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_《过零丁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过零丁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历史上有许多的文人志士为了祖国的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你知道的都
有哪些?
学生各抒己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南宋著名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来体会他的爱国热情。

(板
书课题、作者)
二、出示教学目标:在朗读吟诵中,把握诗歌内容,品味诗歌语言,感悟文天祥为正义
而献身的精神。

(引导学生齐读)
助读资料一: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
吉安市)人。

宋理宗时中状元,官至丞相,封信国公。

临安危急时,他奉命至元营
议和,因据理抗争而被拘,后脱险逃出,并率兵抗元,兵败而被俘。

在拘囚中,经
敌人多方折磨,百般诱降,但临死不屈,终被元军杀害。

他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也
是宋末著名的爱国诗人。

助读资料二:这首诗是作者被俘第二年正月经过零丁洋时写的,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拒绝,并写了《过零丁洋》这首诗以明志节。

三、活动一:读出一种情感
(1)要求:读准、读顺
读出轻重缓急
读出情感的波澜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独学:结合小注疏通诗歌大意,将不理解的字词句标下来,并体会诗歌的情感变化。

(3分钟)
组议:先就不理解的字词句和诗句情感的变化两两对议,然后小组内各自设计不同形式的朗读,读出情感的波澜。

(3分钟)
(2)我来朗读你来评
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推荐代表进行展示读。

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学习诗歌,就是要学习朗读,读出韵味,读出情感,这首诗前六句情感悲凉沉痛,后两句转悲为壮,构成了全诗沉郁悲壮的风格。

朗读。

活动二:品析一点妙处
(1)话题:我欣赏到的诗中的“一点”之妙
“一点”:字词句之妙
修辞之妙
情感抒发之妙
手法之妙……
组学组议:请各小组任意选取其中“一点”组内共同品析其妙处,一位同学做代表执笔写下你们品析的结果,并准备代表小组发言。

(5分钟)(2)我来品析你来评
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推荐代表进行赏析。

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过零丁洋》是文天祥用生命谱写的千古绝唱。

诗人用整齐的句式,奇巧的修辞,丰富的表达抒写了悲凉的心境和悲壮的情怀,全诗表现出坚贞的的民族气节和昂扬的战斗意志,慷慨悲壮,感人至深。

活动三:做好一点积累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明.于谦《石灰吟》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乌江》
四、堂清
1、解释下列词语
干戈:____________
寥落:____________
汗青:____________
2、下列高度概括了当时的社会形势和个人命运的一句是()
A.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气概?请简要赏析。

五、推荐阅读: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王怀让)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字词,但学生还缺乏敏锐的语言感受力,所以培养
语感首先要从字词积累着手。

七年级的学生古代诗歌的学习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能够通过自己的阅读、品析,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文中所蕴含的情感。

对于诗歌的朗诵也有一定的基础,只是平时缺乏专门的训练,在朗诵的技巧和表现力上有很大的不足。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中学生能“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传统的诗歌教学都是通过对字句的解释、翻译来解读内容,这样就把完整和谐的诗词艺术作品分解得支离破碎,所以我先让学生去读,以读为为抓手,无数次的读。

学生在能够背诵的基础上进行赏析,学生都成了充满自信的小诗人,妙语连珠,精彩不断,他们欣喜地发现解说内容不再是原来的“文言对白话”式翻译,而是有“诗情画意”的妙处,充分体验了成功的愉悦。

整堂课学生的表现还是比较积极的,课堂气氛活跃。

教学反思
主要亮点:
1.这节课的教学创意就是先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来评价,自己赏析自己评价。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

师生良性互动,在课堂上促进了感情的交融,我发现下课后他们看我的眼神都觉得更亲近了。

以后我要多上这样的课……
2.这节课的整体思路是开放式的。

学生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选的赏析点可能多种多样,教师除了要多角度的透彻的备课外,还要备学生,同时适当适时的引导学生规范学生。

不足之处:
感觉自己教学语言运用的不到位,以后要锤炼自己课堂语言。

精读训练不到位。

教材分析
说我对课文的品读欣赏:
北师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慷概正气”。

所谓“慷概正气”就是表现诗人崇高的爱国精神,为了崇高理想,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包括生命。

本课是第三单元“慷概正气”中的第二篇讲读课文。

是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的作品。

公元1278年,文天祥抗元兵败被俘。

第二年元月,元军出珠江口,进攻南宋最后据点崖山,
文天祥被押解同行。

过零丁洋的时候写了这首诗,决定以死殉国。

这首诗是文天祥为誓死明志而作。

首联是诗人对自己一生遭际的回顾.他抓住了两件大事:一是读书入仕,这是关系他个人政治前途的大事,从此他的命运跟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二是毁家报国,起兵勤王,这是关系国家存亡的大事.「干戈寥落」四字,说明当时天下像文天祥那样高举义旗,为国奋战者实在寥寥无几.这悲切哀怨的自述,暗含对苟且偷生者的愤慨,对屈膝投降者的谴责.
第二联紧承上联,对「辛苦遭逢」,「干戈寥落」作具体的描写.用「风飘絮」,「雨打萍」两个形象的比喻,勾画出国运乖蹇,人民流离的景象,又是对风雨飘摇中的南宋时局的高度概括.这两句对偶严密工整,形式上节奏鲜明,韵律协调;内容先后映衬,相得益彰.
第三联进一步就家国身世而抒发情怀.诗人选取两个在自己戎马生涯中有深刻意义的地名作为当时特殊心境的写照,贴切自然,恰如其分.他利用「惶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地名的多义性,构成重叠复沓的句武,传神地表现了作者当日战败昀「惶恐」心境与今日的「零丁」处境.这两句亦工对精巧,读来铿锵有力.
尾联借用自问自答的句式,寄托自己誓死不降,以身殉国的高洁志向.两句直抒胸臆,气势磅礴,表现了诗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由于诗人生活在南宋政权岌岌可危的时代,吟咏的是自己悲壮的战斗历程,抒发的是自己慷慨的爱国情怀,大义凛然,笔力千钧,因此掷地有声,成为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
《过零丁洋》评测练习
1、解释下列词语
干戈:____________
寥落:____________
汗青:____________
2、下列高度概括了当时的社会形势和个人命运的一句是()
A.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气概?请简要赏析。

课标分析
课标相关要求: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材关于诗词欣赏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点:
①欣赏诗歌,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②领略诗歌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和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③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④对诗歌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⑤能品味诗歌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