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大学生就业指导第8章 (2)
大学生就业指导第8章 (2)
一、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权利
(四)就业选择自主权
(五)平等就业权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现代的高校毕业生 可以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双向选 择,自主择业”,即毕业生可以按照自己的 兴趣、爱好和能力选择自己喜欢和擅长的职 业,同时毕业生还有权决定自己何时就业、 何地就业等。家长、学校和用人单位,可以 为初出校门、缺乏工作经验的毕业生提供建 议和引导,但不能强迫或限制他们选择职业。
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享有平等的就业权利。 所谓平等,即毕业生有公平的机会去竞争工作 岗位,要反对就业中的各种歧视行为。目前, 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不良的就业歧视,如性别歧 视、学历歧视、地域歧视、身体条件歧视和经 验歧视等。
一、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权利
(六)违约及补偿权 用人单位、学校、毕业生三方签订《就业协议书》后,任何一方不得擅自毁约。如任何一方无
一、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权利
【阅读材料】
就业没有“双保险”
小张是某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像所有高校一样,他所在的学校在每年的10月就开始有不少公司来
进行招聘。小张一直想当一名公务员,但由于国家公务员的录取结果要在第二年的5月才公布,为了
上个“双保险”,小张在学校双选会上与一家公司签订了《就业协议书》。第二年5月,国家公务员
故要求解约,都必须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总体来说,违约一般有如下两种情况。
用人单位违约
用人单位由于单位改制、经营不 善等原因,有可能主动向毕业生 提出解除协议,而此时毕业生有 权要求用人单位严格履行就业协 议,否则用人单位将承担违约责 任,支付违约金。
毕业生违约
在现实就业过程中,毕业生出于 谋求更好的就业机会等原因,向 用人单位主动提出解除协议的情 况较多,这时毕业生应承担违约 责任。
录取结果公布,小张如愿以偿考上了公务员,于是小张决定与原先签订了《就业协议书》的公司解除
协议,该公司要求小王按照《就业协议书》约定缴纳3 000元的违约金。
一、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权利
信息及时
就业信息有很强的时效性,所以就业信息应及时、有效地向毕业生公布, 以免失去利用价值,影响毕业生就业。
信息全面
就业信息应当全面、完整,以便大学毕业生对用人单位有全面的了解, 从而做出符合自身要求的选择。
一、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权利
(二)就业指导权 就业指导工作直接影响大学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方向及求职择业等,它是大学毕业生
在签订《就业协议书》时,周维将协议书中要求自己填写的内容全部填写完毕,然后签字, 学校盖章,再交给用人单位。
接 下
案例导入
几天后,周维拿到用人单位盖好章的协议书后发现工资栏多了一条“此工资为税前工资”, 由于协议已经生效,又想到5 000元的违约金,周维只能忍气吞声。
周维到用人单位报到后,公司一直没有提签订劳动合同一事。在周维一再要求下公司人事主 管说:“劳动合同要试用期满以后再签。”但试用期满后公司仍没有与她签订劳动合同,并告之: “当初签订的《就业协议书》就是劳动合同,没必要重复签订。”不久,公司即以周维不能适应 岗位要求为由将其辞退,并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不存在劳动关系为由拒绝承担任何责任。此时, 周维知道自己上了用人单位的当,便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
第八章
大学生就业权益与保障
《大学生就业指导》(慕课版 第2版)
案例导入
周维是某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学习成绩较好,在校期间曾担任过学院的学生干部,这些优势 帮助她在短期内就收到两家用人单位的签约通知。周维在两家用人单位之间再三考虑,最终选择 了一家虽然福利待遇不是很好,但拥有较大发展空间的公司。双方经过协商签订了《就业协议 书》,就以下3个事项进行了约定:(1)服务期限两年,试用期3个月;(2)试用期工资2 000 元/月,试用期满工资3 000元/月;(3)违约金5 000元。
人单位不能单方面以劳动者不能适应岗位要求为由将其辞退。
目录
第一节 大学生就业权利与义务 第二节 大学生就业权益的保障 第三节 违约责任与劳动争议 第四节 个人权益的自我保护 第五节 评估与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权利
(一)就业信息知情权
信息公开
用人信息应向所有毕业生公开,任何团体、组织和个人都不得隐瞒、截留 用人信息。
一、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权利
(三) 被推荐权
如推荐
如实推荐是指学校在对毕业生进行推荐时,应实事求是,根据毕业生本人的实际 情况向用人单位进行介绍,不能故意贬低或随意拔高毕业生在校的表现。
公正推荐
公正推荐是指学校对毕业生的推荐应做到公平、公正,应给每一位毕业生就业推 荐的机会,不能厚此薄彼。
择优推荐
择优推荐是指学校在公正、公开的基础上,还应择优推荐,真正体现优生优分, 人尽其才。这样才能调动广大毕业生的就业积极性。
启 示
人单位擅自添加条件形成违约的。
当周维进入用人单位后,用人单位就劳动合同的签订说法,有4点与劳动合同法相违
背。(1)《就业协议书》不等于劳动合同;(2)劳动合同必须是劳动者开始工作时即签
订,而不是试用期结束,劳动合同中可以约定试用期;(3)即使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但
只要双方能提供劳动存在的证据,如工资条、考勤表等,即事实劳动关系成立;(4)用
案例导入
《就业协议书》是毕业生还未到用人单位工作之前,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确立意向
的协议。当毕业生正式进入用人单位工作之后,《就业协议书》便自动失效,毕业生应与
用人单位及时签订劳动合同。
在上面的案例中,周维没有按程序签订《就业协议书》,导致《就业协议书》出现双
方约定之外的事务。这一点如果申请仲裁,除非周维有很充分的证据,否则无法确认是用
就业非常关键的一步。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五十九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为毕业生、结业生提供就业
指导和服务。”由此可以看出,接受来自国家、社会和学校的就业指导与服务,是大学毕业生的 一项重要权利。由于学校在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占据重要位置,所以各高校应成立专门机构,开设 专门课程,安排专门人员对毕业生进行全方位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其中包括宣传国家关于毕业生 就业的方针、政策;对毕业生进行求职技巧指导;引导毕业生根据实际情况择业。毕业生通过接 受就业指导,可以对自身准确定位,合理择业。