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就业与职业指导
此外,约七成一受访者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不好找工作。对于对 未来的就业前景是否存在焦虑情绪的提问,有五成六的受访者表示非 常焦虑。
样本显示,最理想职业中,二成八的大学生选择国家机关,之后是国 有企业、科研单位、学校这此较稳定的企事业单位; 选择民营私企、 自主创业的学生最少。(三个面向:农村、西部和基层)
过去,人们对“人才”的理解,大都侧重于高学历者。然而,如今 人们对“人才”的理解为具有一技之长者。高职高专生由于他们所学的 专业,一般都侧重于某个职业或专业,尤其是高职生的所学非常地对应 社会的“七十二行”,所以他们在毕业后都可学到一些实用的技能和本 领,在进入用人单位后很快就能轻车熟路地上岗作业,因此相当地“对 口”。这是本科甚至更高学历生所不能相比的,而且在实际情况和从某 种程度上来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在求职时更为“吃香”。所 以,高职高专生在求职时比本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又将再创新高 —— 达 到六百一十万人,还有一百多万历年没有就业的大学生,加之金融危 机导致部分企业发展失利,求职人数的激增、经济增长的放缓,使得 今年中国应届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面临着不同以往的难题。 中国 社会调查所最新在北京、上海、深圳、石家庄、郑州、成都、沈阳、 武汉、厦门、哈尔滨、西安等地抽取一千位应届大学生进行调查显示, 到目前为止应届生整体就业率为百分之三十五点六,之前社会保障部 发布消息力争今年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七成。离目标完成尚有一段 距离。
理论深、内容旧、起点 低、应用面窄,学得死
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在教师的 讲授、指引下,去进行探索, 学会应用,注重集体讨论和发 扬团队互助学习方式,强调独 立思考和创新思维发展
理论浅、内容新、起点高、 应用面宽,学得活
a
8
比较项目
传统教育
现代教育
就业 观念
组织需要就是我的志 自觉主动去适应市场的需要,树 愿,要求逆来顺受, 无个 立改行是绝对的,不改行是相对 性,做驯服工具。对统一分 的思想。要求自觉奋斗,自我培 配不满,就是右派。但国家 养成才,要求创新,要学会交际, 统包下来,不能金饭碗,至 协作,组织,要求有创业精神。 少有铁饭碗。可 “躺”在 要准备毕业即失业、有危机感, “母亲”怀抱里,不犯错误 要准备下岗后自己去“闯荡江 不下岗,生活安定,不发愁。 山”。要消除等级观念,首先保
终身教育;学生在校主要
打好技术基础,造就能力(自 学、分析、实践、表达、交际、 协作等),重点发展创新思维 与开发能力,以适应日新月异 的高新技术,因此,要求发展 个性,加强素质培养,发扬创 新精神
a
7
比较 项目
传统教育
现代教育
教学 方式
教学 内容
以教师为中心;课堂 讲授为主;围绕教材组 织内容讲授和考核
通知强调高职院校要把相关专业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其学 生毕业的条件之一,在颁发专业学历证书前,努力使符合条件的应届 毕业生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通知还希望各地、各部门和高职院校支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组 织好针对高校毕业生的专场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对符合就业困难人员 条件的高职毕业生,要帮助其按规定申请相应的鉴定补贴。
a
13
1.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快速积累基本的工作经验
阿里巴巴的总裁马云先生曾经在公开场合多次说过:“大学生就业应 该是多方面的,其中就包括选择开网店,开网店既能够赚到部分生活 费,还能够积累一定的销售技巧,为社会就业积累经验”
那么09年应届毕业生,就应该在剩下的半年内,积极的寻找就业机会, 将每一次的实习工作当做正式上班,通过实习和打零工来学习,熟悉, 了解行业知识,熟悉沟通技巧。
据统计,2008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招生300多万人,在校 生超过了900万人。
a
6
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面临的形势
比较 项目
指导 思想
传统教育
现代教育
一次性成才;将学生
未来就业需要掌握的知 识,能在在校期间灌输 给学生,因此内容繁多 而具体(围绕产品), 教学特点以传授知识为 主体,以适应某具体岗 位要求
a
5
教育部2009年3月12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积极应对当前金融危 机对就业形势产生的不利影响,积极调整高职院校的专业方向,适应 就业市场要求。
通知指出,教育部每年一季度为高职院校提供一次针对促进毕业生 就业的专业调整备案服务。各地、各部门应根据高职院校申请,审核 当年毕业班专业调整需求和实施条件,报教育部备案,并指导学校据 此及时进行专业设置结构调整。
通知要求,高职院校要切实落实高职学生学习期间顶岗实习半年的 要求,与合作企业一起加强针对岗位任职需要的技能培训,同时确保 学生的生产安全。后期调整方向的专业,更要加强与其他高职院校相 关专业和企业的联合与协作,并共享实训实习条件。各地、各部门要 利用好就业专项资金、失业保险基金等措施,帮助高职院校建立就业 见习制度、劳动预备制度,有效促进就业。
衡量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和水平的一个概念。他根据一个国家的高等学校 能够容纳大学适龄人口的比例 , 把高等教育发展划为三个阶段: 即适 龄人口中高等教育入学率约在 15 %以内 ,属于精英教育阶段 ; 约在15 %~ 5 0 %时 ,属于大众化教育阶段 ;在 5 0 %以上属于普及教育阶段。 我国改革开放后高等教育有了很大发展 , 特别是 1999年高校大幅度扩 招 , 极大地加快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进程。2 0 0 8年我国高等 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23% 。达到599万人, 进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阶段 后,一个突出问题凸现,大学生就业压力陡增。
