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PowerPointPresentation-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PowerPointPresentation-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路院长关于和谐学术生态建设的几点意见
五、严格自律和社会监督是和谐学术生态建设的关键。 和谐学术生态,重在建设,需要对科研活动和行为作出 必要的规范,也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和严格自 律。道德准则也好,行为规范也好,制度保障也好,最终 主要都体现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自律行为、身体力行上。 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增强科技人员的自 律意识,进一步重视社会监督的作用,使和谐学术生态建 设成为科技人员、科研机构和全社会共同的自觉行动。
No Image
பைடு நூலகம்
路院长关于和谐学术生态建设的几点意见
(主要内容包括5个部分) 一、和谐学术生态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制度、机制、管理和文化入手,着力构建和谐有序、 竞争向上、创新友好的发展环境,形成理念引导、制度保 障、严格自律、社会监督的格局,努力成为全社会道德建 设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表率,促进我国科技事业和谐健 康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作出贡献。
路院长关于和谐学术生态建设的几点意见
三、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和谐学术生态建设的有力保证。 ……制度的作用则在于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合理、应该 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要求科技工作者严格遵守、相互约 束,并依此实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对违规行为进行认真 严肃的查处。本次发布的《意见》对科研行为的道德准则、 行为人的自律责任、科学不端行为处理等方面作出明确具 体的规定,是对已有规章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必将对我院 和谐学术生态建设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二、中国科学院的和谐学术生态建设
中国科学院作为我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方 面的最高咨询机构和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 在努力为我国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国家安全等 方面作出贡献的同时,历来十分重视引导广大科技人员树立 正确的科学价值观,端正科学理念,恪守科学伦理和道德准 则,形成了“科学、民主、爱国、奉献”的光荣传统和“唯 实、求真、协力、创新”的优良院风。
中国科协组织专门的调研活动,起草了《科学家行为准 则》草案。
旗帜鲜明地提倡科学道德、提倡严格自律,坚决反对、 抵制科研工作中的剽窃、抄袭、夸大成果、弄虚作假等不道 德的行为。 并声援、支持那些成果被抄袭、论文被剽窃的受害者, 努力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
教育部成立了学风建设委员会,通过设立专门机构来促 进高校学风建设的经常化、规范化。 科技部成立了专门的科研诚信建设办公室,按照《国家 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的规定, 分工负责具体查处事项的专家调查组组建、讨论处理建议、 落实处理决定等工作。办公室于2007年1月正式运作。 科技部还将与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 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协商,成立国家科 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委员会,以“协调推进科研诚信建设工 程”。
《意见》解读
二、明确科研行为的基本准则
(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道德准则。 (二)遵守诚实原则。尊重合作者等的直接和简介的贡献;… (三)遵守公开原则。保守国家秘密和保护IP的前提下,公开科研
过程与成果,效益最大化;…
(四)遵守公正原则。认同和恰当评价竞争者的贡献;有错承认;
不得妨碍竞争者正常研究工作;…
《意见》解读
《中国科学院关于加强科研行为规范建设的意见》 (主要内容包括5个部分) 一、建立和维护科研行为规范
科研行为规范是科技创新团体必须遵守的规则,主要 包括科研行为的道德准则,行为人的自律责任,科学不端 行为处理等。中国科学院本着“唯实求真、自觉自律、违 规必究、公开公正”原则,建立和维护科研行为规范。
路院长关于和谐学术生态建设的几点意见
四、科技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是和谐学术生态建设的环境保障。 ……和谐学术生态建设需要有一个好的科技体制机制环境。 遏制学术浮躁、学术腐败等现象的发生,必须进一步深化 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和使用制度, 改革完善学术评价和奖励制度以及科技资源配置体制,加 快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为营造和谐学术生态提供 良好的制度环境。
《宣言》解读
科学的道德准则 • • • • 诚实守信 信任与质疑 相互尊重 公开性
《宣言》解读
科学的社会责任
科学工作者必须更加自觉地遵守人类社会和生态的基本伦理,珍惜与 尊重自然和生命,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同时为构建和发展适应时代特 征的科学伦理做出贡献。 科学工作者要更加自觉地规避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承担起对科学技 术后果评估的责任,包括:对自己工作的一切可能后果进行检验和评估; 一旦发现弊端或危险,应改变甚至中断自己的工作;如果不能独自做出 抉择,应暂缓或中止相关研究,及时向社会报警。 科学工作者必须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珍惜自己的职 业荣誉,避免把科学知识凌驾其他知识之上,避免科学知识的不恰当运 用,避免科技资源的浪费和滥用。要求科学工作者应当从社会、伦理和 法律的层面规范科学行为,并努力为公众全面、正确地理解科学做出贡 献。
