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浪漫主义绘画欣赏_图文

浪漫主义绘画欣赏_图文


反映1830年革命的《自由引导人民》是法国画家德 拉克 罗瓦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之一。画家以
奔放的热情歌颂了这次工人、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 子参加的革命运动。高举三色旗的象征自由神的妇 女形象在这里突出地体现了浪漫主义特征。她健康 、有力、坚决、美丽而朴素,正领导着工人、知识 分子的革命队伍奋勇前进。强烈的光影所形成的戏 剧性效果,与丰富而炽烈的色彩和充满着动力的构 图形成了一种强烈、紧张、激昂的气氛,使得这幅 画具有生动活跃的激动人心的力量。
血的颜色,突显这场东方屠杀的猛烈。
梦见了一个真实的场景。。 。
这幅画名为<沙尔丹那帕 勒之死>作者德拉克洛瓦是 法国浪漫派最伟大的画家.
油画,395*495厘米, 1827年作,巴黎卢浮宫藏)
这一作品取材于英国著名
诗人拜伦的一首长诗,描写 阿尔及利亚第一王朝最后一 个皇帝在行将覆灭时,残忍 地将后妃宫女及其爱马等统 统杀死,然后纵火自焚同归 于尽的情景。画面上人物众 多,到处都洒满了各种东西 ,几乎没有一点空隙,充分 体现了这个行将灭亡的王朝 在覆灭前的动乱气氛。但是 ,在这动乱之中,仍然有一 个主要人物起着同一整个画 面的作用。这就是侧卧在寝 床上的那个及其残忍的沙尔 丹纳帕勒国王。正由于他的 命令,才发生了画面上那许 多令人同情,使人愤慨的各 种情景。全画色彩对比强烈 ,描写动人心弦。是一张揭 露专制暴君罪行的作品,也 是体现德拉克洛瓦浪漫主义 美术特点的代表作之一。
《希奥岛的屠杀》,表明画家对希 腊人民的声援与同情。在这幅画上 ,画家把全部精力放在色彩的力度 上,他用豪放的大笔触,通过明暗 对比与人物的姿态,把复杂动荡的 场面及挣扎惊恐的场景,处理成前 景与远景两个层次,来表现这幕悲 剧。显示出德拉克罗瓦对于生活中 最敏感的人道与正义问题,是十分 关注的。
德拉克罗瓦在这里描绘了1822年士耳其侵略军在希 奥岛大肆屠杀手无寸铁的希腊平民的情景。这一暴 行激怒了整个欧洲。《希奥岛的屠杀》,表明画家 对希腊人民的声援与同情。在这幅画上,画家把全 部精力放在色彩的力度上,他用豪放的大笔触,通 过明暗对比与人物的姿态,把复杂动荡的场面及挣 扎惊恐的场景,处理成前景与远景两个层次,来表 现这幕悲剧。显示出德拉克罗瓦对于生活中最敏感 的人道与正义问题,是十分关注的。
浪漫主义绘画欣赏_图文.ppt
君不见黄河水天上来 奔腾到海不复还 天生我才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浪漫主义美术出现的社会 背景、基本特点
浪漫主义美术产生于大革命失败以后的波旁王朝复 辟时期,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越来越感 到失望,一些知识分子感到苦闷,他们反对权威、 传统和古典模式,从而产生了浪漫主义美术。他们 提倡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性和自我表现,以民族奋斗 的历史事件和壮美的自然为素材,抒发对理想世界 的追求,以瑰丽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表 现激烈奔放的感情。总之,他们重感情轻理性,重 色彩轻素描,不满现实,追求幻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816年7月,法国政府派遣巡洋舰“梅杜萨号”,载 着400多名官兵以及少数贵族前往圣·路易斯港。 率领舰队的是一名明显缺乏实际能力的舰长,由 于他指挥错误,在途经西非海岸的布朗海岬南面 时不慎搁浅,造成了惨重的灾祸。
