的设计下,演讲单元实际上是作为议论文单元呈现的。
学生主要是学习演讲中的论点、论据、论证,写演讲稿也是按照如何写议论文来讲授和训练的。
这是以语文知识为模块的教学。
有人对此加以改进。
不按照知识体系来教,而是按照听说读写的能力体系来教。
首先是阅读演讲稿,这是读的部分;然后是写作演讲稿,这是写的部分;最后是演讲展示,这是说的部分。
三者相对独立,各自完成读、写、说的教学任务。
以上教学关注的是课文,是语文知识,是语文能力,就是没有关注学生。
任务群教学则是以一个需要语言来完成的真实的总任务为主线贯穿始终,在任务的驱动下,使学生体会语言的实际运用,學习完成这一组任务所需要的语言能力。
任务群设置真实的演讲情境,通过真实的演讲所需要的语言能力,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