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课标要求】●知道几种重要的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及使用方法。
●初步认识中和反应以及中和反应的应用。
●初步认识复分解反应,会书写常见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通过对酸和碱性质的开放性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进一步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核心内容】1.几种常见酸的性质(1)盐酸(2)硫酸(3)酸的通性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应用【要点精讲】1.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浓盐酸的挥发性。
浓硫酸的吸水性、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2.常见酸的性质和用途盐酸硫酸物理性质①纯净的浓盐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②易挥发,在空气中生成白雾③有酸味和腐蚀性①纯净的浓硫酸是无色.粘稠状的油状液体②在空气中不易挥发.有吸水性.特性:强腐蚀性.脱水性;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电离方程式HCl== H++Cl-H2S04== 2H+ + S042-化学性质1.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1.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2.与活泼金属反应,与Cu等不反应Zn+2HCl==ZnCl2+H2↑Mg+2HCl==MgCl2+H2↑2.与活泼金属反应,与Cu等不反应Zn+H2S04==ZnS04+H2↑Mg+H2S04==MgS04+H2↑3.与金属氧化物反应Fe203+6HCl==2FeCl3+3H20CuO+2HCl==CuCl2+H203.与金属氧化物反应Fe203+3H2S04==Fe2(S04)3+3H20CuO+H2S04==CuS04+H20 4.与CaC03等含有CO32-的物质反应CaC03+2HCl==CaCl2+ CO2↑+H20BaC03+2HCl==BaC l2+ CO2↑+H20Na2CO3+2HCl==2NaCl+CO2↑+ H204.与CaC03等含有CO32-的物质反应Na2CO3+H2S04==Na2S04+CO2↑+ H20与CaC03.BaC03等反应缓慢甚至停止用途重要化工产品,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制造药物等;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帮助消化。
重要化工原料。
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以及冶炼金属,精炼石油和金属除锈等。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实验室常作干燥剂。
3.氧氧化钠与氢氧化钙性质及用途的比较化学式Na0H Ca(OH)2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熟石灰.消石灰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热,有吸水性,易潮解(作干燥剂),有强烈的腐蚀性白色粉末状固体,微溶,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有强烈腐蚀性化学性质(通性)(1)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1)石灰水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2)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2NaOH+CO2==Na2CO3+H202NaOH+SO2==Na2SO3+H20(故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2N aOH+Si02==Na2Si03+H20(碱液不能存放在玻璃瓶塞的试剂瓶中)(2)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Ca(OH)2 + CO2==CaCO3↓+H20(这个反应常用于鉴别C02气体)Ca(OH)2+S02==CaS03+H20(常用于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S02)(3)与酸发生中和反应2NaOH+H2S04==Na2S04+2H20(3)与酸发生中和反应Ca(0H)2+2HCl==CaCl2+2H20常用于中和酸性土壤(4)与某些盐反应FeCl3+3Na0H==Fe(0H)3↓+3NaC l(常用于制取不溶性碱)(4)与某些盐反应Ca(OH)2 +Na2C03==CaC03↓+2NaOH(土法制碱)用途化工原料,用于制肥皂.石油.纺织.印染工业用于建筑工业,制漂白粉,改良土壤,配制农药等4.酸和碱的通性酸溶于水时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碱溶于水时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 5.复分解反应①定义: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②表达式:AB+CD→AD+CB③特点: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元素化合价不变④发生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时可发生反应6.中和反应⑴中和反应①定义: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②属于复分解反应类型中的一种③实质:H+ + OH-=H2O⑵中和反应的应用①医药卫生② 改良土壤的酸碱性③ 处理废水④ 调节溶液的酸碱性例题解析【例1】把浓盐酸和浓硫酸敞口放在空气中,溶液的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如何变化?【解析】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浓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减小,溶液的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溶剂质量增加造成溶液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答案:浓盐酸溶液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浓硫酸溶液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例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将生锈的铁钉投入过量的稀盐酸中,首先看到的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会儿,又看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铁锈主要成分为Fe203与盐酸反应后生成FeCl3,溶液变棕黄色,当铁锈除净后铁与盐酸接触后反应生成H2,因而铁钉表面又出现气泡,溶液由棕黄色渐变成浅绿色。