1996年,我院率先成立了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为 全国科技界加强科学道德建设起到示范作用。 1998年,在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之初,我院就提出要加强 创新文化建设,强调创新文化在知识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 强调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价值观对于科技工作者的极端重要 性,并作出了一系列的规定和部署,相继制定了《关于加强 创新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改革中国科学院研究所 评价体系的决定》、《关于加强创新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 《中国科学院科技工作者行为准则》、《中国科学院关于科 技人员兼职的若干意见》、《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学道德自律 准则》等文件和规章。
一、我国的科研道德相关制度和体系
2006年4月,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 告科技工作的有关情况时表示,当前科技界违背科学道德规 范、败坏学风的科学不端行为、道德失范及学风浮躁现象时 有发生,有的还比较严重。“问题涉及项目申请和职称评定、 研究实施、论文署名、成果发表、荣誉获取和分配、项目评 审、科技评奖和同行评议、科研活动成果宣传等各个方面。” 从体制和机制上整治学术腐败等科技界的不正之风,已成当 务之急。
2006年11月9日,科技部发布 《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
为处理办法(试行) 》,自2007年1 月1日起实施。对于科研不端行为, 《办法》规定了从警告、批评直至 终止项目、收缴经费、在一定时间 内不接受项目申请的处罚措施。这 是中国政府部门出台的首个针对科 研不端行为的条例,将打击科研学 术造假进一步纳入法制化轨道。
《意见》解读
四、防治科学不端行为
(一)科学不端行为的认定 1、有意做出虚假的陈述:编造数据;篡改数据等 2、损害他人著作权:在署名中排挤重要贡献者,未经本人同意列入作者
名单,将不因享有署名权的人列入作者名单,等
3、违反职业道德利用他人重要的学术认识、假设、学说或者研究计 划:利用同行评议等途径窃取他人的研究计划和学术思想据为己有等 4、研究成果发表或出版中的科学不端行为:将同一研究成果提交多个
2006年7月,科技部召开防治学术腐败座谈会,就从制度 建设的源头上防治学术腐败加强制度建设向中央主要媒体通 报了有关情况。
2002年以来,科技部与中纪委驻部纪检组监查局密切配合, 从改革和完善科技管理入手,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 性文件: 《关于改进科技评价工作的决定》
《科学技术评价办法》(试行) 《科技部科技计划课题预算评估评审规范》
路院长关于和谐学术生态建设的几点意见
二、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是和谐学术生态建设的思想基础。 ……学术浮躁、学术腐败等现象的存在和发生原因是多 方面的,既涉及科学家自身的行为准则和道德作风问题, 还有单位、科学群体和组织评价科研成果的准则和方法问 题,但从根本上看,都关系到科学价值观,是其从思想根 源上背离了科学的本来目标和价值。因此,树立正确的科 学价值观、端正科学理念、明确社会责任是构建和谐学术 生态的根本。
《宣言》解读
科学的精神
科学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科学因其精神而更加强大。
科学精神是人类文明中最宝贵的部分之一,源于人类的求 知、求真精神和理性、实证的传统,并随着科学实践不断 发展,内涵也更加丰富。 科学精神是对真理的追求。 科学精神是对创新的尊重。 科学精神体现为严谨缜密的方法。 科学精神体现为一种普遍性原则。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评审行为准则与督查办法》
《关于在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中建立信用管理制度的决定》 《关于修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 《科技部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方案》 《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 》2007.1
科技部将从以下七个方面加大力度防治学术腐败: 一、加强源头治理,确保立项公开、公正、透明; 二、实行科技项目分类评价,纠正原有的导向不科学的弊端 ; 三、项目评审突出质量为主,力戒学术浮躁浮夸 ; 四、完善评审专家机制,防范评审中参杂“人情”因素; 五、建立诚信制度,加强科技人员道德自律 ; 六、严格经费监管,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 七、加强项目过程监管和验收,从多个关口把住项目执行质 量和实施效果。
《宣言》、《意见》解读
《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从科学的价值、科学的精神、 科学的道德准则和科学的社会责任等方面宣示了科学的理 念。 《中国科学院关于加强科研行为规范建设的意见》从建 立和维护科研行为规范,明确科研行为的基本准则,加强 学术环境建设,防治科学不端行为,加强领导健全组织等 方面提出了中国科学院加强科研行为规范的具体意见和措 施。
同时,还针对科技评价和计划管理制度不健全、评价体系 不完善、评价方法不科学等问题,以及科技界反映的学术 浮躁、学术腐败等现象,从促进我国科技事业健康持续发 展出发,我院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若干意见和建议,如 2004年向国务院提交了《我国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基本 分析和建议》的报告等。
2007年2月26日,中国科学院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向 社会发布了《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和《中国科学院关于 加强科研行为规范建设的意见》。这两个文件连同近年来 已经制定实施的有关规定,既有从更高和更深层次对科学 价值、科学精神、科学道 德准则以及社会责任等基 本理念的阐述,又有分别 针对各类科研活动及各类 科技人员行为的制度规范, 构成了进一步推进和谐学 术生态建设的较为完整的 体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