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体系教材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体系教材

(一)形势 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严峻,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等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频
发。 党中央、国务院对食品安全工作高度重视,全社会关注食品安全氛围空
前高涨。 全国和省级食安委新机制调整到位,领导协调功能明显加强;全国范围
内组织开展了食品添加物专项整治和“双打”行动; 食品安全总体处于可控状态,政府对食品安全事件的应对措施,基本正
社会诚信道德观念仍较薄弱;
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应急干预、教育培训及食品安 全标准与标准化,检验检测机构与队伍建设等食品 安全技术能力建设均需大力加强,
食品安全的系统监测、风险评估体系仍未建立。
大众的食品安全知识和意识提高仍需长期努力。
而这些任务绝非短期内即能完成和见效,进而严重 影响监管成效和整体监控目标的实现!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体系教材
主要 内容
第一章:当前食品的安全形势、 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
第二章:食品安全法规基础知 识
第三章: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 体系
第四章:食品安全法解读
第五章: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 生要求
第六章:食品安全防护
第一章
当前食品的安全形势、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
一、当前食品安全形势
确、及时、有序、有效。 食品安全零风险至少在当前或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是难以实现的。中国是
这样,全世界亦如此! 食品安全是全人类,全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共同问题和重大挑战!《食
品安全法》公布实施以来,中国已走上一条大规模预防和主动应对的正 确之路。
(二)近年来,我国连续发生了影响巨大的食品安全事件: 2001年在广东省发生的瘦肉精(即盐酸克伦特罗)中毒事件,
受检查,报告患儿近30万,5万多人住院治疗的严重后果, 并导致中国食品安全名声扫地,信任危机。
今年以来上海染色馒头、双汇“瘦肉精”、蜂产品 掺杂使假、硫磺熏蒸中药材、“牛肉膏”、火锅再 生底料、广东染色粉丝等一系列事件,密度之高, 前所未有,持续成为各大网络和主流媒体的新闻热 点,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食品质量和执法有效 性受到公众质疑。
四、食品安全应对之策
加强食品安全立法与制度建设 加快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突破框架,建立科学,合理,统一协调的食品安全
标准体系 资源与信息共享,建立高效、统一、准确的食品安
全检验检测网络 提高全社会精神文明和道德水准;加强食品安全信
用(诚信)体系建设 强化政府食品安全应急机制,处理突发性公共安全
新的传染性食源性病原体不断出现;气候变暖,生 态破坏及失衡带来负面影响。
农兽药残留监控体系不健全,兽药市场管理有待加 强;食用农产品中农兽药残留和有害元素超标状态 堪忧!
非食用物质违法添加及食品添加剂滥用令消费者担 心!
从原料农兽药使用、加工过程添加剂和卫生控制、 流通领域监管各环节都存在漏洞。法律体系有待完 善和改进。
事件是政府执政能力重要表现
加强食品安全技术能力建设,重点包括:
1、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及食品安全状况评 价体系的研发
2、先进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技术与装备研究。
最近国务院食安办组织7个部委共同研究制定 了“地沟油”检验方法论证方案,在原食用油检验 酸价、苯并芘、农药残留等9项指标基础上,找到 了包括多环芳烃、胆固醇、电导率和特定基因组成 等4类能够排查“地沟油”的有效指标,初步建立 了“地沟油”检验的指标体系。
造成484人因食用有毒猪肉到医院治疗; 2004年的阜阳奶粉事件; 2005年苏丹红事件; 2006年多宝鱼硝基呋喃代谢物事件; 2007年输美宠物饲料三聚氰胺事件。 2008年初发生的输日毒“饺子事件”,引发一场中国食品对
日出口的危机; 2008年9月发生三鹿婴幼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奶粉事件,造成了约2200万人接
(三)国外食品安全事件频发
爆发了德国食品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污染、台湾 塑化剂事件、日本核泄漏污染食品、马来西亚假 “燕窝”、美国鸡蛋沙门氏菌污染、英国疯牛病等。
(四)我市食品安全不容乐观
2003年的敌敌畏火腿事件。 2009年4月兰溪晨园乳品被查出违法添加皮革
水解蛋白粉。 在国内外造成的恶劣影响,长期难以消除。
食品安全“死灰复燃”,如氯霉素、三聚氰胺、瘦 肉精、转基因、水产二氧化硫和甲醛、核污染等项 目被国外检出,引发链式反应
“掺杂使假”事件在国外遭炒作,如蜂产品、茶叶、 水产冰衣金属问题
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道德诚信急待提高,以杜绝“地 沟油”、火锅再生底料等的发生。
“非传统食品安全问题”有上升趋势,意故污染和 蓄意破坏,是刑事犯罪。“传统食品安全问题”由 生产、加工、流通环节引入的污染,因过失造成, 不能完全避免,但可预测、预防。
3、食品安全溯源/跟踪,预警技术研究
4、食品安全关键性,预防性控制(含认证认可) 技术研究
5、食品安全宏观战略,方向,政策研究与国际 合作
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发布机制,做到公开透明,完善 监督机制。
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食品安全意识, 形成全社会关心、理解、支持食品安全工作良好氛 围
三、中国食品安全深层次原因
中国自然环境污染严重,治理艰难;而2-3亿 农户分散种养殖,我农入业投品不规范使用, 致使食用农产品源头安全监控难度大。
我国食品加工,流通,餐饮中,大量小作坊, 小摊贩,小餐饮监管整治任务艰巨!
作为发展中国家,政府监管起步较晚,监管 体制和机制有待进一步改革,食品安全法制 和标准建设相对滞后;
二、食品安全工作仍处于攻坚破 难的关键阶段
我国正处于食品安全风险高发和矛盾凸现期;食品 安全从某些领域看,问题相当严重,形势十分严峻。 例如: 我国食物中毒问题,反复出现,而且漏报率较高。 我国食源性疾病仍是食品安全主要问题,其中微生 物污染及食源性寄生虫病(龚地弓形体、猪囊虫、 旋毛虫)比例很高。 动物疫病(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等),尤其是人 畜共患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2005年,我国部分地 区爆发亚洲I型口蹄疫、猪链球菌疫情。2004年至今 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不断发生,导致中国生的禽肉目 前全部不能出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