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冀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复习提纲

冀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复习提纲

第三单元第一章1.2.双子叶植物:蚕豆、大豆、花生;单子叶植物:水稻、小麦、高粱。

3.种子的萌发过程:种子吸水膨胀种皮软化且透性增加→子叶或胚乳转运营养给胚→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出土发育成幼苗的茎和叶(子叶或胚乳萎缩)。

4.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发育成植物体的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所以,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新植物的幼体。

5.大型的、子叶不出土的种子(如玉米)播得深些,小型的、子叶出土的种子(如菜豆)播得浅些。

6.种子萌发的条件:外界条件:适量的水分、充足的氧气和适宜的温度;内在条件:发育完全,胚完好无损,种子已通过休眠阶段,且在种子的寿限之内。

7.实际应用:①播种之前先松土:为了给种子提供充足的氧气。

②浇水:为了给种子提供适量的水分。

③春播:为了使种子得到适宜的温度。

④地膜覆盖:为了提高土壤的温度,使种子得到适宜的温度。

保持土壤湿度。

8.1 2 3 4种子数量10 10 10 10水分干燥湿润湿润淹没放置条件橱柜橱柜冰箱橱柜现象未萌发萌发未萌发未萌发结论1和2 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2和3 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2和4 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氧气9. 萌发种子数种子发芽率= ×100% 全部被测种子数(种子发芽率在90%以上才能播种使用) 10.芽的类型:按着生位置的不同,芽分为顶芽和侧芽;按芽发育结果的不同,芽分为叶芽、花芽和混合芽,叶芽形状为瘦长型,花芽和混合芽通常较肥大。

11.叶芽→枝条(P12)重点复习叶芽结构模式图12.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抑制侧芽生长发育的现象叫做顶端优势。

应用:整枝、打杈、造型、剪枝、摘心、除芽等。

第二章1.从根的尖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叫做根尖。

根尖是根生长的主要部位,应注意保护根尖。

各种植物根尖的结构基本相间,从尖端向上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四部分。

2.根尖纵切面3.4.根伸长的原因:分生区细胞分裂,细胞数目增加; 伸长区细胞伸长,细胞体积增大。

(最快)5.根尖对根的生长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移栽植物时,应注意保护根尖。

6.根的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

7.根的延伸范围相当于植物地上部分的分布范围,根的入土深度一般都大于地上部分的主茎高度。

8.植物的根、茎、叶都能吸水,但根是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

根尖吸水最强部位是成熟区。

项目 根冠 分生区 伸长区 成熟区 大小 大 小 大 大 形状 不规则 近似 正方体 较长 有根毛、导管排列 不整齐 紧密 整齐 —— 功能保护分裂 增生伸长吸收水分、无机盐9.成熟区吸水能力最强的原因:①根毛细胞扩大了吸水面积;②根毛细胞壁薄,细胞质少,液泡大;③成熟区的上部形成了中空的导管,适于运输水分。

10.浇水必须浇透,因为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根尖的成熟区通常在土壤最深处。

11.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细胞液浓度>周围水溶液的浓度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周围水溶液的浓度细胞失水12.根毛细胞吸水条件:根毛细胞液的浓度 >土壤溶液的浓度13.根毛吸水的途径:(水分)土壤溶液→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土壤溶液→根毛细胞→相邻细胞→根的导管→茎→叶、花、果实等。

13.植物栽培时施肥过多,为什么会造成“烧苗”?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根毛细胞不能从土壤中吸水,反而会使细胞液中的水分渗到土壤里去,就会造成“烧苗”。

解决办法:大量浇水。

14.不同植物生长所需水量不同。

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生长期需水量也不同。

15.不同的植物对各种无机盐的需求量不同。

同一种植物的不同生长时期,对各种无机盐的需求量也不同。

(苗期需要氮肥多,中后期需要磷、钾多)。

无土栽培:概念:无土栽培是人们根据植物生活所需要的无机盐种类和数量,按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在无土的基质中培养植物的方法。

优点:使植物摆脱了对土壤的依赖,能满足植物对各类无机盐的正常需要,减少自然灾害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种植出优质、无污染的蔬菜和花卉,为农业生产的工厂化、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第三章1、①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1)暗处理(目的: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2)遮光处理(目的:设计对照试验:有光和无光)3)酒精脱色(放入酒精中的目的: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隔水加热的目的: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易引起燃烧,避免危险)(4)漂洗(目的:除去残留的酒精和叶绿素)(5)碘液染色(目的:淀粉遇碘变蓝,用碘液检验淀粉是否存在)(6)观察①现象:叶片见光部分变蓝,遮光部分为黄白色。

②原因: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遮光部分没有淀粉。

(7)结论: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2、P32、P34、P37、P38、P41实验3、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

4、农业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法:①施有机肥或碳酸氢铵肥料;②控制种植密度,通风良好;③大棚或温室中直接喷施二氧化碳。

5、光合作用的意义:①提供食物来源、能量来源、氧气来源。

②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碳氧平衡。

6、应用:提高光能利用率:地膜覆盖、塑料大棚——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合理密植、立体种植——增加光合作用的有效面积。

