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某热电有限公司污泥深度干化处理技术方案埃迪欧环保技术有限公司2013年6月目录一、概述 (4)1.1项目概况 (4)1.1.1项目建设的目的及内容 (4)1.1.2设计处理工艺技术路线 (4)1.1.3工程项目规模、内容及提供服务方式 (4)1.2设计主要执行标准、法规 (4)1.2.1主要法规与标准 (4)1.2.2设计原则 (4)2.1 技术简介 (5)2.2技术机理 (6)2.3技术参数 (7)2.4 技术特点 (8)2.5 技术创新点 (8)三、污泥深度处理方案设计 (9)3.1工艺设计 (9)3.2 污泥深度脱水技术路线 (9)3.2.1污泥深度脱水技术路线简介 (9)3.2.2污泥深度脱水技术路线工艺 (10)3.3 主要设计参数 (11)3.3.1污泥储存系统 (11)3.3.2污泥调理系统 (11)3.3.3污泥脱水车间 (11)3.4 电气设计 (13)3.4.1 设计依据及规范 (13)3.4.2 主要用电负荷 (13)3.4.3 电气控制及继电保护 (13)23.4.4自动化系统 (13)3.5 成本预算 (13)3.5.1 设备投资成本 (13)3.5.2污泥脱水成本 (15)四、本公司项目业绩介绍 (16)3一、概述1.1项目概况1.1.1项目建设的目的及内容根据环境保护部2010年11月26日发布的《关于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中的要求:鼓励在安全、环保和经济的前提下,回收和利用污泥中的能源和资源。
污泥产生、运输、贮存、处理处置的全过程应当遵守国家和地方相关污染控制标准及技术规范。
依据上述要求,本项目需依据设计一套污泥处理方案,使处理后的污泥满足现有政策和最终处置的要求,以解决江苏新动力(沭阳)热电有限公司当前污泥处理处置的难题。
1.1.2设计处理工艺技术路线本项目推荐采用我公司专有技术——“污泥深度脱水工艺技术路线”,该处理工艺可将污泥的含水率降低到60%以下,为后续掺烧处置提供便捷。
1.1.3工程项目规模、内容及提供服务方式工程规模:150吨/天(含水率82%),工作时间:24小时。
工程内容:工程设计、设备采购、安装调试等。
1.2设计主要执行标准、法规1.2.1主要法规与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关于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的通知》(建成[2009]23号,2009年)《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政策(试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泥质》(GB24188-2009)《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分类》(CJ/T 239-2007)1.2.2设计原则(1) 本项目以实现污泥稳定化、无害化和减量化为首要设计原则,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4一步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2) 项目严格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符合国家的相关法规、规范及标准;(3) 所选用的污泥处理工艺、设备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环境规划相适应;(4) 设备选项、工艺的设计要符合污水厂污泥泥质的要求,所选用的污泥处理工艺力求技术先进成熟、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可靠、便于管理维护、高效节能、经济合理,减少日常维护费用;(5) 妥善处理工程建设和运行中可能产生的粉尘、臭气、噪声以及废水,避免产生二次污染问题。
二、一体化污泥深度脱水技术2.1 技术简介一体化污泥深度脱水技术是埃迪欧环保自主研发技术,在不依赖任何外界热能等条件,仅通过添加少量药剂改性和机械压滤方式把含水率80%或95%-98%的污泥一次性降低至60%以下,再经24~72小时自然风干后含水率可降低至50%左右,完全达到环境保护部办公2010年11月26日发布的“关于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办[2010]157号)中规定的“污水处理厂以贮存(即不处理处置)为目的将污泥运出厂界的,必须将污泥脱水至含水率50%以下”标准要求。
并且干化后的污泥具有较高的热值,可送至燃煤电厂或垃圾电厂与燃煤或生活垃圾混合焚烧发电,也可堆肥及土地、园林利用或制砖等其他资源化利用。
改性后的污泥再以高压泵送至污泥脱水机,污泥脱水机采用高压板框压滤机,高压泵以0.6~1.0MPa的输送压力将改性后的污泥送入污泥脱水机的多块滤板之间的空隙内,因有0.6~1.0MPa的输送压力,在高压泵污泥输送至滤板之间的空隙内过程中,即有部分水分被滤出,当高压泵的输送压力逐步升高至最高压力1.0MPa时,表明污泥脱水机的多块滤板之间的空隙内都充满了污泥,即高压泵已不能再将污泥输送至滤板之间的空隙内,此时,停止高压泵的运行,并关闭污泥脱水机的进泥阀门,启动污泥脱水机的高压油泵,由高压油泵提供1.2~1.6MPa的压力压缩滤板之间空隙内的污泥,使滤板之间空隙内的污泥再次压滤,得到含水率为60%以下的半干泥饼。
5高压板框压滤机选用国内知名品牌,压滤机机架材质为Q345B中板,使用寿命更长;液压站采用多项进口设备和工艺,密封件5年不更换,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压滤机操作方便、运行灵活、安全可靠;电气控制系统核心控件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产品,并预留DCS远程接口,实现设备的自动化运行,远程监视操作和遥控操作。
重要过滤元件滤板采用聚丙烯与合成橡胶共混的新材料,拥有多项专利,在温度、弯曲强度、屈服挠度等各项测试中性能世界领先。