故事起因 船长肖马雷对航海知识一窍不通。上船后,他玩
忽职守,把随行的小船撇得远远的,主舰单放前 进。主舰在驶近毛里塔尼亚浅滩时,陷入了不能 自拔的沙碛。经过两天混乱而无效的努力,只好 弃船。船长却和一群高级官员乘救生船逃命了, 剩下150多名乘客被抛在临时搭制成的一只木筏上 ,让他们在汪洋大海里听凭命运摆布。几天过去 了,在饥渴和酷暑的折磨下,许多人开始绝望, 面包师深信没有获救的可能,投入大海中自杀了 ,还有一些人撬开酒桶,灌醉自己,企图忘却死 亡的痛苦。不久,这种绝望的情绪越来越疯狂, 一些人砍断缆绳,妄图让所有人一块完蛋。另一 些人去拦阻,于是爆发一场激烈的搏斗。有个叫 多米尼克的机械工参加暴乱被扔进海里后,哀嚎 着求救。工程师可怜他,跳下水抓住他的头发, 将他拖回木筏上。但不几天,这个忘恩负义的家 伙,又加入第二次暴动中。经过三次暴乱和平息 后,木筏上尸体横布。又过了几天,食物和水的 短缺变成了更大的威胁,两个黑人士兵饥渴到极 点,于是违反规定,将最后一桶酒剜个洞用吸管 偷喝,暴露后,被人无情地扔进大海里。有些人 把刺刀弯成大鱼钩,希望可以钓鲨鱼。但鲨鱼咬 住后一扯,鱼钩又变成笔直的刺刀了。经过这番 折腾,木筏漫上许多海水,一些受伤的人的伤口 被咸水浸泡惨叫不绝。
在人民有冤无法诉说的情况下,26岁的 籍里柯,走访了生还的船员,聆听了他 们讲述真实的遭遇,并到医院亲自看望 了受伤的船员和已经死去的船员家属。 他把聆听幸存者的叙述作为灵感的来源 ,同时也对腐烂的尸体、重危的病人等 进行现场写生,搜集素材。他要以此为 题,创作一张饱含激情和想象力的画, 让它再现出那惊心动魄的场面。为了这 幅画,籍里柯还托筏上一个生还者木匠 制作了一只木筏模型,让黄疸病人做模 特儿,在上面摆出各种惨状。为了能够 更真实地表现出海浪和天空,他也亲自 去海边进行研究。籍里柯用了18个月的 时间终于创作出了震动法国、波及欧洲 的《梅杜萨之筏》这幅“写实”的巨画。
但是路易十八政府怕此事张扬出去受到 舆论谴责,只在官方报纸上发了一条简 短的消息,悄悄通过军事法庭判处船长 降职和服刑三年就了事。两位木筏上的 幸存者不服,向政府上书,却遭到打击 ,被解除公职。在忍无可忍之下,他们 将这次船难经过如实写成报道,印成小 册子公开发售。这一举动立刻轰动了国 内外,遭到舆论的一片哗然,籍里柯也 格外愤慨。
《沙尔丹那帕勒之死》是一幅激昂、无法、充满情绪的画,其中表现出人类在暴 乱时的野蛮、淫荡和病态的残忍,它可以说是浪漫主义时期最浪漫的一幅画。
这幅画在描述亚述国王被围困在尼尼微宫中,为了不让他拥有的一切财产落 入敌人之手,于是命令宫中的官吏屠杀他的马匹、妻妾。图中左上方坐躺在床上 的沙尔丹纳帕勒亲眼目睹这个场面,各种扭曲人体以对角线的安排以及金子和鲜
最后,木筏上仅剩下27个人了 ,其中15个还能支撑一段时间 ,其余12人,受伤太重,神志 不清,不大可能熬下去了。而 且食品不足以维持所有的人, 有些人甚至开始偷偷啃噬刚死 去同伴的手肘了,于是那15个 人经过辩论,终于做出一个决 定,把那些在三次反暴乱斗争 中和他们并肩作战、甚至救护 过自己的伤病员,统统抛进大 海!150多人,最后只有10人 幸存下来,无论如何,这也是 一场特大的惨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