资料来源:
a
4
一 国家政策
㈠ 周济指出,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殷切期待、对高 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毕业生的热情关怀。不久前全国人大审 议通过的《就业促进法》,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要把握好当 前毕业生就业 工 作面临的难得的历史机遇,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创造性地做 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㈡ 要继续深化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着力提升毕业生的 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高职院校必须把推进双证书制度 作为学校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努力确保实施职业资格证书相关专业80%以上的 应届毕业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㈢ 进一步落实就业指导人员、机构、经费 “ 三到位”, 提高就业指导服 务的 “ 全程化、 全员化、信息化、专业化 ” 水平,所有高校要从2008年起 开设就业指导必修课或必选课。 要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并且就业困难学生的帮扶 工作。 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对待每一位“双困”毕业生, 采取“一对一” 的方式, 进行重点指导、 重点服务、重点培训和 重点推荐,切实帮助他们解 决经济上、心理上、求职技巧上的实际困难, 并尽量给予适当求职经济补贴。 搞好离校前思想政治工作和毕业教育活动,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为毕 业生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人才网】公布的数据显示,高职高专毕业生在就业大战中占了上风。 按理来说,高学历的毕业生应该比低学历的更容易被用人单位所“青 睐”,因此相对而言本科毕业生应比高职高专生的求职更为容易。然而, 事实上相反了,高职高专生却站了上风,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原
来是如下的原因所致。
1 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定义有了真正的理解。
a
10
2 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稳定性很看重。
如本科(含)以上的高学历者相对于高职高专生,其稳定性是不 及的。许多本科生认为自己的学历高,于是就好高务远,在求职时眼 光都放在一些高职位上“左顾右盼”地东选西择,于是无形地缩小了 自己的就业圈子。而高职高专生,他们的择业要求就相对低些,于是 很容易找到工作。在进入用人单位后,高职高专生和本科生也表现出 不同的工作“态度”。本科生进去后,认为自己是个“人才”,觉得 鱼大塘小太屈才了,于是非常地“不安分”,一边工作一边还在继续 寻找更高的职位或更好的“理想”工作,当他们在短期的受训再次谋 得更好的职位后就一拍屁股“跳槽”走人了。而高职高专生在进入用 人单位后,由于工作得心应手和认为自己没高的学历做“资本”,所 以随遇而安性相对较大,于是在用人单位的稳定性就相对高些,深受 用人单位的“喜欢”。所以,高职高专生在求职时比本科生更为容易。
比如商业类,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在选择实习的时候,尽量可以选择 一些服务类相关的领域,甚至直接参与销售中去,这样可以领悟最直 接的商业规则和管理需求,暂时摒弃大而空的单纯理论,选择实战中 学习,这样才能够在真正就业中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
2.学会利用身边的关系网,将人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证在社会上能生存下来。
求学 费用
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干部, 自费上学,国家补贴,加帮贫贷 学杂费、住宿费、医疗费、 款。 面向人才市场,自主择业 调干生津贴等,国家全包下 (不包分配)学校既不包分配, 来,进入学校门,就入干部 就无权不批准学生转专业的要求 门。(过去进了中专,就为 干部编制)
a
9
高职高专的毕业生和本科毕业生,哪个更受 用人单位欢迎?
因此,要改变目前的本科生在求职时比高职高专生 更难的现象,除了在教育根本体系上的改革,让如本科 (含)学历以上的学生具有实用的技能和本领外,本科学 历以上毕业生还要“端正”自己的择业和从业心态。
a
12
三 应对策略和措施
08年岁末的金融危机,使得本来并不顺利的中国经济,在大环境的影响 下更加雪上加霜,率先受到冲击的是沿海的外贸型企业,紧接着就轮到了国 内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在整个经济陷入低迷之际,被誉为经济温度表的大学 生就业率,就受到了直接影响。 据国内知名招聘平台“老麦在线”的数据显示,到了09年6月毕业季开始的 时候,全国将会有超过500万大学生陷入工作难的状态,就拿IT业界来说, 目前明确制定了09年招聘计划的企业,不足往年的10%,大量的本专科学生 涌入就业市场,而企业提供的岗位却明显不足,使得整个08年岁末的毕业生 群体,陷入了一种紧张不安的状态。于是有人开始考虑随便找到工作,稳定 后图谋发展,开始出现了名校本科生抢夺以往属于高职高专毕业生的职位, 更有甚者出现了大量学生集体涌入一向冷门的服务业,纷纷做起了售货员, 收银员等专业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群体性的就业恐慌以及信仰迷失,使 得大学毕业生目前着力在工作本身,而非理性的职业规划和职业选择,这样 的现象如果大量出现在09年的就业市场,将会使得大学生就业市场更加混乱 无序,降低企业招聘的质量,干扰整个市场的正常运行。” 那么,还有半年就要进入就业市场的毕业生群体,在09年整体经济环境不佳 的状态下,如何才能顺利的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