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航空航天模型运动器材通用要求

航空航天模型运动器材通用要求

ICS97.220Y55团体标准T/ASFC XXXX-XXXX航空航天模型运动器材通用要求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aeromodel and spacemodel equipments(征求意见稿)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目 次前 言 (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分类 (1)5要求 (2)6试验方法 (4)7包装与贮存 (5)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进行编写。

本标准由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中国航空运动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航空运动协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本标准起草人:航空航天模型运动器材通用要求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航空航天模型运动器材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试验方法和包装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航空运动协会航空航天模型比赛用器材,其他类型比赛、活动、训练可参考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296.5消费品使用说明第5部分:玩具GB6675.2-2014玩具安全第2部分:机械与物理性能GB/T9286-1998色漆和清漆划格试验GB19865-2005电玩具的安全GB/T22048玩具及儿童用品中特定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的测定GB/T26125电子电气产品六种限用物质(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的测定GB/T26701-2011模型产品通用技术要求3术语和定义3.1航空航天模型aeromodel and spacemodel一种重于空气,有尺寸和重量限制,用于开展航空航天模型运动(竞赛)、科研或娱乐的不可载人的航空器。

包括航空模型、航天模型、具有运动属性的无人机等。

3.2航空航天模型运动器材aeromodel and spacemodel equipment用于航空航天模型运动(竞赛)的设备。

3.3升力面积lifting surface area机翼面积和水平或倾斜安放的安定面在模型各轴线0度时水平投影面积总和。

3.4载荷load每平方分米升力面积上的以克为单位的重量。

3.5配重balance weight经过审核固定安装在模型内部,对模型重量规定或用以调整模型的重心位置而加装的重物。

4分类航空航天模型按照竞赛项目分为以下类别:——航空模型,包括自由飞类模型、线操纵类模型、无线电遥控类模型等;——航天类模型;——其他类模型。

5要求5.1一般要求5.1.1机械和物理性能5.1.1.1模型产品应配件齐全,不应有严重或影响功能的外观缺陷。

5.1.1.2模型外形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5.1.1.3模型使用的螺钉及其他连接件应能承受模型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应力。

5.1.1.4模型各部件应符合设计技术要求。

5.1.1.5工厂生产的模型产品及零部件的涂层经过GB/T9286-1998中规定的漆膜划格试验后,其涂层脱落面积不应大于GB/T9286-1998中规定的2级要求。

5.1.2安全5.1.2.1外观构造5.1.2.1.1机头、整流罩以及其它模型刚性的前端必须有大于5mm的半径。

5.1.2.1.2航空航天模型及其零部件的可触及部分应无毛刺和非功能性锐利边缘。

5.1.2.1.3航空航天模型不应使用以下部件:——金属桨叶的螺旋桨和旋翼;——修补过的螺旋桨和旋翼;——锋利的机翼或螺旋桨边缘;——尖锐的机头或螺旋桨固定装置。

5.1.2.2散热模型产品在使用中产生高温度时,应对其产生高温部位采取充分良好的散热措施。

5.1.2.3耐潮湿航空航天模型的耐潮湿应符合GB/T26701-2011中4.1.10的要求。

5.1.2.4电气绝缘应保证航空航天模型在工作状态下是电气绝缘状态。

5.1.2.5安全警示5.1.2.5.1螺旋桨驱动的模型产品应设有类似的警示说明:请与高速旋转的螺旋桨保持安全距离,以免发生绞伤、割伤等危险。

5.1.2.5.2以涡轮喷气发动机为动力的模型应设有类似的警示说明:请与高温喷口保持安全距离,以免发生烧伤、烫伤等危险。

5.1.2.6材料安全5.1.2.6.1工厂生产的模型产品或电子电气部件中若含有铅、汞、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等物质含量不得超过0.1%,镉含量不得超过0.01%(质量分数)。

5.1.2.6.2航空航天模型在正常使用及经滥用试验后所暴露出来的化学物质,不应给人体带来负面影响。

5.1.2.6.3工厂生产的模型产品或零部件中增塑剂含量不能超过表1的规定。

表1增塑剂限量要求增塑剂类别及对应CAS限量/%邻苯二甲酸二丁酯CAS84-74-2邻苯二甲酸丁苄酯CAS85-68-7三种增塑剂总含量≤0.1邻苯二甲酸(2-乙基)二己酯(DEHP)CAS117-81-75.2航空模型5.2.1一般要求5.2.1.1航空模型最大飞行重量(含燃料)不应大于40kg,最大升力面积不应大于5㎡,最大翼载荷25000g/㎡。