一体化污泥深度脱水技术主要由:湿污泥储仓、湿污泥输送系统、污泥改性系统、特种压滤机机械脱水、半干污泥输送系统、废水处理排放系统等组成,一般分为主机系统、辅机系统、配套工程、厂房土建等四大部分。
一体化污泥深度脱水技术建设地点一般选择在污水处理厂附近或污水处理厂内脱水机房附近,一方面便于污泥的输送,另一方面压滤出水可直接回流到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一体化污泥深度脱水技术经高压板框压滤出的水清澈透明,pH值6.5-7.5,回流后对污水处理系统无影响。
2.2技术机理污水处理厂污泥是由液体和固体两部分构成的悬浮液,污泥脱水是整个污泥处理工艺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其目的是使固体部分得到富集,减少污泥体积,为污泥的最终处置创造条件。
为使污泥液相和固相分离,需克服他们之间的结合力,所以能量问题是污泥脱水的主要问题。
污泥中的水分赋存状况大致有四种形式即:A、裂隙水B、毛细结合水C、表面吸附水D、内部水,这四种水除了裂隙水可以以物理方式压滤以外,其它三种水表面具有强大的负电子包裹着,它是不能以物理压滤析出的。
我们一般将前者称谓自由水,后三种称谓束缚水。
针对结合力的不同形式,有目的采用不同的外界措施可以取得不同的脱水效果,如:(1)借助于自然重力场或者机械产生的人工重力场(采用浓缩或者气浮方式)用较小的力分离孔隙水;(2)借助于外界机械产生的较大压力差(负压或者高压)或者机械重力场分离毛细水6和附着水;(3)借助于热能分离吸附水和内部水。
本技术的关键是采用化学和物理的综合方法对污泥颗粒进行表面化学改性,使其颗粒表面的水和毛细孔道中的束搏水使其成为自由水,这样就可通过特种机械压滤将水分析出。
2.3技术参数1)含水率95%-98%的湿污泥进入压滤机,脱水时间仅2小时即可得到含水率60%以下的泥饼,为一般压滤机脱水时间的1/5~1/3;2)压滤脱水时采用1.2~2.0MPa高压,并采用间隔、递增式施压工艺。
3)采用二次压缩,高压泵送料时进行第一次压滤脱水,一次压滤脱水结束后,由高压油缸提供1.6MPa的压力再次压缩滤板之间空隙内的污泥,使滤板之间空隙内的污泥第二次压滤脱水。
4)特种压滤机采用了进料均匀分布,保证污泥在滤板里分布均匀、泥饼厚薄一致、含水率均衡;5)脱水污泥经加药后,泥中的胶团结构因加药发生化学反应,将胶团中吸附水转化为易于脱去的间隙水,提高了污泥的脱水性能。
6)所加药剂为高效疏水性有机和无机混合型药剂,可在胶核上形成不可逆的结晶固态化。
这种固态化过程从而保证了改性后污泥不致二次污泥化,即雨水浸泡难溶蚀,遇水不再溶解。
72.4 技术特点1)一体化污泥深度脱水技术不依赖任何外界热能等条件,仅通过加药改性和机械压滤方式把污泥含水率从95~98%左右一次性降低至60%以下,再经24~72小时自然风干后含水率可降低至50%左右;2)加药药剂量仅为湿污泥量的2~4%,加药药剂不改变污泥的有机质,干化后的污泥热值在1000~2500Kcal,可作为低热值燃料;3)对含水率97%污泥经过调理和高压压滤后,总量减少为含水率60%的污泥,污泥总量减少85%以上;4)干化后的污泥抗压强度好,透气性优良,污泥泥质达到污泥土地利用(农用、园林绿化、土地改良)标准、填埋标准中的泥质要求;5)干化后的污泥雨水浸泡难溶蚀,确保不会产生二次污泥化,遇水溶解率小于5%;2.5 技术创新点寻求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符合国家循环经济要求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方案,尽快解决污泥所带来的环保问题已刻不容缓,本技术从污泥含水的赋存状况入手,根据污泥物化特性,从源头到终端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系统工程。
该技术突出了污泥处理首先要实现“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的目标,同时,又充分体现了资源化利用的原则,符合国家提倡的发展循环经济要求;我们认为该技术路线可能会成为引导今后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的市场主流。
本项目的技术特点除了投资相对较省,运行成本较低,在整个运转过程无烟、无臭气、无噪声,不依靠任何外界热源,无二次污染,并能做到清洁运行,更为重要的使废弃污泥资源化方面,提供了一条具有可操作性的途径,这对我国面临面广、量大的污泥处理处置形势,无论在自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均是有十分重要意义的。
所加药剂对污泥中的蛔虫卵、粪大肠菌群、重金属有去除作用,达到污泥土地利用(农用、园林绿化、土地改良)标准和填埋标准中的泥质要求;8设备制造完全国产化,机械化程度高,设备体积小,生产场地清洁无任何臭味等,仅仅只有压滤水以密闭管道送污水厂集中处理,杜绝了二次污染。
特别是本技术中所加药剂的原材料本身就是一种也需要处置的废弃物,即“以废制废、综合利用”,在进行污泥处置的同时,将其中的另一种需要治理的废弃物达到综合利用。
自投入正常运行以来,达到行业及专家的一致好评,并对处理的污泥进行了跟踪监测,对经本技术干化前、后的污泥中主要重金属含量及压滤出水进行了监测,符合设计指标和相关的行业标准要求。
该技术突出了污泥处理首先要实现“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的目标,同时,又充分体现了资源化利用的原则,符合国家提倡的发展循环经济要求;我们认为该技术路线可能会成为引导今后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的市场主流。
本技术现已在浙江绍兴、吴江、海宁、江苏南通、河南新乡,山东济宁等地建有示范工程,得到专家的好评,并认为可能成为污泥处置的发展方向三、污泥深度处理方案设计3.1工艺设计3.1.1处理规模及进泥出泥设计参数污泥设计处理规模近150吨/天(含水率82%),工作时间为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