答案:Fe203铁钉上的锈逐渐减小,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Fe203+6HCl==2FeCl3+3H20 铁钉表面冒气泡,溶液颜色由棕黄逐渐变成浅绿色Fe+2HCl== FeCl2+ H2↑【例3】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一药匙氧化钙放入一个洁净的烧杯里,加入适量水,用玻璃棒搅拌,放置至澄清。
⑴问可选用什么物质来确定上层清液显碱性?⑵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鉴定上层清液中的溶质是Ca(OH)2【解析】因为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CaO+H2O== Ca(OH)2故溶液应显碱性。
由于氢氧化钙溶液中既有Ca2+又有OH-,所以可通过检验Ca2+和OH-的存在以证明氢氧化钙的存在。
答案:⑴pH试纸、酚酞试液、石蕊试液、氯化铁试液、硫酸铜溶液等。
⑵取上层清液:①滴入酚酞溶液中(或氯化铁试液.硫酸铜溶液.石蕊试液等)或用pH试纸。
由对应产生的现象证明溶液中有OH-②滴入少量可溶性的碳酸盐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有Ca2+,由上述可知清液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
【例4】实验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哪一种粒子(H20、Na+、OH-)能使指示剂变色。
实验步骤:①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2mL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②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2mLN aCl(pH=7)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③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2mLNaOH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通过上述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下述“现象”是指:无色酚酞试液是否变红)(1)实验①看到的现象是,你得出的结论是;(2)实验②看到的现象是,说明Na+离子;(3)实验③看到的现象是,你得出的结论是。
【解析】①排除了水分子的影响②排除了Na+、Cl-的影响答案:(1)不变红,H2O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2)不变红,Na+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3)变红, OH-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例5】下列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的是()A.C+ O2CO2 B.2NaOH+CO2==Na2CO3+H2OC.Zn+H2SO4==ZnS04+H2↑D.CuO+2HCl==CuCl2+H2O【解析】复分解反应指的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而A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应属化合反应;B不是两者相互交换成分也不属复分解反应;C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故应属置换反应。
答案:D【技能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中不能溶于水的是( )A.氢氧化钡 B.氢氧化镁 C.氢氧化钙D.氢氧化钾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有白雾冒出B.盐酸和铁粉反应后溶液呈黄色C.盐酸遇无色酚酞试剂显红色D.盐酸可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锈3.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将NaCl和Na2CO3两种无色溶液区别开来,这种试剂是( ) A.NaOH B.KCl C.稀H2SO4 D.KNO34.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浓硫酸和浓盐酸,若把它们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则( )A.浓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B.浓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C.浓盐酸对杯底的压强变大D.浓硫酸对杯底的压强变大5.欲将含有盐酸的CaCl2溶液中和至中性,在不用指示剂的条件下,应加入的试剂是( )A.石灰石粉末 B.石灰水 C.碳酸钠 D.生石灰粉末6.用锌.氧化铜.稀硫酸作原料,采取下列两种途径制取铜稀H2S04CuO①Zn———→H2———→Cu稀H2S04Zn②CuO———→ CuS04———→ Cu若这两种方法制得的铜的质量相等,则下列叙述符合实际实验结果的是( )A.一定消耗质量相等的氧化铜B.一定消耗相同质量的锌C.一定消耗相同质量的稀硫酸D.一定生成相同质量的硫酸锌7.盐酸和硫酸常用做金属表面的清洁剂,是利用了它们化学性质中的( )A.能与碱反应 B.能与金属反应C.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D.能使石蕊试液变色二.填空题8.氢氧化钠俗名、和。
固体放置于空气中质量,是因为①,②,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常在溶液中加入,如果发现有生成,证明已变质,检验时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所以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
9.有五种白色固体,分别是生石灰.苛性钠.熟石灰.碳酸钙和纯碱。
其中A 有强腐蚀性,当它暴露在空气中表面变潮湿,最后转变成C,B跟C作用生成A,D煅烧生成E,E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并转变成B。
根据上述关系,可推断A.B.C.D.E 的化学式为A ,B ,C ,D ,E 。
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10.现有白纸.溶质质量分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紫色石蕊试液,设计“雨”落叶出红花开的趣味实验:先在白纸上用玻璃棒蘸画上花,再蘸画上叶,将白纸挂起来,用向纸上喷洒即可。
实验的化学原理是。
11.氢氧化钾是我国古代纺织业常用做漂洗的洗涤剂,古人将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灼烧后的固体(主要成分是氧化钙)与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在水中相互作用,就生成了氢氧化钾。
请按要求用化学方程式表达上述反应。
(1)分解反应:(2)化合反应:(3)复分解反应:12.2020年6月某校环保小组监测到一个造纸厂仍在向淮河排放无色碱性污水。
请你根据碱的两条不同性质,设计两个实验来证明。
①②拓展提高13.如图,某气体x可能是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x气体燃烧,把燃烧后生成的气体通过A、B两个洗气瓶,试回答:A B(1)若A洗气瓶的质量增加,B洗气瓶的质量不变,则X气体是(填化学式,下同) ;(2)若B洗气瓶的质量增加,A洗气瓶的质量不变,则气体是;(3)若A.B洗气瓶的质量都增加,则x气体可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