5.2.1.2活塞式发动机(总和)最大气缸工作容积250m³,电动机电源最大标称电压72V。

5.2.1.3除电动机外,在距离模型3m进行测试,动力类模型飞机噪音应不大于96dB(A)。

5.2.2自由飞类航空模型5.2.2.1牵引绳在50N拉力作用下最大长度≤50m(包括脱钩装置和放飞装置)。

5.2.2.2自由飞类项目仅模型停车和迫降时,可以使用无线电操纵。

5.2.3线操纵类航空模型5.2.3.1操纵线的长度应满足竞赛规则的要求。

5.2.3.2应在三角摇臂轴和发动机间,必须明显和牢固地接入一根最细直径为0.5mm的安全索。

5.2.3.3运动员在手腕与操纵手柄之间必须使用安全索。

5.2.3.4线操纵模型的连接导线在承受自身重量3倍的拉力试验后,功能不失效。

5.2.4遥控类航空模型5.2.4.1遥控类航空模型最大标称电压应满足竞赛规则的要求。

5.2.4.2遥控类航空模型不应因为任何干扰或者意外操作而自行起动。

5.3航天模型5.3.1重量总重量或最大重量,包括模型火箭发动机(1个或多个)在内,不应超过1500g(S7花样类除外)。

5.3.2推进剂发射瞬间的模型火箭发动机(1个或多个)所含推进剂材料的重量不应超过200g,总冲不应超过160 N/S。

5.3.3工作级5.3.3.1工作级不应超过3级。

5.3.3.2较低级别发动机的总冲应大于或等于较高级别发动机的总冲。

5.3.3.3较低级别发动机推进力应大于或等于较高级别的推进力。

注:不包括在助推阶段同时点火的捆绑在一起的助推器。

5.3.4发射5.3.4.1发射装置或发射机构应采用能限制模型火箭在水平方向运动。

5.3.4.2模型发射角度应采用与水平夹角大于60度的发射角。

5.3.5结构要求5.3.5.1模型火箭的结构应具有多次飞行的能力。

5.3.5.2模型火箭应含有下降着陆时能减速的装置。

5.3.5.3遥控火箭推进滑翔机不应在飞行和着陆过程中有任何部分分离。

5.3.5.4模型结构中不应使用实质性的金属部件。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可以造成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头锥、箭体管、翼片;——箭体外部锐硬部件;——内部重金属部件。

5.3.5.5S1模型的最小箭体的直径不应小于18mm,且最小直径段的长度至少占总长度的75%。

5.3.5.6S5模型最小直径的封闭箭体的长度至少等于或大于上面每级箭体总长度的50%。

5.3.5.7设计和制作应包括提供气动稳定和所需恢复力的安定面,以维持基本正确的和可预计的飞行轨迹。

5.3.5.8模型火箭不应含有任何爆炸性或烟火类载荷(S7类除外)。

5.3.5.9依靠作用在模型上的气动升力稳定滑翔返回地面的S8模型,其最小总发射重量(包括发动机和发动机舱)不应小于该类模型最大规定重量的30%。

5.4飞行环境要求5.4.1航空航天模型飞行时水平能见度应不小于500m,垂直能见度应不小于500m。

5.4.2航空航天模型场地内应无明显遮挡物,无明显电磁干扰。

5.5其他器材要求5.5.1航空航天模型比赛应使用经过计量校准后的精度为0.01s的秒表。

5.5.2航空航天模型比赛使用的号位牌长应为210mm,宽应为297mm。

6试验方法6.1机械和物理性能通过目测,检查边缘有无毛刺,对模型产品及其元件的可触及部分按GB6675.2-2014中5.8的要求进行锐利边缘检测。

6.2螺钉和其他连接件螺钉和其他连接件检验应按照GB19865-2005中17.1的要求进行检验。

6.3标志和说明通过视检和测量,检查模型产品及其包装说明上的标志和说明。

6.4有害物质限量工厂生产的模型产品或电子电气部件中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等物质的含量应按照GB/T26125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

6.5增塑剂限量工厂生产的模型产品或零部件中增塑剂的含量应按照GB/T22048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

6.6噪声应使用噪音计在距离动力类模型飞机3m的位置进行测量。

6.7重量测量使用称重仪器对被测物体进行检测,称重3次取平均值。

6.8操纵线的长度和拉力使用卷尺测量操纵把中心线到单发动机模型的纵向中心线,或多发动机模型的对称中心线的距离。

对连接后的操纵手柄、操纵线和不带燃料的模型要加以10倍于模型重量的拉力试验。

在整个拉力测试中,作用于操纵手柄的力应平均分配到操纵线上。

6.9牵引绳长度测量在牵引绳两端施加50N的拉力,使用卷尺测量牵引绳长度。

6.10线操纵模型抗拉强度称量线操纵模型质量,对模型连接导线进行拉力试验,在5s内均匀施加模型重量3倍的力并保持10 s,然后,检查样品是否功能失效。

6.11航空航天模型编码使用目测的方式查看航空航天模型编码是否符合要求。

6.12飞行环境要求应使用温度计、湿度计、风速计测量环境是否符合要求。

使用风速计时,应站在地面将风速测量仪直臂举过头顶30s内,查看读数。

7包装与贮存7.1产品随带文件工厂生产的模型产品随带文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产品合格证;b)附件清单;c)产品手册;d)使用说明书,应符合GB/T5296.5的要求。

7.2包装根据产品体积选用符合标准的包装箱,包装设计应满足存储、装箱和运输要求。

带有包装箱的航空航天模型器材应有生产企业名称、产品型号、数量、生产日期、质量、相关认证标识及运输要求。

7.3运输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淋雨、暴晒及与腐蚀性物品混装运送。

7.4贮存航空航天模型应存放在具有防风、防潮、防雨和防晒的库房内,并按照说明书要求存放,不得与腐蚀性物品一起贮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