二氧化碳:在水肥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使光合作用效率显著增强,作物产量明显提高。

增大光合作用的场所:合理密植、立体种植7、叶片的结构: 8、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

(1) 表皮层排列紧密、无色透明的细胞组成;表皮的外面常有一层角质层;表皮上面分布着一些由两个保卫细胞构成的气孔,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

表皮的作用:①有利于光线透入,②能防止叶片内的水分过多散③对叶片还有保护作用。

(2 ) 叶肉叶肉位于上、下表皮之间,是叶片的主体部分,由许多叶肉细胞组成。

叶肉细胞中含有绿色颗在叶肉中分着一些成束存在的细胞,这就是叶脉。

叶脉里有导管和筛管。

导管能将水和无机盐输送给叶肉。

筛管能够把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运送到其他的器官。

9、叶片的背面与正面颜色一样深吗?为什么?为何落叶背面向上的多?不一样,正面颜色较深。

栅栏组织接近上表皮,细胞呈圆柱形,排列整齐,含叶绿体较多。

海绵组织接近下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含叶绿体较少。

10、光合作用实质:①概念: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②公式:光能二氧化碳+水一一→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叶绿体③转化:(制造有机物,贮存能量)一是物质转化:把简单的无机物制造成复杂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二是能量转化:把光能转变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第四章1、呼吸作用概念:植物体吸入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2、呼吸作用公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3、呼吸作用的场所:线粒体。

任何一个活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呼吸作用。

量要依靠呼吸作用所释放的能量。

如果没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就会因缺少原料而无法进行。

如果没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也会因没有能量而无法进行。

5、影晌呼吸作用的因素:呼吸作用的强弱主要受温度、水分、氧气及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的影响。

6、农业上的应用:①中耕松土;②及时排涝。

生活上的应用:①水果保鲜;②粮食贮存。

7、蒸腾作用:1.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气孔中散失到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8、植物蒸腾出的水分运行路线:土壤中水分→根毛→根茎叶导管→叶肉细胞→气孔→大气。

9、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1%左右供光合作用和其他生命活动利用,99%左右的水分变成水蒸气从气孔散发到大气中。

10、蒸腾作用的调节: 气孔是由两个半月形保卫细胞组成的。

植物通过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开闭来调节蒸腾作用的。

叶内水分多时,保卫细胞吸水膨胀,较薄的外壁比内壁扩展得多→气孔张开;叶内水分少时,保卫细胞失水缩小,细胞壁恢复原状→气孔闭合;11、蒸腾作用的意义:(1)促进根吸收水分,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2)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避免灼伤;(3)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12、移栽幼苗要在晚上或阴天进行,要去掉一些枝叶,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利于幼苗成活。

第五章1、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⑴为人和动物提供食物、能量;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并贮存了能量,有机物不仅供植物自身需要,还是人类和动物食物及能量的来源。

⑵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保持平衡状态,其他生物才能进行正常的呼吸作用。

绿色植物是天然的碳氧平衡器。

⑶促进水循环。

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蒸发、吸收大量的水分,促进了水的循环,为涵养水分、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产生巨大作用。

⑷其他作用: 绿色植物在防风固沙、美化环境、挡风吸尘、消毒杀菌、消除噪音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第四单元动物的运动第一章1、脊椎动物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的。

2、长骨结构模式图 1、骨由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构成。

骨膜中分布着丰富的血管和神经。

长骨一般呈管状,骨干部的骨质致密坚硬,称为骨密质;骨两端内部的骨质比较疏松,称为骨松质。

这样的结构使骨坚而不重。

骨髓存在于骨髓腔以及骨松质的缝隙中。

2、骨含有比例适当的无机物和有机物,使骨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弹性,硬而不脆。

坚而不重、硬而不脆的性质使骨适于动物身体的支撑和运动。

3、关节结构模式图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

关节一般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

4、与关节灵活性特点有关的:①关节面覆盖着既光滑又有弹性的关节软骨;②关节囊内壁能分泌滑液。

5、与关节牢固性特点有关的:①关节囊非常坚韧;②关节头和关节窝凹凸相互吻合。

灵活而牢固的关节不仅能保证动物运动的正常进行,而且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6、骨通过骨连结联系起来,组成骨骼。

骨骼对动物体及其运动具有支撑作用,对内脏器官具有保护作用。

7、骨骼肌中部较粗大的部分是肌腹,具有受刺激后收缩的特性;两端较细、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两端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

骨骼肌内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

骨骼肌的收缩力是运动的动力。

8、在动物的运动中,骨起支撑作用,关节起枢纽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9、动物的运动是由骨骼和骨骼肌的协调配合完成的。

10、一块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

当骨骼肌受到一定的刺激时,就会收缩变短,牵动所附着的骨围绕关节发生位置变化,于是就产生了运动。

11、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臂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两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

直臂垂直提一桶水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12、动物因逃避伤害、争夺食物和栖息地、完成繁殖所进行的运动,必须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才能完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